陳玉山 張智璇



摘 要:光伏產業作為我國的新興產業,一直受到政府的支持。本文利用鉆石模型理論,運用Eviews9.0軟件構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影響因素協整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光伏產品出口額與高科技專利授權量呈正相關,與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呈負相關;短期受到高科技專利授權量的正向波動影響。為此,本文提出鼓勵專利申請及科技創新、加強光伏產品內需運用、加強國內相關科技人才的培養等建議,以期為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光伏產品;鉆石模型;出口貿易;協整模型
本文索引:陳玉山,張智璇.<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14):-072.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7(b)--04
1 引言
當前,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我國的經濟發展逐漸從高速度發展轉為對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全球經濟在發展和轉型升級過程中,也要求增加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資源,減少傳統一次能源對世界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光伏產品就是當今效率較高、污染較少的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出口貿易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受到歐美等國的“反傾銷”調查[1]。為此,我國光伏產品發展和出口貿易中的障礙成為值得研究的經濟問題。
關于光伏出口貿易的研究較多集中在兩點:(1)出口產品波動原因。孟祥銘和隋欣(2015)[2]指出,中國是光伏產品出口最大的國家,并指出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存在的不足原因和波動因素。張雙會(2016)[3]指出,受到歐美等市場“雙反”調查的影響,2012年出口額下降,之后緩慢增長。錢強和高凜(2017)[4]闡述了我國兩頭在外和遭遇歐美反傾銷調查的光伏出口貿易狀況,運用引力模型分析反傾銷對我國光伏出口貿易的影響,得出外國的反傾銷策略抑制我國光伏出口貿易。(2)光伏產業發展趨勢。肖力(2016)[5]認為,德國、意大利、美國和日本是全球主要的光伏消費市場。朱向東等(2018)[6]認為,作為綠色產業的光伏產業,其發展不僅要考慮傳統的經濟因素,還要重視政策激勵和貿易條件等作用。王恒田和楊曉龍(2020)[7]認為,光伏產業是我國的新興產業,在分析光伏產品出口貿易面臨的主要問題后,提出以技術創新和生產運營方式創新等對策,以解決產業出口貿易問題。張惠和童元松(2021)[8]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產品出口國和制造國,未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光伏產品貿易潛力,并建議企業主動出擊、持續推動融資機構與投資商及EPC總包商合作。
綜上所述,學者主要從光伏出口問題和發展趨勢上定性討論我國光伏產品出口貿易,很少用定量的方法來分析光伏出口貿易的影響。為此,本文結合鉆石模型理論和Eviews軟件,構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協整模型,對其進行實證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為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2 變量選取和模型構建
2.1 變量因素的選取
2.1.1 解釋變量
在選取光伏產品出口的影響因素時,除了借鑒相關文獻外,本文還利用波特的鉆石模型進行相關主要因素的選取。波特鉆石模型主要分為四大維度:生產因素、需求狀況因素、相關及支持產業因素、企業戰略和競爭因素,并利用相關工具變量進行替代。
(1)光伏生產因素,包括自然生產要素及人力生產要素,雖然我國該產業起步較晚,但投入了不少的資金與人力。本文參考黃潔等(2015)[9]的研究,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POP)”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王曉東、趙升,2009)[10] 代表。
(2)需求狀況因素,太陽能大力推行使用等綠色資源以替代一次能源,其市場需求廣泛,還包括國內和國外市場,相關數據很難獲取,但該數據肯定與我國工業生產產出相關。為此,本文用“年度工業生產總值(GDP)”和“外商直接投資(FDI)”衡量(馮曉玲、趙鵬鵬,2021)[11]。
(3)相關及支持產業因素,我國光伏產品的快速發展和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和資本投資及相關技術等相關產業的支持。為此,本文用“中國貿易開放程度”(該值等于出口總金額與進口總金額的和除以國民生產總值)及“人民幣匯率”替代相關因素(倪琳、盛龍坤,2020)[12]。
(4)企業戰略和競爭因素,是指我國光伏企業管理形態和對市場同行的競爭,由于光伏產品在我國屬于高新產業,相關技術水平發展是該行業的主要標志。為此,本文選擇“高科技專利授權量”作為代表(胡萍、李丹,2017)[13]。
2.1.2 被解釋變量
本文選取2004—2020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作為被解釋變量Y(見表1)。
2.2 模型構建
本文根據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及相關影響因素,建立多元回歸模型:
其中,Y表示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金額,Xi表示上述的7個解釋變量POP、FAI、GDP、FDI、OPN、RER、PAG;β表示系數;t表示時間;表示隨機誤差。
2.3 數據描述
基于研究目的和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取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及其相關變量在2004—202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其中,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金額數據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其他變量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獲得。
本文利用消費者價格指數對變量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金額(Y)、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IIF)、年度工業生產總值(GDP)、外商直接投資(FDI)進行平減,使變量更加實際地反映物價變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POP)單位為萬人,中國貿易開放程度(OPN)為百分比,匯率(ER)取每年的年底匯率,高科技專利授權量(HTP)單位為件,具體統計指標數據如表2所示。
由于上述變量之間數據相差較大,為此給各變量取對數,以減少模型誤差,如表3所示。
3 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3.1 平穩性檢驗
線性回歸的基礎為序列平穩,如果不進行平穩性分析,就會產生偽回歸現象。由于選擇變量數據是時間序列,本文采用ADF檢驗來判斷變量數據的平穩性。經過計算,變量LnY、lnPOP、lnIIF、lnGDP、lnFDI、lnOPN、lnER的一階差分平穩和lnHTP為零階差分平穩,其p值都小于0.05,因此變量通過平穩性檢驗(見表4)。
3.2 多重共線性檢驗
為防止變量之間有多重共線性的影響,本文對變量lnPOP、lnIIF、lnGDP、lnFDI、lnOPN、lnER、lnHTP采取相關系數檢驗法進行共線性檢驗,具體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解釋變量之間相關系數大于0.7較多,有的甚至高于0.9,表明存在較高的多重共線性,需要進一步消除。
3.3 回歸模型修正
本文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多重共線性的消除,根據顯著性a<0.1,引入變量。與此同時,剔除顯著大于0.1的變量,修正后的多元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得出回歸模型(2):
在模型(2)修正后的R2仍然高達0.768,說明模型擬合優度良好,且各項因素LnHTP、LnIIF、LnPOP通過了顯著檢驗(本文設定顯著性a=0.1)。其中,高科技專利授權量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與被解釋變量呈正相關,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與被解釋變量呈負相關。
3.4 協整檢驗
本文對模型(2)采用EG協整檢驗,殘差ADF檢驗后,其P值小于0.05,為0階正態平穩,因而模型(2)存在協整關系,檢查結果如表7所示。
3.5 自相關檢驗
為防止變量之間存在一定的自相關,導致經濟模型回歸結果出現誤差,本文采用LM TEST進行自相關檢驗,得到p值大于0.05,故拒絕原假設,模型中不存在自相關,如表8所示。
3.6 誤差修正模型
在協整模型的基礎上,本文建立關于LnHTP、LnIIF和LnPOP的誤差修正模型,殘差的滯后一項為誤差修正項。該模型反映變量間的短期波動,計算結果如模型(3):
該模型中的擬合優度較高,R2為0.642,模型通過F檢驗,說明整體模型有著較高的顯著性;變量D(LnHTP)的系數顯著,D(LnIIF)和D(LnPOP)系數不顯著。D(LnHTP)、D(LnIIF)和D(LnPOP)每增加1%,短期內的LnY就會分別增加4.86%、-0.81%和-4.29%;ECM的系數為負向顯著,表明該模型中lnY與長期均衡值中90.7%的偏差被修正。
3.7 回歸模型結論
根據協整模型可知,長期來看,變量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金額(LnY)與高科技專利授權量(LnHTP)呈正相關,與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LnIIF)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POP)呈負相關。其中,因素LnHTP、LnIIF、LnPOP每變動1%,則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金額(Y)就分別發生0.578%、
-0.507%、-0.381%變化。短期來看,僅高科技專利授權量與變量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金額顯著正相關,表明高科技專利的提升會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金額產生短期的正向影響。
4 關于我國光伏產品發展的建議
4.1 制定法規政策,鼓勵專利申請及科技創新
光伏產品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其產業競爭的核心是技術創新,特別是高速發展的現在,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更加關注科技的創新性,把創新當作該產業的第一動力。政府和企業不僅要加強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還要制定好各類優惠政策和制度,從而吸引更多科技人才進行科技創新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光伏產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4.2 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加強光伏產品內需運用
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頂梁柱,政府在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上一直在增加,但是由于歐美的光伏反傾銷政策,我國光伏銷售沒有出現先成比例的增加。我國是能源進口大國,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下,增加國內光伏產品的運用非常重要。在加強出口的同時,我國要鼓勵生產和利用光伏產品的政策,增加光伏發電的優惠政策,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4.3 加強國內相關科技人才的培養,促進光伏產品出口
由于光伏產業不是勞動力密集產業,是科技密集型產業。一方面,我國缺少光伏產業的研發人才;另一方面,科技的提高會降低企業生產的普通用工人數。為此,國家要制定相關產業政策,鼓勵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聯合培養產業科技人才,聯合攻克科技瓶頸,提高光伏產品附加值,從而增加光伏產業出口。
參考文獻
陳麗珍,貢丹云.國外“雙反”對我國光伏產業的整合效應[J].中國商論,2015(36):163-165.
孟祥銘,隋欣.基于CMS模型的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波動研究[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8(1): 38-42.
張雙會.我國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8):132-133.
錢強,高凜.反傾銷對我國光伏企業出口發展的影響:基于引力模型分析[J].對外經貿,2017(10): 9-12+21.
肖力. 中國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6.
朱向東,賀燦飛,毛熙彥,等.貿易保護背景下中國光伏產業空間格局及其影響因素[J].經濟地理,2018,38(3):98- 105.
王恒田,楊曉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問題、機遇與對策研究:基于創新發展視角[J].價格月刊,2020(8):52-56.
張惠,童元松.我國光伏產品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潛力的實證研究[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21,41(2):28-38.
黃潔,尹雄艷,金麗.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德國市場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5(4):152-159.
王曉東,趙升.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影響因素分析:側重于供給的實證研究[J].山東經濟,2009,25(5):135-140.
馮曉玲,趙鵬鵬.中國對美國機電產品出口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2):36-47.
倪琳,盛龍坤.中國機電產品出口法國的影響因素與潛力分析[J].特區經濟,2020(11):87-93.
胡萍,李丹.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貴州商學院學報,2017,30(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