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義 綻小林
摘要: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普及,數字化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數字經濟不僅為農村地區帶來了新機遇和新發展,也將進一步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當前,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存在著數字鴻溝差別巨大、缺乏專業的數字人才、融資渠道的瓶頸、政策法規統籌相對缺位等問題,為此要進一步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化服務、培養數字技術人才、建立多方面融資機制、完善數字經濟政策法規體系。
關鍵詞:數字經濟 鄉村振興 路徑
*基金項目:青海民族大學2022年校級項目“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青海高質量綠色發展研究”(編號:ESDYJ33);青海民族大學2023年校級黨建思政專項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青海省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發展數字經濟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為新時代全面推動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技術助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數字鴻溝差別巨大
數字經濟可以為鄉村振興帶來新的機遇和新的思維方式,但在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數字鴻溝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數字基礎設施差異鄉村地區與城市相比,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相對落后,如網絡速度慢、通信設備落后等等。二是數字技術應用不足鄉村地區的人才儲備有限,受教育程度較低,數字技術應用能力相對較差。三是由于人口流動性、市場規模小等因素,數字經濟發展緩慢,在使用相關數字技術方面遜于城市。四是信息獲取能力差異,鄉村地區社會信息化程度與城市差距較大,信息獲取和交流渠道單一、信息質量有限、信息更新緩慢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二)缺乏專業的數字人才
數字經濟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互聯網+”與農業農村的融合,對從業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一大批既懂農業又懂數字經濟的復合型人才。普及數字經濟、推廣數字技術,也需要人才與技術的雙重支撐,缺乏相關的人才和專業技術,將阻礙數字經濟在農村地區的廣泛推廣。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中缺乏專業的數字人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數字技術應用能力不足,由于鄉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數字技術應用能力不足,導致鄉村地區難以應用最新的數字化技術手段來提升生產力并實現數字化轉型。二是缺乏數字化技術管理人才,在鄉村地區,往往缺少具有技術管理能力的數字人才,他們可以協助企業和機構開發、重組、優化和推廣數字化技術,并通過數據分析等手段發掘商業機會和推廣領域。三是缺乏活躍的數字創新人才,鄉村地區缺乏活躍的數字創新人才和線上市場經驗,往往已經導致傳統的營銷方式經營下行,缺乏處置方案,也給鄉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阻礙。
(三)融資渠道存在瓶頸
很多鄉村居民想要通過數字經濟手段來進行創業和發展,但是卻面臨著融資渠道不暢的問題。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和信貸市場往往都不完善,缺少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給農村居民的資金規模和創業難度產生很高的限制。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鄉村地區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投入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偏少,導致融資瓶頸是鄉村數字化轉型的一大問題。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中融資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融資渠道單一,鄉村地區金融機構稀少,除了“錢荒”問題,還存在資金存量不足的難題,商業銀行、信貸公司等主要融資渠道少而單一。二是投資風險大,由于鄉村地區資產規模和經濟效益較低,許多項目投資回報周期長,同時鄉村地區缺乏先進的技術和人才等投資風險也相對較大,使得投資者面臨巨大的風險。三是投資意識不強,鄉村地區很多分散的個體和中小企業缺乏正確的融資意識,融資清晰度不高,缺乏可靠的信息素養和表達能力,所以很難有效地吸引到投資者。
(四)政策法規統籌相對缺位
數字經濟發展可以對鄉村振興產生重要支撐作用,政策法規方面缺乏對數字經濟發展的全面平衡考量和規劃,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受到限制,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中政策法規相對缺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策缺位,收益分配不合理,當前針對鄉村振興數字經濟的相關政策還不夠完善,缺乏配套措施,導致各類主體進入數字經濟領域時,缺乏對應的政策依據,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其二是數據難以跨地區和行業流轉,數據難以跨地區和行業流轉,阻礙了數據的共享和流通,限制了鄉村經濟的數字化發展空間。而這正是政策法規設計不完善,導致區域間發展不平衡,阻礙鄉村數字化轉型的原因之一。三是安全和隱私問題凸顯,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據安全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當前,鄉村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未能得到充分保護,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成為制約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化服務
針對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中存在的數字鴻溝問題,一方面可以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需要提高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優先解決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短板,推進農村通訊和數據互通,加快鄉村互聯網接入速度、提升寬帶帶寬、完善網絡結構等。大數據分析和共享平臺可以為農業產業提供更精準地決策,加強農村金融、人才和資產的整合。通過實現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幫助農戶提高收入水平。另外,數字經濟還將加強鄉村公共管理,協助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加農村民眾的獲得感。另一方面要不斷推進數字化服務,推進數字化服務,政府需要加快發展數字化服務,包括智能農業、數字旅游、電商等應用,推動農村地區服務升級。同時,要加強數字服務的力度,以滿足農村人們需求,并提升信息獲取渠道,可以通過發展客戶服務、小鎮推廣和賦能等方式,引導農村居民享受數字服務,并提高其互聯網使用能力。加強鄉村電商、微信以及短信等信息服務的普及性,讓農民在使用方面逐漸能夠和城市居民相銜接。
數字鴻溝對于鄉村振興的數字化之路形成阻礙,需要通過多方協同合作的方式解決,政府、企業、產業、社會等聯動共同推動數字鴻溝的縮小,努力實現數字化智能時代下鄉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衡。
(二)培養數字技術人才
針對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中數字人才缺乏的問題,政府可以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信息技術人才“農村支教”計劃等,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通過社區大學、技能培訓等方式幫助農村居民及企業家學習數字化科技知識,增強其應用能力,從而更好地融入數字經濟發展。針對數字經濟人才缺乏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對策:一是建設數字技術實訓基地,政府可以投資建設數字技術實訓基地,設立相關教育機構,通過提供網絡教材、加強數字技能訓練,培養鄉村地區的數字人才,建立數字人才營造體系。二是建立知識共享平臺,知識共享平臺利用大數據及互聯網技術,為鄉村居民提供便捷的企業電子商務管理、社區信息資源管理等服務,通過知識共享傳輸,讓數字營銷技能不再只是個別專業技能,更成為大家都能掌握的技術。三是吸引數字人才集聚、加強合作交流政府需要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和引進措施,吸引更多的數字人才前來鄉村地區發展,為鄉村地區發展的快速數字化轉型帶來人才支撐。政府、企業和高校之間需要加強合作與交流,推動數字人才的培養。四是建立網絡社群、外包服務團隊、專業服務機構等,圍繞鄉村地區的實際需求,發揮數字人才的作用,助力鄉村振興。缺乏專業數字人才是鄉村振興中數字經濟發展緩慢的短板之一,需要制定相應的措施和政策,加強數字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促進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此外,政府、市場和社會要形成合力,齊心協力推進數字人才的集聚和培養,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數字力量。
(三)建立多方面融資機制
針對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中融資瓶頸的問題,一是要推動金融機構下鄉,政府可以通過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的方式,推動金融機構下鄉,鼓勵金融機構開展鄉村金融服務,完善鄉村金融服務體系。二是要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實現政府、企業、金融和社會等各方的協作。通過政府、企業、金融等方面的共同合作,加強對鄉村地區融資的協調指導、資金和信用支持,提高鄉村地區的融資水平。三是可以發展股權、債權融資,鼓勵鄉村小微企業采用股權、債權融資等方式來解決融資困難,幫助他們開展擴大規模、創新發展和拓展市場等活動,從根本上打通融資渠道。也可以在社會上推廣眾籌,通過推廣眾籌模式,可以幫助鄉村地區的創業者實現項目資金的集中和融資渠道的多元化,讓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鄉村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中的融資瓶頸問題需要政府、企業、金融以及社會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加強金融服務、拓寬融資渠道、推廣創新融資方式等,為鄉村數字化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支持。此外,需要從政策、資金、人才等各方面對鄉村地區開發運營項目予以積極創新探索,更好地支持鄉村經濟發展。
(四)完善數字經濟政策法規體系
針對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中政策法規相對缺位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對策:一是逐步完善數字經濟政策法規體系,政府需要建立數字經濟政策法規體系,切實加強數字經濟立法和監管,營造政策環境和發展空間,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數字經濟。構建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規保障體系,滿足數字經濟發展所需的各種要素和各類主體發展所需契合,最終保障數字經濟發展可持續性,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二是創新數據治理模式,需要加強數據治理,制定可操作標準,包括數據屬性、數據標準、隱私保護、知識產權和網絡安全等方面應做到防范措施、嚴格審查和保障標準。創新數據治理模式,實現集約化和標準化數據共享流通,保證數據的高質量、高效率,共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第三是完善數字安全保障措施,政府應該加強數字安全保障策略,完善數字隱私保護政策等。提高產品質量、開展技術研發,翻譯人才隊伍建設及數字技能培訓等,為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一定支持和保障。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中政策法規保障的不足是阻礙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需要政府加緊推進政策法規建設,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法規和制度。
參考文獻:
[1]杜宏巍.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機制檢驗與成效評價[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No.459(09):15-20+70.
[2]祝嘉良,紀洋,陳少華等.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J].中國經濟問題,2022, No.331(02):1-13.
[3]張一君.數字經濟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3(06):31-33.
[4]陳宗霞,李峰.數字經濟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法創新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1(06): 46-52.
[5]樊鑫鑫.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內涵與實施路徑[J].鄉村科技,2021,12(04):6-7.
[6]邸欣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意義與措施[J].農技服務,2018,35(02):105-106.
[7]蔣瑞雪.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路徑探析[J].鄉村論叢,2021(06):59-64.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李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