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新 陳麗杰
摘要:2022年以來,河北省館陶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開展農業館陶攻堅行動,以黨建為引領,持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以繁榮為主線,全力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經濟為支撐,做強做優特色產業;以和諧為重點,持續加強鄉村治理;以文化為靈魂,注重建設鄉風文明,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發展水平。
關鍵詞:二十大精神 農業農村 現代化
2022年以來,河北省館陶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作為全縣工作的頭等大事,開展農業館陶攻堅行動,補齊農業農村工作短板,提升農業農村發展水平,全面增強縣域經濟實力。
一是縣委縣政府理論中心組每周組織開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有關重要論述,全年學習50余次,組織開展研討16次,極大地提升了縣級干部“三農”工作的理論修養。二是建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制”,建立了縣委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清單,各鄉鎮黨委書記、各村支部書記也分別建立了抓鄉村振興責任清單,并對清單的推進落實分半年、第三季度和年終考核,嚴格兌現獎懲。由縣委書記帶隊,每月開展“鄉村振興村村曬”活動,全年開展活動15次,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振興工作的深入開展。三是22名縣級干部分包8個鄉鎮,統籌負責分包鄉鎮鄉村振興工作的謀劃部署、協調指導、督查推進、考核落實等,保障了鄉村振興工作的順利推進。四是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針對鄉村振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多次進行調研。據統計,2022年僅縣級干部進行鄉村振興調研52次,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涉農部門開展鄉村振興調研86次,解決問題212個。五是建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局,出臺了《館陶縣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議事細則》《館陶縣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細則》,定期召開工作例會,為“三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
一是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2022年預算安排中將農林水支出作為優先保障,支出縣本級安排13808萬元,比上年增長8%。截至2022年12月底實際用于三農支出為19221萬元,比上年增加7719萬元,增長67%;2022年館陶縣土地出讓收入共計76835萬元,收益為36160萬元,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支出為13825萬元,用于農業農村支出占土地收益的比例為38%,達到了上級要求。
二是農業金融服務和涉農貸款余額增長趨勢良好。館陶建設銀行與縣農業農村局深入合作,大力支持特色農業發展,涉農貸款累計投放1100余筆,涉農類產品累計投放3.1億元。創新貸款產品,助力企業及特色產業種植戶紓困解難。對從事特色種植的農戶生產經營性貸款利率降低到年利率3.95%,期限一年;針對農戶發放“農擔貸”貸款,由第三方農業擔保公司擔保即可辦理,較好解決了以往農戶因擔保物不足無法辦理貸款的問題;針對有土地的農戶,推出“土地托管”貸款,通過國家規定的方式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抵押,向農戶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特色產業農戶貸款累計放貸825筆、12472.35萬元。較去年新增12422.35萬元,增速99.59%。普惠涉農貸款累計投放287筆、18974.3萬元,較去年新增18424.3萬元,增速99.7 %。
一是發展特色產業。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培育了禽蛋、黃瓜、黃梨、黑小麥、艾草等優勢產業。館陶縣是中國蛋雞之鄉、中國黃瓜之鄉、全國優質黃瓜生產基地示范縣、全國優質艾草示范基地。全縣蛋雞存欄1100萬只,年產鮮蛋20萬噸,禽蛋產業被列入全省107個特色產業集群,年銷售額13.12億元,素有“中國有個館陶縣,全國人均六枚蛋”的美譽,大連商品交易所雞蛋車板交割庫落戶館陶、全市唯一。館陶黃瓜、生豬、艾草分別列入邯鄲市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館陶黃瓜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專供農產品,黃瓜種植面積10余萬畝,總產70萬噸,年產值17.6億元。館陶晚秋黃梨種植面積1.16萬畝,建成全國最大的晚秋黃梨種植基地,年產值1.4億元,房寨鎮被農業農村部正式認定為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館陶黑小麥獲得農業農村部“綠色認證”,種植面積3萬畝,年產值5000余萬元。艾草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種植面積1萬余畝,年產值6000余萬元。2022年實現農業固定資產投資12.75億元。二是做強優勢產業。館陶縣是“中國糧畫之鄉”。以海增糧藝為龍頭的糧畫產業輻射帶動周邊10余個村莊,糧畫及相關產業產值5000萬元,從業村民平均年收入24500元。三是做優鄉村旅游。館陶縣匠心獨具打造出一批“小而特、富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鎮集群,依托現有特色小鎮及1條國家級、3條省級美麗鄉村游精品線路,打造鄉村旅游名片。以糧畫小鎮、黃瓜小鎮等為中心建立環館陶特色小鎮旅游精品環線,打造特色小鎮旅游IP。2022年1-9月份旅游接待人數16.5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350萬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1%和11.5%。四是延長產業鏈條。打造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建設了圣奧化妝品、東汝阿膠、葵克生物、常艾坊、六和食品等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以二產帶一產促三產,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6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0.2%,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戶達到68.6%以上。館陶縣被認定為“河北省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先進縣”。
一是積極開展鄉村治理“積分制、清單制”試點工作。2022年,館陶縣被邯鄲市確定為鄉村治理積分制清單制試點縣,出臺了《館陶縣在鄉村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清單制實施方案》。堅持全域推進,試點先行,選定壽山寺鄉壽東村、古高莊村(壽東村、古高莊村分別被評為全國第一、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等 10個村莊作為全縣開展鄉村治理積分制、清單制的試點村莊,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二是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利用各村獨特優勢成立村民調解小組,做到小事靠調解,大事靠法律,矛盾不上交。每年開展兩次全縣人民調解員培訓工作,以縣政府名義印發文件,落實以案定補制度,充分調動人民調解員積極性。今年對全縣900余名人民調解員和“法律明白人”進行了培訓;圍繞農忙時節、婚姻家庭、土地糾紛等涉農事件,全縣共排查調解矛盾糾紛1256件,調解成功1234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為維護基層和諧穩定作出了應有貢獻;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通過“一村一法律顧問”“一村一輔警”為黨員群眾宣講法律知識,開展法律服務,增強了群眾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全縣開展普法活動40余場,現場解答農村群眾法律咨詢600余件,發放法律書籍、明白紙6萬余份,受教育群眾達13萬余人。今年10月,南徐村鄉前李八寨、王橋鄉李橋村、路橋鄉花園村、館陶鎮徐莊村、壽山寺鄉東莊固村5個村被省司法廳、省民政廳命名為第七批“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積極完善“一約四會”。以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鄉賢能人、復員軍人為主體,全縣277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并積極發揮作用。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對村規民約進行重新修訂。
(作者單位:中共館陶縣委黨校)
責任編輯: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