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威帆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2023年7月底,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在比賽開幕前向公眾開放的大運主題博物館,這也是成都大運會奉獻給世界的重要賽事遺產。
三個篇章,記錄籌辦歷程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位于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D區,緊臨風景秀麗的東安湖,正對大運火炬塔,擁有近百米長的觀景平臺,展廳面積3300平方米。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協調處處長曾浩介紹,博物館展陳以成都大運會成功申辦、緊張籌辦和精彩舉辦為主線,按三個篇章進行布展。其中,第一篇章為“時代使命”,分為大運概況、發展歷程和花落成都三個單元,主要介紹國際大體聯創立發展、世界大運會發展歷程和成都大運會申辦過程等情況。第二篇章為“責任擔當”,分為組織領導、場館建設、文化活動、賽事組織、賽會服務和壓線沖刺六個單元,主要介紹成都大運會籌備階段總體策劃、綜合協調、對外聯絡、場館建設、重大活動、市場開發、賽事組織、場館運行、安全保衛、賽事服務等情況。第三篇章為“全球盛會”,分為開幕盛況、精彩賽事、文化交流、國際影響四個單元,主要介紹成都大運會舉辦階段開閉幕式、競技比賽、教育文化交流和國際交流傳播等情況。目前,博物館正加緊籌備第三篇章展陳并積極推進數字化建設。
據了解,這是世界大運史上第一個完全按照遺產規劃設立的完整記錄大運籌辦歷程的官方博物館。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全面展示成都大運會從成功申辦、緊張籌辦到精彩舉辦的壯美歷程,立體式呈現成都通過籌辦這一屆精彩圓滿的國際體育盛會,奮力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今年春團會期間,國際大體聯代理主席雷諾·艾德便對博物館建設給予高度評價,稱贊其為“杰出的大運遺產”。他在開館儀式致辭中表示,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是大運歷史上首家在比賽開幕之前向公眾開放的大運主題博物館,也是成都大運會重要賽事遺產,這一里程碑事件具有非凡的意義,“建設成都大運會博物館這一無與倫比的創造性工作,奠定了成都大運會在世界大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為成都與世界永遠連接提供了最出色的紐帶和橋梁”。
千余件藏品,重溫大運記憶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共擺放了兩只熊貓,一只是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一只是成都大運會開幕式主場館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啟動時的吉祥物。而作為成都大運會籌辦啟動的標志藏品,這只大熊貓記載有國際大體聯官員的重要簽名,一是2019年1月國際大體聯官員考察申辦城市時的簽名,二是四年后的2023年3月春團會期間,國際大體聯官員考察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時的簽名。“可以這樣講,這只大熊貓見證了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從‘花落成都到‘花開成都的整個歷程,也見證了國際大體聯對成都的信任與支持。”成都大運會博物館講解員呂奇峰說。
博物館的中心區域集中展示了近幾屆大運會的火炬,其中,成都大運會火炬“蓉火”格外引人注目。火炬運用多彩漸變的大運會主視覺色塊,將朱紅、明黃、翠綠、湖藍四個漸變色整合起來,呈現成都熱情、活力、時尚的多彩生活與大學生的斑斕青春。
此外,“大運號”衛星模型也十分吸睛。“大運號”AI衛星是全球首顆運動賽事衛星,也是AI衛星互聯網首次全面融入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將助力智慧蓉城、服務綠色大運,為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提供豐富的衛星數據資源及應用服務。
大運會是很多運動員職業生涯初期最重要的一站。大運明星展板上,能看到中國在奧運會上獲獎的運動員大都有參加大運會的經歷:2001年北京大運會上,姚明帶領中國男籃一路高歌猛進,獲得比賽亞軍;18歲的劉翔以13秒33的成績摘得110米跨欄冠軍……
據了解,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已征集各類藏品千余件,影像及電子文檔資料近8萬件。除成都大運會的珍貴實物外,博物館還征集到世界大運會歷史上具有重要價值的獎牌、火炬、吉祥物、圖文音像資料及國際大體聯官員捐贈的包括“瓊·波迪瓊獎章”在內的多件往屆大運會的珍貴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