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寰 熊雨松
【專家簡介】
鄭寰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世界政黨比較研究室副主任,《中國領導科學》雜志副總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黨的領導,世界政黨比較,基層組織建設。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回顧黨的百年奮斗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并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新。2023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黨的理論創新的思想源泉、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推動理論創新的重大命題。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關鍵是要以學促干,在實踐中體悟真理、篤行真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堅持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不斷推動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理論創新是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內的空想,必須堅持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用實踐來實現真理、檢驗真理。”中國共產黨善于根據內外環境和條件變化,與時俱進地推動黨的理論創新,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這是中國共產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也是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所在。
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一百多年來,我們黨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著眼解決時代和實踐提出的問題,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優良作風。
在實踐基礎上推動理論創新,是我們黨推動理論創新的重要規律性認識。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只有及時地研究新時代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才能順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對黨治國理政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劃時代的理論,都是滿足時代需要的產物。用以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理論,必須反映時代的聲音,絕不能脫離所在時代的實踐,必須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將其凝結成時代的思想精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新時代的理論和實踐結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我們黨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深入回答了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關于認識發展的理論認為,基于實踐的由淺入深是認識發展和深化的關鍵環節。只有經過實踐,才能在實干中更好地領悟真理、篤行真理、發展真理。
要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當前,我們黨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只有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實干篤行為抓手,將學干相融,以學促干、以干踐學,才能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全黨思想,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問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新進展新突破。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對開展主題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對以學促干作了深刻闡述,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學促干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這些要求,為新時代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提出了明確的遵循。
以學促干,匡正干的導向
以學促干為誰干,其導向在于人民。馬克思主義是為人民立言,為人民代言的理論,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為人民服務,緊密聯系人民群眾,這既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成事之基、制勝之道,也是中國共產黨相比于其他一切政黨的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覺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共產黨人民觀的創造性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和行動實踐的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和理論總結的結晶,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人民觀的發展,深刻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當家作主重要思想的根本保證。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于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的理論基礎,貫穿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在內的全方位社會主義建設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時代新內涵,是新時期實干途徑和現實要求的統一。一方面,要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揭示的人民群眾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只有牢牢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彰顯出人民群眾的社會主體地位,才能激發出社會變革與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實現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理論和實踐中完美契合。另一方面,要在廣大黨員干部中樹立造福人民的正確政績觀。政績觀是黨員干部個人工作目的、態度、作風的真實反映,也是政黨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以人民立場為前提的正確政績觀就是把黨員干部的實干導向指向人民,在實踐中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導廣大黨員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重要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以實為先,以干為要,堅持出實招、求實效,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學促干,增強干的動力
以學促干怎么干,其動力在于擔當作為。中國共產黨是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歷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所在就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在正確世界觀和科學方法論的指引下,把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結合起來的過程就是認識和實踐不斷反復深化的過程。而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前提基礎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就是發揮黨員干部主觀能動性的重要表現。積極擔當作為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固有特征之一,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使命價值的實踐導向,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延續。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唯有始終保持銳意進取、敢為人先、迎難而上的奮斗姿態,積極擔當作為、敢于善于斗爭,才能勝利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黨員干部是黨的思想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貫徹者和落實者,關系到黨的決策部署能否落地實施生效。
擔當作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面臨時代新課題,對黨員干部作出的實踐新要求。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增強黨員同志實干動力,要從建立健全鼓勵干部擔當作為的考評激勵機制與嚴管和厚愛相結合的容錯糾錯機制兩個方面下功夫。建立干部考評激勵機制是通過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制度氛圍來激勵黨員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銳意進取、狠抓落實、完成業績,是激發黨員干部保持干事熱情和積極性的方法和手段,能夠有效避免黨員干部懶政怠政不作為現象。面對新時代新問題倒逼完善干部考評激勵機制的嚴峻形勢,要強化干部的激勵意識,健全考評機制,堅持約束與激勵相統一,責任與義務相協同,加強干部考核管理,真正篩選出想干事、能干事、干實事的干部;也要綜合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打破黨員干部的考評和激勵壁壘,逐步將干部考評激勵機制引導到干部事業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其次,容錯糾錯機制是對在干事創業、改革創新中沒能完成預期目標或出現失誤的黨員干部,在不損害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沒有違反法律和政策,及時糾錯改正的前提下,對其給予一定的寬容和保護。這是在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中,為積極有序引導黨員干部銳意進取,根據實際情況,所探索提出的一項彈性制度設計的創新舉措。要著眼容錯糾錯機制的難點問題,在理論認識上形成共識,準確把握“三個區分開來”的原則要求,培育能夠實現容錯糾錯的組織環境,完善健全規范的容錯糾錯制度體系。
以學促干,形成干的合力
以學促干統籌干,其合力在于堅持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內容,強調世界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體,要求我們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而非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來認識事物、把握現實、改造世界。系統觀念也是黨團結帶領人民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中長期堅持的方法原則,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已經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熟練掌握和運用系統觀念哲學方法論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將系統觀念運用于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通過統籌“兩個大局”,系統部署“兩步走”戰略安排,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創新了治國理政新方法新思路,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系統觀念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凸顯了系統觀念作為一種“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法論中的重要地位。
創造性地提出并運用系統觀念思想方法,推進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這是中國共產黨人一百多年來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解決歷史問題所取得的寶貴歷史經驗總結,也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應對時代問題,指導改革實踐的基本要求。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明確指出,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各領域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加強政策協調配合,使發展的各方面相互促進,把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實踐不斷引向深入。新征程上,為了貫徹運用系統觀念的工作方法推動社會發展的實踐路徑,黨員干部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調查了解情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在世界歷史發展大勢中,堅持運用大歷史觀分析問題;在統籌“兩個大局”中,堅持全國上下一盤棋,認識大局,服從大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堅持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協同發展。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創業維艱,奮斗以成。面對愈加復雜的風險考驗和難以預料的驚濤駭浪,立于時代潮頭的中國共產黨,唯有落實以學促干,學干相融,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進一步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下時代的黨情、國情、世情相結合,才能及時科學解答好時代新課題;唯有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通過以學促干解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才能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為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熊雨松,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