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琪 熊歡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臨床上常采取手術的方式切除病變部位及其周圍部分正常組織進行治療。手術后大部分患者的身體素質較差,這個時候就需要采取正確的方法來調理身體。
胃癌的發生,大部分與飲食不規律、不健康等有關,長期的飲食問題導致胃部受到傷害,所以在胃癌手術后,更應在飲食上格外注意,不要因錯誤的飲食加重患者胃部的負擔。
胃癌術后為了讓患者回歸到正常的生活,需要重視消化道重建,并且按照現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術后患者的飲食變化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胃癌術后,患者進食要有一個過程的變化,從水—湯汁—流食—半流食—普食等順序進行過渡。
水:術后胃腸通氣表示胃腸道功能恢復,患者可以遵醫囑喝少量的水,以維持機體狀態。
湯汁:從飲水慢慢過渡到湯汁,補充少許的營養。
流食:流食可以是粥,可以是煮爛的面條,特別是形態非常軟的食物,這更有利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要注意的是,在進食流質類食物時,應當避免選擇牛奶、豆漿等容易引起腸道脹氣的食物。
半流食:半流食是介于流食和軟飯之間的飲食,比軟飯更容易咀嚼,也更便于消化,常見的半流食有湯面、餛飩、菜泥、小湯包等。
普食:即普通飲食,可以多吃水果、蔬菜等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暢。
進入到普食階段后,只要是無害的食物都可以吃,前提是吃得規律和健康。
患者因手術切除了一部分的胃,胃容積沒有以前那樣大了,每一頓就吃得較以前少了,但人體對營養物質的要求并沒有變,所以每一餐吃得少了,就必須要增加進餐的次數以滿足身體所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養成規律的進食習慣,定時、定量地用餐,以每日5~6餐為宜。
在胃癌術后,患者的胃部功能比普通人的胃部功能還是要稍差一些,因此千萬不能暴飲暴食,以免給胃部造成較大的負擔。在選擇進食食物時,應當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若是進食的食物過于粗糙且不容易消化,則更需要細嚼慢咽。在進食湯水類的食物時,應當將湯和湯里面的食物分開,在進食食物前半小時或后半小時進食湯類,以免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患者在進食后最好選擇側臥休息,這樣能延長食物在胃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從而更利于營養被胃腸道吸收。
手術后,患者胃部功能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因此需要注重營養,補充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比如雞蛋、瘦肉、魚蝦等,以促進身體盡快康復。
但是,補充營養要避免過猶不及。有的人可能為了增加營養而天天大魚大肉,殊不知這樣只會加重脾胃負擔,不利于身體恢復。比起大魚大肉,更重要的是做好營養搭配,保證在能量不變的情況下,吃到更多品種、營養更豐富的食物。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比如堅硬、生冷、辛辣、滾燙等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強的調味品,比如芥末、胡椒等。避免喝烈酒、濃茶、碳酸飲料等。避免以煙熏、油炸、生拌、腌制等方式烹飪食物。
定期復查,既是為了了解患者恢復的情況,早期發現復發或轉移跡象,便于早期治療;也是為了了解患者營養狀況,胃癌術后患者胃部血供受到影響,無法更好地吸收維生素、鐵等多種營養物質,因此在術后要注意定期復查,及時補充營養成分,避免貧血或營養不良等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