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闡述:以2035新絲綢之路探索出行為背景,構想未來年輕人跨國考察交流的移動場景,構建了由基地車( 辰宿),個人載具(Valentines),以及無人機(辰星)三部分構成的新型載具系統。
單人載具設計理念貫穿“1+∞”,針對未來新絲綢之路中“Z世代”的戶外旅途探險載具,讓駕駛者在長距離自然探險中來去自如。載具呈雙腔造型,人與貨物并行排列為使用者在旅途中提供足夠的安全與物資保障;基地車作為絲綢之路的錨點,為單人載具提供供能與維修。這些錨點將編織新時代青年探索未知和暢行大地的夢;無人機分散在沿途為車輛提供緊急供能與道路勘測,所構成的出行系統貼合戶外探險的需要,探索未來戶外旅游新的可能性。
導師點評:絲綢之路是人類歷史上著名的貿易路線之一,連接了東西方文化,成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如今,作為當代的重要文化交流通道,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再次將絲綢之路帶入了人們的視野。同時,多元文化與自我價值發現形成了對立而又統一的關系。隨著新時代青年對于自我探索和尋找真我需求的增加,更多的年輕人愛好貼近自然、感受異域文化。而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與投資成本之間的矛盾,形成了阻礙文化探索與地區發展的壁壘。該項目針對未來15年后,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與未來發展狀況,對于小型載具的能源補給和維修服務進行深入研究與可能性探索。青年設計師認為,以古絲綢之路區域為例的偏遠地區,車輛能源補給和維修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該設計作品是中國美術學院與起亞汽車聯合研究課題成果之一,聚焦中國價值,探討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新一輪經濟文化交流進程中,未來海外車企行業如何發揮積極作用。今年畢設聚焦新一代的“Z世代”青年,從自身出發,即是設計師也是消費者,作為未來主流消費者。設計師們將定義屬于未來中國的“價值”,從“Z世代”本身行為出發,理解該人群的追求和夢想。
以2035新絲綢之路探索出行為背景,面向未來年輕人跨國考察交流的移動場景需求,青年設計師構建了由無人基站、個人載具,以及應急救援裝備三部分構成的新型載具系統,功能構架合理,造型新銳,具有較高的創新設計表達能力。
從小型載具出發,設計師暢想未來年輕人跨國考察交流的移動場景,以“1+∞”理念貫穿設計,設計為駕駛者提供足夠的安全與儲備物資,并在駕駛者離開載具后還可以為其進一步探險提供支持,貼合戶外探險的需要。結合基地車所構成的充電補能維修模塊,為新能源車輛在偏遠地區行車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最后以無人機作為應急救援裝備部分,以自動巡航為基本技術,為新絲綢之路上的來往載具提供監測與緊急補助等功能,并于基站形成一定的鏈接,從而成為整體系統中的常態與動態環節,功能與形式兼具,富有未來氣質。
該系統最終形成“父子”錨點關系,為“Z世代”的絲綢之路之旅提供新的解決方案。這些錨點編織了新時代青年探索未知和暢行大地的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Z時代”新青年將會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土地,在自然中探索內心,尋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和中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