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闡述:智能除蟲飛行器的設計旨在應對夏季成都公園中讓人頭疼的蚊蟲多發問題。整個除蟲器的外型靈感源于蜘蛛,被稱為陸地殺手的蜘蛛與滅蟲器這一主題十分貼合。通過對蜘蛛形態進行元素的提取和簡化,原本蜘蛛的八只腳變成了能夠輔助飛行的螺旋槳和殺蟲劑噴灑頭。而配色采用與蜘蛛相似的黑色為主要顏色,紅色作為輔助色在視覺上增強了警示的意味,也讓整個設計看起來更具科技感。堅固耐摔的ABS做為機體主要材料,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而在功能上,這臺除蟲飛行器前端具有兩個可調節式的噴霧噴頭,電網能夠提供噴灑除蟲以及電擊除蟲兩種主要的滅蟲功能。同時,機身的紫外線光帶可以在夜晚輔助吸引蚊蟲靠近,從而讓夜晚蚊蟲高發期的滅蟲工作更加高效。這臺智能除蟲飛行器可以配合一個名為《無影》的手機App進行使用,用戶可以在App中選擇除蟲的地點以及時間來召喚飛行器進行除蟲任務。
導師點評:當下適逢智慧城市概念推廣,物聯網、人工智能在公共設施上的應用成為推進公園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目前成都大多數公園的公共設施設計中,依然存在著諸如物聯網和智慧文化沒得到充分的運用及發展、用戶需求和智能公共設施設計沒有得到很好的對接、公共設施沒有與物聯網很好融合等問題。因此對這些設計痛點的逐個突破就成為我們同學設計中的巨大機會。
安玉緣同學的智能滅蟲飛行器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觀察思考應運而生的。此設計不僅運用了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來解決因夏季成都公園中蚊蟲多發所造成的民生困擾,同時也體現了青年設計師對國家政策發展的積極響應與支持。
在設計過程中,該同學主動探索并了解了機器與人和環境之間的交互問題,使該設計不僅能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同時能改善公園的環境條件。調研中積極采用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文獻查閱法等不同的方式,對設計的問題進行多維的充分挖掘;通過橫向對比對已有除蟲產品的外觀、技術和功能進行研究與改良。在產品形態上,經過多次討論,最終選擇以蜘蛛的形態作為造型參考,相對較小的機身體量能夠讓除蟲飛行器在樹林里靈活自如地往來穿梭,捕殺蚊蟲。考慮到戶外使用時可能遭遇的各種不可預測的情境,機身主體材料選擇了輕巧而堅固的ABS,在噴灑除蟲藥物及一些關鍵部件上,則選用了輕便又防腐的鈦合金。這樣的材料組合可以有效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從而減少維護開支,增加機器的投放比。功能上,此款智能除蟲飛行器能提供噴藥及電擊兩種不同的滅蟲方式,其配備的蚊蟲感知攝像頭能夠精準高效地達到殺滅蚊蟲的目的。與App的配合使用也進一步增強了用戶使用的便利性。
總體而言,安玉緣同學的設計是一次基于社會觀察的設計實踐。她的設計通過觀察思考當下的民生問題,然后充分挖掘痛難點,最后使用適當的設計方法突破,在為成都市的公園城市建設做出了一點貢獻的同時,也體現了青年設計師們所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