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芳 上海市閔行區中心小學


在中小學,德育的關鍵在于著力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聚焦立德樹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創中小學德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務。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中提出:“要以教學評價牽引行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2022 年版)》也強調評價育人。在教育評價改革的影響下,通過評價促進教師學科德育教學實踐的發展無疑是重要的價值導向。
為此,我校在“立德樹人”理念的指導下,開展“小學校本德育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的探索,確立基于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協同育人的“一體兩翼”校本德育評價體系。一體,指學生品德發展。兩翼,指在黨建引領下,發揮黨員、團員示范引領作用,開展教師的育德能力評價;基于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的學生德育活動的評價。通過“一體兩翼”校本德育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探索,我校圍繞學生品德發展,開展以黨員為核心、團員為紐帶、全員教師為輻射、帶動其他人員(家長、社區人員等)的全員育人模式,開辟課程建設主戰場,開拓學生活動主渠道,開發實踐基地和親子研學等資源,運用多元評價方式開展校本德育評價活動。在探索中,我校以立德樹人為教育根本任務,以德育評價促提高,通過形成和完善校本德育評價體系,提升學校德育實效。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做好德育的重要引領。因此,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與黨的方針路線是一脈相承的。從以上背景出發,依托學生日常行為的記錄與分析,建構實證基礎發展導向的學生德育評價體系,已經成為學校層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改革突破口。
我校是一所具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校,在傳承、發展、創新辦學理念的引領下,我們提出了“崇德敏智,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懂規范,樂學習,善交往”的學生發展目標。基于以上學生發展目標,從日常行為習慣、學習品質習慣、人際交往習慣等方面,確立了校本學生發展的十二大核心素養:熱愛祖國、誠信友善、禮儀規范、熱愛勞動、樂學善學、勇于探究、問題解決、珍愛生命、學會溝通、主動參與、合作擔當、關注表達。學校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和《小學德育綱要》等有關文件,圍繞學校育人目標、學生發展目標和十二大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根據德育內容和育人途徑,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心理健康”等方面,確立了以“熱愛祖國、誠信友善、禮儀規范、珍愛生命、合作擔當”為主要內容的閔小學生品德發展目標(見表1)。

表1 閔小學生品德發展目標
結合學校校本核心素養,依據年段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基于閔小學生品德發展的目標以及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根據年段和發展階段的不同細化評價內容,依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針對不同年段的培養目標,提出不同年段需要達成的不同要求,形成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結構體系。
我們制定并逐年完善了《閔小學生品德培養行動策略》,在學校頂層評價指標下,從“敏樂課堂”“敏智班級”“七彩活動”三個維度,設定符合各年段學生的評價標準和評價分值。我們還將傳統優秀經典內容與學生養成教育德育綱目相銜接,并與傳統節日、主題活動、日常教育相整合,同時形成各年段學生的品德養成分層目標要求,并在具體工作中落實每學期的德育導向,落實每周工作、每項活動、每個班級,形成網絡架構下的縱向教育序列,從而達到落細落實的教育要求,使學生根據現代禮儀要求,慢慢積淀人文素養,養成良好道德品質。
在制定評價標準時,我們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發展需要,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開展,相互融合,構建動態的個性化評價標準。針對不同年段的培養目標,提出不同年段需要達成的不同要求,形成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評價標準;把握學生現有基礎、發展水平等因素,將其納入學生評價標準的設計和實施中,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評價方案。從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出發,尊重評價對象的個體性和多樣性。
我校在對“一體兩翼”校本德育評價的探索過程中,秉持“黨團隊一體化建設”理念,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德育評價,并落實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形成“三全育人”機制。學校圍繞黨員示范性育德能力的培養和全體教師育德能力的培養,以崇德人師評價為載體,通過黨員示范崗和“敏之翼”團員示范崗為切入點,黨帶團、團帶隊,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課堂、進頭腦,通過思想引領,提高教師隊伍的政治認同和國家意識,助力教師實踐育人,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實踐,真正落實鑄魂育人。強調全員參與,形成以黨員為核心、團員為紐帶、其余教師為輻射的“全員”育人制度。通過“三會一課”、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隊教師帶領全體教師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提高全體教師的政治覺悟,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純潔性;通過紅色資源講解團在思政課里講黨史,提高青年團員教師課堂執行力和專業能力,創建育人特色;通過“小巴辣子講解團”“閔樂樂學四史”“閔樂樂行華夏”,以中隊輔導員及其他教師為主力開展四史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完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提高教師政治、文化素養,提升課堂品質,助力教師隊伍高品質建設,努力提升教師育德能力。
1.課程育人,豐實學習評價的內涵
我校依托學校原有的樂學課程體系和“敏樂課堂”實踐,在關注學生日常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成果,開展等第制評價、表現性評價、日常學習評價相結合的多維評價的同時,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品質培養等方面梳理挖掘學科德育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勞動教育等有關小學層面的要求進行貫通對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以黨建為引領的學科德育教育內容。針對學科德育內容,開展基于單元主題的育人價值解讀,制定、整理指向核心素養提升的單元育人目標。以課程思政中的學科核心素養為評價目標,圍繞思政課程中“理想信念”“家國情懷”“道德情操”“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等內容,通過課堂滲透、教師引導、學科活動、綜合活動等途徑開展學科德育教育,借助班級優化大師、云平臺等數字化手段,開展學科德育的常態化過程性評價探索,切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勞動教育等融入各學科教育評價的全過程,進一步豐實“敏樂課堂”學習評價內涵。
此外,通過課程的開發與整合,我校努力完善課程評價機制,使其具備了年段適宜、目標明確、形式多樣、評價完善的系統性、科學性以及實效性。在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分層評價等多形式相結合的過程性及終結性評價中,既科學地為學生的課程表現留下痕跡,也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進一步完善自我。
2.活動育人,拓寬育人評價的維度
結合校本核心素養的培養,我校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構建了“閔樂樂行華夏”“閔樂樂學四史”“傳統文化樂淘淘”等以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式活動、項目化活動為形式的校本德育實踐活動體系,開發、利用實踐基地和親子研學資源,依托“敏智班集體”評選、“最美閔樂樂”評選,開展多維度育人評價。基于“閔樂樂行華夏”“閔樂樂學四史”等綜合實踐活動,在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中根植“紅色基因”,開展德育結果性與德育過程性相結合的過程性和表現性評價,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以“傳統文化樂淘淘”“儒家經典育雅行”為主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支撐,開展學生表現性評價,在活動體驗中建立文化自信。
3.文化育人,延伸育人評價的廣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是開展學生德行修養的寶貴精神食糧。我校經過27 年的實踐與探索,形成了“文化熏陶,德行修養”傳統文化育人模式。以“知禮、好學、和諧”的校訓和“文明、誠實、創新”的校風為指引,凝練了學校“崇實”核心文化,即“崇德敏智,和實生物”,提出了“崇德敏智,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基于儒家文化核心思想“仁、義、禮”,確定了“懂規范,樂學習,善交往”的學生發展目標,開展了校園傳統文化環境布置,開發了德行修養系列課程,制定了傳統文化教育行動策略等。還以體驗式教育為重點,創設了多種教育形式和活動方式,建構了活動主題,制定了綜合評價方案,融評于活動中,開展增值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評價促成長,形成了“文化浸潤—實踐體驗—反思體悟—自我修正”的文化育人路徑。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思政、綜合活動、主題活動等落實和在評價中促進,使學生紅色基因、道德素養等通過評價得以強化和內化。
4.協同育人,拓展育人評價的路徑
學校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相銜接的育人網絡,營造了良好的協同育人大環境。我校建立了由校長負責牽頭,家委會理事會會長和社區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共同制定了“家—校—社”協調育人共建機制,共同推進學校德育評價工作。學校各部門之間互相協調、配合,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的計劃、調控以及實施,梳理和反饋各部門的工作,尤其是結合各年段學生成長需求的具體表現,形成年段德育側重點,并制定有效的評價管理措施和階段推進計劃。結合全員導師制,加強家校聯系,結合社區和共建單位的資源,借助實踐基地,開展社區課堂和社會實踐等活動,整合家、社、校力量,體現全員育人的理念,將一切育人力量聚點成面,形成教育合力,拓展德育評價的路徑,提升德育有效性。
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信息化又能為學生獲得個性化發展提供支持和精準化服務,從而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結合閔行區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的建設和數據驅動因材施教的項目,我校運用信息技術,依托班級優化大師和釘釘平臺,搭建學校、班級、個人三級層面相互融合的評價平臺,將多主體、多元化評價集于一體,開展評價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借助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評價伴隨,通過個性化、精準化、全面化的評價,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為學校提供一個操作簡單、指標全面、管理便捷的信息化評價環境,為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創造條件。
在探索小學“一體兩翼”校本德育評價體系的構建中,我們力圖將黨在新時代中“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這個命題,在小學基礎階段通過多元、多維,橫向聯結、縱向銜接的德育評價進行有效落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鑄魂育人理念,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紅色基因、提升核心素養,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落細、落小、落實,并發揮課程思政、綜合活動、跨學科活動、勞動教育等課程的重要作用,以評價促進提高,夯實育人使命,從學校管理到教師發展再到學生成長,提高學校育人政治站位,以立德樹人為教育根本任務,以德育評價促提高,構建“三全育人”教育格局,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