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彬 _ 北京市商業學校
北京市商業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大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以下簡稱“三進”),構建了黨建引領“雙循環”互促共育大思政格局,大中小幼一體化貫通培養,政校企家社一體化協同育人,以實際行動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為職業教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動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提供了根本保證。
職業院校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作為辦學治校的首要任務,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態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全過程。要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引領學生立志成為堪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確保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后繼有人。
“知識觀點”進,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觀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是新時代各項改革事業的行動指南,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塑造、指導和引領作用。
“思想理念”進,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視野。深入學習貫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立場,能使學生準確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高度和價值取向,拓寬自身的視野。
“說理方法”進,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維邏輯,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只有講深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的思維邏輯,才能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精神氣質”進,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品質。生動闡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承載的永久奮斗精神、使命擔當精神、“無我”精神等寶貴品質,引導學生體會其所具有的情感吸引力和道德感召力,自覺踐行。
進教材,是基礎,學有載體。把黨的理論成果充分體現在教材中,實現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的轉化。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加強“四史”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
進課堂,是核心,學有陣地。實現知識體系、方法論體系和教材內容體系的有機耦合,以及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線上線下結合,課上課下融合,校內校外聯合,講清楚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歷史淵源、內在邏輯、科學內涵和獨特價值。
進頭腦,是目的,學而生根。幫助師生把課堂學到的知識體系轉化為價值體系。激發學生濃厚興趣,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學懂弄通、深學深悟,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地入耳入腦入心入行。
第一,堅持黨建引領,構建“雙循環”大思政格局。學校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作為學校黨建的中心任務,完善頂層設計、強化統籌協調、細化監督檢查、夯實工作保障,全面貫穿融入“大思政”格局建設。組織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黨員干部培訓,邀請專家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培訓。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各黨支部帶動每一位黨員干部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悟深悟透。
第二,推動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筑牢“三進”主陣地。
一是建強思政課主渠道,持續深入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課程群建設,增強系統性、針對性、實效性。校企合作研發“職業素養”等校本課程,注重學生思想政治、行業精神和專業特色文化素養的提升。落實思政課集體備課制度,中高職一體化思政課程聯合備課,深化思政課教師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習,打造讓學生喜愛、終身受益的思政“金課”。
二是發揮“史曉鶴工作室”引擎驅動作用,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健全“一核、兩翼、內外雙循環”課程思政運行機制,將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課程和課堂教學全過程;將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師黨支部建設、師德師風建設相融合;與企業合作,共建祥龍博瑞汽車工程師學院、阿里巴巴工程師學院、大師工作室,學生在學和做中深切感悟踏實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是打造“社團活動”第二課堂,豐富“三進”新載體。學校成立北京市第一所中職青年馬克思主義學校,加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邀請名師開展馬克思主義專題講座;建立面向人人的校、系、班級近百個社團組織,如青年學習社、國旗班、縱橫時政社等品牌社團;走進紅都、祥龍博瑞、懋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開展“親愛的黨,我想對你說”演講比賽等,匯聚奮進力量。
四是實施“社會實踐”第三課堂,拓展“三進”新陣地。學校打造特色鮮明、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活動品牌,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積極向縱深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優秀學生代表在天安門廣場參加《我愛你中國》節目錄制,做紅色精神的弘揚者、偉大事業的建設者;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組織開展“我們一起學黨史”“紅色基因傳承”等活動;開展“黨的二十大時政熱點”問答活動、講好黨史故事等系列活動,激發師生建功新時代的昂揚斗志。此外,開展青年服務國家暑期社會實踐,團學骨干參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打卡北大紅樓、走進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展“技能學雷鋒,服務進社區”品牌志愿活動。與北京紅都集團共建思政教育實踐基地,開展研學活動。
五是構建“網絡媒體”第四課堂,賦能“三進”新空間。延伸思政云課堂,精心設計“戰疫有我·愛在行動”主題教育活動、“師生同備一節課,家校共上一節課,親子同聽一節課”“戰疫時刻·戰疫十課”,引導學生走入社區、走向社會,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從見形到見效、從入腦到入心。學校首創中職學生職業素養數據云平臺,全方位、全過程、數據化呈現學生素養成長軌跡和質量,校企家社政多主體履行思政工作職責,實現立體交互、互聯互通、共育共評的多主體協同育人格局。
第三,打造高質量師資隊伍,培養為學、為事、為人示范的“大先生”。學校建立育人責任制,建設了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和班主任隊伍,培育新時代育人大先生,發揮育人主力軍作用。教育引領全體教師自覺踐行立德樹人初心,擔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使教師成為學生成長的同學者、促學者、研學者。形成常態化學習機制,將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四史”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融入教育培訓,激勵教師主動把思政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引導學生在學思踐悟中砥礪前行。
學校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構建了黨建引領“雙循環”互促共育大思政格局,實現了思政工作從1.0到4.0的迭代升級;學校牽頭參與《共青團大中學生分層分類一體化思想引領工作大綱》等文件的調研起草,牽頭發起教育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聯合行動,主辦全國職業院校課程思政集體備課,承擔教育部“同上一堂‘四史’思政大課”活動;學校作為中職學校唯一代表,在教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座談會、德育工作會、勞動教育座談會等重要會議發言,發揮了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史曉鶴工作室”獲評全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近三年建設課程思政精品課程25門,打造優秀示范課堂20個,優質微課20門,18個團隊近90名教師在市級以上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大賽中獲獎,2門課程和2個團隊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名師團隊。
學校培養出一大批以全國優秀團員、全國最美中職生李偉嘉為代表的德能兼備的優秀學生。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中,學校畢業生展現風采。
我們將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立德樹人的使命,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開啟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