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新 _ 北京小學大興分校亦莊學校
數學課標指出,在數學課程中,應該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點、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點、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數感作為首要任務,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課標強調,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達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诖?,筆者通過創設四類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數感。
課標強調,要重視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理解、應用數學,初步建立數感。例如,六年級上冊,學習完百分數的認識和如何求利息內容后,筆者創設了一個開放性的情境:小華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2萬元人民幣存3年,怎么存起來獲得利息最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存?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制定出不同的實施方案。方案1:1年1年的存;方案2:先存1年再存2年;方案3:先存2年再存1年;方案4:一下存3年。到底哪種存款方案獲得的利息最多呢?每個小組選擇不同的實施方案進行計算后,得出結論:如果3年內利率不變,存3年定期所獲利息最高,方案2和方案3所獲利息介于方案1和方案4之間。在生活性情境中,學生針對具體問題,通過設計思路、制定計劃、實施方案的過程,獲得了數學活動經驗,感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建立了數感。
興趣是個體對某一種事物的喜愛程度,一旦產生興趣,就會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傾向。因此,興趣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欲望,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例如,在教學“分數比較大小”時,筆者創設了“豬八戒吃西瓜”的情境。沙僧要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1份。豬八戒說:“不行,不行,我要吃八分之一!”學生們紛紛忍不住笑了起來:“8雖然比4大,但是在作分母的時候,代表的意思是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取其中的1份,數反而小了?!痹诮柚鷪D形比較,理解四分之一大于八分之一后,得出結論:分子是1,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在興趣的帶動下,學生的探索欲明顯增強,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其數感也隨之增強。
創設探究性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其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過程中,感受、體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更深刻體會數的概念,提升數感。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之后,筆者設計了“用24米長的籬笆靠墻圍一塊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綠地,怎樣圍成的面積最大”的問題情境。之前學生已經討論過類似的問題,只是當時的條件是圍四條邊,現在變成了三條邊,學生可能會把前面的結論遷移到現在的問題上來。那么,當時的結論是否可以無條件地遷移過來呢?在沒有給學生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學生從已知的正方形開始嘗試,把24米分成兩個寬和一個長,長和寬分別是8米,面積是64平方米。在此基礎上,寬一點點變小,當寬是6米時,面積最大,是72平方米;而當寬一點點變大,面積會越來越小,都超不過64平方米。學生通過探究得出結論:寬是6米,長是12米,當長是寬的2倍時,靠墻圍的綠地面積最大。學生經過探究,在糾正錯誤認知的過程中,對規律的遷移有了科學的認識。通過本次探究活動,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數學知識得到了應用,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數感得以內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認知矛盾是動機的根源。”創設矛盾性問題情境,使學生原有認知與新知識發生沖突,能有效地引發學生認知的不平衡,使其產生矛盾心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內心深處強烈的探究欲望,創設激活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探究的矛盾性問題情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使其產生學習期待,提升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激發學生興趣,促進思維的積極發展,逐步提升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教學“米和厘米”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景:河馬先生到熊貓商店去買皮帶,熱情的熊貓用手臂為河馬量了量,河馬先生的腰圍是4庹。熊貓告訴徒弟小松鼠,量一條4庹長的皮帶。小松鼠按照自己兩臂的長度,量出了4庹長的新皮帶。河馬把皮帶換上,卻發現連半圈都不到。小松鼠急忙說:“我是按4庹量的,怎么會短呢?”熊貓也不明白了,這是怎么回事呢?經過討論,學生們一致認為,雖然都是4庹長,但是,熊貓和小松鼠張開雙臂的長度是不一樣的。熊貓的一庹比小松鼠的一庹長,所以河馬先生的皮帶不夠長了。學生充分體會到測量時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利用“熊貓的1庹比小松鼠的1庹長”這一認知沖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求知欲強烈,對單位長度的感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利用數學知識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導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體會數量之間的關系。
數感需要在較長時間的充分體驗中,逐步建立起來。在數學學習中,創設有助于培養學生數感的情境,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理解數的意義,用多種方法表示數,把握數的大小關系,用數來表示和交流信息,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其合理性作出解釋。把培養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中,使學生在對數的充分感知、感應和感受中,學習知識、鍛煉技能、培養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