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剛 _ 北京市海淀區楓丹實驗小學
氛圍和環境是潛課程,具有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楓丹實驗小學將校園打造成了一個多功能、綜合性強的現代化“大閱覽室”,讓學生隨時隨地看到自己想看的書,隨時隨地接受教育。
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讀書環境,提高閱讀效果,學校打破閱覽室借閱圖書的時間、空間、人員的限制,讓書籍走出圖書室,把教學樓大廳及各個角落設計成開放式閱讀書吧,使學校成為開放式大閱覽室。例如,為每個教室配備圖書角,形成微小型閱覽室;設置樓道圖書角,每一層樓的圖書角都放置了圖書;樓廳開放閱讀書吧,教學樓里多處原本空閑的區域,經過巧妙的改造布置,成為學生們的閱讀樂園。
閱讀教學課程化。形成課外閱讀的基本課型:閱讀指導課、讀物推薦課、閱讀欣賞課、讀書匯報課、靜心自讀課等。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導讀、分享等,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帶領學生潛心閱讀經典美文,領略中外名著,吟詠古今詩文。
開展主題活動。每年“世界讀書日”,學校都會開展班級主題讀書活動,或舉行講故事比賽、讀書演講賽、讀書手抄報評比、圖書跳蚤市場、詩文誦讀展示賽、讀書報告會等活動。此外,學校也鼓勵家長們努力營造“書香家園”。通過親子閱讀活動,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抓好經典誦讀。學校將經典誦讀滲透到各項教育活動中。例如,清晨,校園廣播播放《陋室銘》等經典美文;將課間鈴聲設置為詩詞曲賦等。
多種形式開展融合閱讀。通過閱讀與數學、體育、音樂、道德與法治等學科的融合,從多個角度開展閱讀活動。此外,學校還專門為閱讀活動開辟了“心靈驛站”,鼓勵學生寫出閱讀過程中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為保證低年級學生的有效閱讀,學校開展了多樣化的讀書活動,如自讀和默讀、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放學后要求學生在家讀書半個小時,家長根據孩子在家的讀書情況,如實填寫《讀書反饋表》。同時,開展了“閱讀存折”活動,一本小小的“閱讀存折”儲存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信息。
針對中高年級學生,可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開展閱讀評價;利用讀書交流會,開展課外閱讀評價;開展小型競賽活動,促進課外閱讀評價,等等。
學校突破傳統的專職專人管理圖書的觀念,提出“人人都是圖書管理員”,制定了學校及班級圖書閱讀管理制度,并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培訓,使學生對圖書的閱讀、管理等規定有了一定的認識。通過借閱圖書提升學生的誠信意識,也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