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宇 _ 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團結湖分校
為了解決校區間師資力量不均衡的問題,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團結湖分校借助“三式”教研機制,盤活資源,實現校區協同發展。
校區均衡發展,干部水平的均衡是關鍵。各校區干部聯合開展跨校區質量研討會、診斷分析會,進行橫縱數據分析,找差距、尋不足、明目標、想措施,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著力提升常態教學質量,跨校區聯合開展全覆蓋常態普聽會診課、質量月展示課、學習習慣微型課等。干部根據學科特長,分組聽課,進行集體會診。教師在授課后,先進行自我評價,再由學科干部主評,其他干部輔評。
這樣的聯合教研既是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指導,又是干部的現場培訓;既提升了干部的管理水平,又提高了教師的執教水平,在互促中達到雙贏。跨校區聯動式教研機制,旨在發現真問題、進行真研究,在系列活動中強化教學管理,落實學校常態教學管理制度、質量追蹤制度和教學評價制度,提升常態管理效能。
學校在每個校區設置教研組長,針對每個學科,推出一位干部牽頭,一位青年骨干教師是“領航人”,一位有經驗的老師是“護航專家”,形成“領航護航”的教研機制。“領航人”聯手“護航專家”,根據一線教師課堂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開展符合教師需求的教研活動,自下而上地設計區域教研活動。
例如,教師們設計和組織了“中年級如何寫清楚一件事”“如何有效搭建習作支架”“想象作文如何培養學生思維”等一系列習作專題教研活動。這樣的教研活動準確切中了教學的難點和關鍵點,不僅落實了統編教材培訓的任務,也使教研更具延續性。同時,教師們還開發了以教學設計、課件、寫作素材等內容為主的習作教學“資源庫”,供教師交流學習。
“領航護航式”教研機制讓優秀教師最大程度發揮效能,激活普通教師的內在生長力,增強教師發展的主動性,深化研訓融合,形成發展共同體。
“發起式”教研是教師共研共學的有效形式,即教師根據自身研究的困惑,借助在線工具,主動發起教研。“發起式”教研的操作流程為:發起建群,共享設計—線上交流,線下修改—觀看實錄,共研共學。教師可以基于某一個具體的教學困惑,先在總群交流自身思考,展開討論。提出的困惑如果能引發共鳴,發起教師即可建群發起教研。群內教師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線上交流,提出修改建議,供發起者參考。“高階思維培養”“怎樣設置有效的學習支架”“關于學科核心素養”等專題,尤其是具體到每個單元、每節課的小專題教研深受教師們歡迎,共研共促的研究氛圍悄然促進各校區教師間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