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磊 _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附屬實驗學校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在實施教學與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觀察、提問、追問,以及合理、科學的測試等方式,收集學生學習是否真正發生的證據。學校開展進階式學習單的設計,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改理念,并重點關注自主學習與任務的解決,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轉變學習方式。通過進階式學習單的使用,強化了師生和生生之間以任務為載體的有效互動,充分發揮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發展的協同育人功能。
為了更加精準制定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保證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質量,教師在課前以訪談和問卷調查的形式,抽取所執教的班級學生進行前測,旨在分析學生對本單元知識基礎、能力程度、認知特點、生活經驗和興趣需求等情況,形成課前調查學習單。基于精準學情分析的單元整體教學,應聚焦學生的學習起點,關注影響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各種因素。
以一節主題為Chores的英語課為例。在授課前,教師通過訪談法完善調查學習單的具體內容,然后利用調查學習單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學習經驗、能力水平和情感態度等。在此基礎上,精準確定學生學習的起點,助力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準確制定。例如,在調查學習單中有“Do you do chores at home?”“What chores do you usually do?”等問題。調查發現,學生們主要從事的家務勞動為:tidy the desk、wash clothes、make the bed、feed the pet等。同時,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分析學生已有經驗和主題意義理解的深度情況。基于對學生的調查學習單的分析和教學語篇的分析,制定目標。
一是學習理解目標:運用時間軸梳理Nancy的行為表現和Nancy愿意幫助家人完成家務的原因,體會主題意義并與同學討論自己的看法。二是應用實踐目標:結合時間軸思維圖,對自己完成家務勞動的態度和行為進行思后文段寫作、同伴互評-修改,為小組單元長作業做準備。三是遷移創新目標:在分享做家務的體會中,再次明確家庭干凈、整潔氛圍的重要性,形成自己對家務勞動的正確態度:做家務不挑剔。體會家人辛苦付出,形成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的意識。
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學校主張探索支架學習單的設計,使用學習單有效收集學生學習情況,助力教師準確把控課堂狀態、提高閱讀實效。為助力學生結構化地理解文本,我們不斷完善教學實施中的支架學習單,促進學生學習真實地發生,走向深度學習。以一節讀寫課為例,語篇介紹了Susan和Nancy周末做家務,按照時間順序分別介紹兩個女孩完成一天家務勞動的生活。語篇屬于總-分-總結構,文章聚焦單元主題和語言知識,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本課重難點是學生從語篇中提取關鍵信息,遷移并準確運用核心語言,體會合理安排家務勞動方法及幫助家人做家務的意義。
支架學習單的應用過程:首先,教師要結合語篇1幫助學生梳理語篇結構和內容,完成板書中時間軸的建構。其次,基于對語篇1的梳理,開展語篇2的學習,運用課中學習單,結構化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生完成學習單的過程,也是語篇知識內化的過程。語篇1和語篇2從兩個角度介紹了做家務情況,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實際。同時,課堂上的教師巡視可以有效把握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對無法提取關鍵信息的學生進行及時指導。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中的“以評促學”,關注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真實學習。
為了實現英語課堂的教學評一體化實踐,學校探索了課后作業的寫作學習單設計,鞏固學習效果。寫作學習單有助于保障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下學習成果的高質量產出,實現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提高單課時具有遞進關系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根據課中支架學習單的運用,學生借助時間軸以及剛剛學過的語言表達句型,進行語言的措辭練習,在支架作用下內化知識。此后,教師將通過播放視頻形式介紹一名學生一天的勞動過程,激發學生寫一寫自己周末一天家務勞動的愿望,在寫作學習單的幫助下,梳理自己一天的家務勞動安排。
此外,通過充分利用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翻翻書”的任務,組織學生們在完成書寫學習單后,進行書籍展示活動。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單設計,實現了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下連續評價的動態學習單反饋,從而更加全面地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