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沛文
(杭州市蕭山區消防救援大隊,浙江杭州 311200)
根據2021 年火災數據統計,我國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在2021 年,共接74.8 萬起火災,死亡人數達1987 人,受傷人數2225 人,造成直接財產損失67.5 億元。冬春季為火災高發季節,尤其是春節期間為全年火災高峰。同時全天火災時段中,10 時到20 時為火災多發期,夜間火災占總數約17.3%,但造成傷亡人數更大。住宅火災數量占比34.5%,但亡人數占總人數高達73.8%。從引發火災的原因來看,電氣引發占比28.4%,以上火災中電氣原因引起的占比1/3,且其中多為電氣線路故障,在電氣火災中占比80%左右。除電氣原因外,其他導致火災的的原因有用火不慎、遺留火種、吸煙、玩火、自燃等[1]。
電氣火災主要發生在冬季和夏季,夏季風雨多,架空線路被風雨侵襲會發生斷線、短路和倒桿等事故引發火災,雨水淋入露天安裝的電動機、閘刀開關等電氣設備,會導致其絕緣受損,運行中線路短路起火;夏季高溫天氣會影響電氣設備發熱,變壓器、電動機和導線等運行中溫度升高會引發火災。而在冬季,大雪大風也會導致斷線、倒桿事故,同時居民使用電爐、大燈泡取暖,在使用不當的情況下將易燃物烤燃而引發火災。同時冬季空氣比較干燥,容易產生靜電導致火災。
節假日、夜間是發生大型火災的高發時間段,一些電氣操作人員疏忽大意,在節假日或下班前沒有妥善處理電氣設備和電源便離去。火災臨時停電后沒有及時將電源切斷,供電恢復正常后失火。此外就是節假日、夜間失火,現場無人值班而難以及時察覺,導致火災快速蔓延。
2.2.1 具有隱蔽性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建筑內電氣設備數量和類型增加,建筑內部構造需鋪設大量電線電纜,且為了保障用電安全和建筑外觀整潔性,會將其布設在隱蔽的位置,比如電纜溝和機柜等。但這樣一來也導致了電氣火災的隱蔽性特點,電線電纜位于隱蔽位置難以被發現維修,不能及時發現老化、破舊和煙霧等現象,火災發生后往往得不到及時控制。
2.2.2 造成損失大
建筑電氣火災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特別是當下科技發展下,電氣設備功能更加多樣,智能化電氣設備愈加普及,一旦設備和連接線發生火災則會損害電氣設備,造成高昂維修成本。隱蔽線路破損,其修復所需資源多,也會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2.2.3 火勢蔓延速度快
建筑內部的易燃物多,比如線路材料和電纜表層絕緣等,較低燃點下,一旦點燃會快速產生大量熱量,使火勢加大,并順著線路持續蔓延。
電氣火災居高不下,引發原因有短路、過載和接觸不良等,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火工作,需確定電氣火災原因,根據實際火災調查總結出以下調查方法。
勘察員攜帶勘查箱到達現場后,對火災現場進行保護和封閉。要觀察火勢和特征,了解其蔓延方向,初步確定起火范圍。同時查找最先發現火災人員、報警人員詢問,要避免利益關系下的弄虛作假現象。具體要詢問是否親眼目睹火災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了解起火點;詢問用電和供電情況;詢問起火前征兆,如設備有無漏電現象等。
調查人員需深入火災現場根據詢問記錄,進一步進行調查取證。首先需確定的是起火點,一般將燒毀最嚴重區域確定為起火點范圍,根據煙熏碳化和坍痕、詢問記錄,確定起火點。其次,接著從起火點提取原證,需核實起火前其原始位置,要保證物證完整性,比如與起火相關導線需按其原長度找全。
一般火災經過詢問和取證,可以找到起火點,在有確鑿證據下可得出電氣火災的結論。對于大型、復雜火災,客觀上無法確定起火點,需收集物證進行技術鑒定,常用的是金相分析法。一般消防大隊技術鑒定手段尚不成熟,此時需請示上級相關部門參與復雜鑒定,必要的時候送消防科研機構鑒定。
確定火災是否由電氣設備、線路引起,在起火點確認、火災電源查找到、物證足夠情況下,可以確定火災原因。但現場情況錯綜復雜,可能為多原因作用,在最后做出結論時,需綜合分析火場及其可能的起因,有根據地排除各項因素,經過深入調查和綜合分析,保證結論準確性[2]。
4.1.1 電氣線路短路
電氣線路短路包括相間短路、相線對地短路,短路電流相當大,產生的高溫會將附近可燃物點燃引發火災。
(1)相間短路。第一,安裝和接線疏忽導致相間短路,比如斷路器進線接線端子連接螺釘鈕短,未達到國家標準,導致連接松弛加大接觸電阻,時間過長而迸發火花引起相間短路。第二,裸電線安裝太低,不小心有金屬物碰觸,會導致電線間跨接。第三,斷路器的安裝環境潮濕,未將其合閘,但其上的刀開關被合上,斷路器電源端相間充滿水汽,引發相間擊穿短路,燒毀配電箱導致建筑起火。第四,加空格線路電線間間距小、檔距大、電線呈松弛狀態,此時會導致電線相碰。架空線路距離建筑和樹木比較近而與之接觸。第五,線路被接錯,或者帶電作業中人為觸碰導致相間短路。
(2)電線絕緣層失效。絕緣電線電纜使用中,沒有根據使用環境合理選擇,受潮濕環境、高溫和腐蝕等影響逐漸失去絕緣能力。線路長期維護不到位,導致絕緣層逐步老化、破損,裸露其中的線芯。電源過電壓也會擊穿電線絕緣層。
(3)單相接地故障。TI 系統中,相線碰外殼、金屬管道會引發短路,在接地電阻限制下,其短路電流大約為15.7A,在小電流下熔斷器和斷路器無法熔斷、跳閘,而導致接弧、打火。在TN 系統中,PE 線端子與接頭接觸不良,容易發生磁殼等接地故障,迸發出高阻抗電火花,對短路電流產生限制,保護電器無法及時動作,而電火花高溫會點燃易燃物。
4.1.2 故障電壓起火
接地故障下,電氣設備外露金屬可導電部分帶對地故障電壓,不僅會造成電擊事故,還會導致帶地電位的金屬管道和構件間打火、拉弧等,而導致火災。
4.1.3 接觸電阻過大
在電氣設備和線路接頭存在雜質的情況下,會導致接頭接觸不良,而加大接觸部位局部電阻。電氣線路有較大電流通過的情況下,如果某處接觸電阻過大,則該范圍內會產生大熱量,而熔化金屬、燃燒導線絕緣層和附近可燃物。
首先是設計不當問題,配電設備選擇不合理,斷路器不匹配導線截面,阻燃、難燃和不燃電線、母線槽等沒有根據實際設計用途選擇。各專業間缺乏溝通協調,電氣設備安裝設計忽略了環境特征影響,導致安裝位置、方式、線路走向不合理,引發火災隱患。
其次是施工過程存在問題,比如未清理穿線套管、管口等,穿線中損傷電線電纜的絕緣層,引發短路隱患。接頭與接線端子未牢固連接,導致打火和電弧點燃可燃物。此外就是電氣線路管道穿墻槽中未封堵孔洞等。
最后是使用問題。一方面是業主用電管理不善,不少用戶隨意增加用電設備,違反設計自行更換大容量斷路器等,線路長期為高負荷狀態,必然會發熱、絕緣老化而起火;另一方面則是長期使用中忽略了對電氣設備的維護保養,特別是較老的建筑內,電氣設備和導線絕緣老化破損現象明顯,并且當初的設計用電容量無法支撐當前用電,進一步加大火災隱患。
為追求室內裝修美觀性,使用大量可燃易燃裝修材料,隨意安裝電氣設備位置,缺乏足夠空間來散熱;未按照防護要求敷設電氣線路,吊頂、木質墻裙內無穿鋼管、難燃PVC 管,且未做接地跨接;裝修中接頭未妥當處理,吊頂棚內隨意分支接線,接頭未設置在接線盒中。二次裝修中,非電氣專業人員負責安裝電氣設備,有關部門監督不力等,引發電氣火災隱患。
此外,在電氣技術發展下,建筑中使用的電視機、計算機等非線性符合電氣設備增多,其負荷電流中含多次諧波電流,會導致中性線過載發熱,絕緣加快老化,而導致短路起火。
在建筑設計、施工、驗收和使用中,以及電氣產品生產、市場流通環節中,電力、建設、消防和工商等部門需切實加強監督管理。電力管理部門需在轄區電力供應與使用監督管理中,將電氣防火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供用電合同,電力供應者與使用者需負責好各自職責范圍內電氣防火工作,落實好防火措施。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也應將電氣工程設計、施工和監理質量作為重要管理內容,從源頭扼殺電氣火災隱患。消防部門重點在于加強建筑消防設計審核和驗收、消防監督檢查等,發現問題要依法督促整改。
工商與質檢部門需根據國家對電氣、燃氣等設備防火性能標準要求,以及生產單位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注意事項,嚴格開展對生產和流通中電氣產品的防火安全監督管理,督促生產單位提高電氣產品安全性能,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在建筑設計中,應將建筑電氣作為其中的一個設計重點,成立鑒定組對方案認真審核,消防部門嚴格把關、監督。要保證操作人員技術水平過硬,使用期間做好維護保養工作。特別是要保證三相負載平衡、PE 線截面設計等正確。
具體在操作后,第一,要加強建筑電氣漏電保護,對電源進線加設具有漏電保護能力的熔斷器,電源總配電箱、用戶開關箱設置好漏電保護器,合理設置額定工作電流和工作時間。漏電保護器需定期檢查,將開關觸點表面存在毛雜物清除干凈,采取等電位連接措施等將電火花和電弧消除。第二,要加強線路故障防范,合理選擇導線截面面積、自動斷路器,按照規定鉸接接頭,重要場所選擇的電纜要保證其阻燃性能優良。控制好裸導線間距離,帶電部分與接電部分要保持足夠安全距離。第三,要加強雷擊火災預防,按照國家防雷標準科學設計建筑防雷設施,外部裝設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內部設置防感應雷措施。弱電系統中需安裝保護設施,比如避雷器和電源過壓保護器等,避免雷擊引發線路過電壓[3]。
對于建筑內電氣火災隱患,人們難以用肉眼直接觀察到,可選擇使用超聲波控測、紅外線測溫等技術定期檢測,以確保電氣火災隱患得以被及時發現。消防部門在建筑消防驗收中,可將電氣檢測作為前置條件,督促各單位進行電氣檢測。公共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需定期進行電氣消防安全檢測,及時整改存在隱患。
住宅建筑電氣火災原因多樣、復雜,包含設計施工、裝修、管理等多方面因素,需引起高度重視,嚴格監督管理建筑電氣設計、安裝和維護等,消防部門加大監管力度,以減少電氣火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