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初加工是現代農業做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的重要基礎。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有利于減少農產品損失、提升農產品品質、增強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對于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發展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農業農村部于2023 年3 月17 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發展意見》)。
《發展意見》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到2025 年,大宗糧油、大宗畜禽水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生產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主要果蔬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特色農產品初加工薄弱環節“無機可用、無好機用”的問題實現突破,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在50%以上。其中,大宗糧食、油料初加工機械化率在60%以上,果蔬初加工機械化率在40%以上,畜禽產品、水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在50%以上。到2035年,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在70%以上,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各產業各環節機械化基本實現,服務能力能夠滿足生產需求,技術裝備體系配套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廣泛應用,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發展意見》提出了6 項重點工作任務。一是加快提升糧食油料初加工機械化水平,提出大力推進糧食油料產地烘干設施裝備建設,加快提升產地烘干貯藏能力,保障糧食油料生產抗災減災、節糧減損需要,強調推進花生產地烘干技術裝備研發推廣、支持小宗特色油料初加工、加快米糠膨化設備推廣應用、加快攻克薯類初加工病害薯檢測技術。二是加快推進果蔬清選分級保質機械化發展,提出圍繞果蔬產地集散、鮮食消費、精深加工需求,大力發展果蔬初加工機械化,依托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加工流通企業、農村電商等主體,加強果蔬產地初加工設施裝備條件建設,提升標準化加工處理能力,完善服務功能,降低果蔬產后損失,促進保質增值。三是積極拓展特色優勢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領域,提出加大特色優勢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推進力度,加快主產區產地清洗分揀、烘干貯藏、分級包裝、預冷保鮮等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扶持壯大初加工機械化服務主體,支撐產業穩定發展,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四是全面提高畜禽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提出堅持屠宰與養殖布局相匹配,支持優勢屠宰產能向養殖集中區轉移,實現畜禽就近屠宰加工,促進運活畜禽向運肉轉變,強調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屠宰工藝流程,推動研發創新主體開展畜禽屠宰加工設備創制,補齊國產化短板。五是穩步推進水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發展,提出優化水產品初加工布局,聚焦主產區和重點品種,加快補齊水產品初加工鏈條短板,提升加工比例,實現減損增效。其中強調推進水產品養殖企業配置和升級改造暫養凈化、分等分級與?;钸\輸設施設備,捕撈漁船配置和升級改造船上冷藏冷凍設備,產地初加工企業配置和升級改造分等分級、清洗分割、保鮮冷凍、滅菌包裝和生態環保設施設備,完善初加工服務流通功能。六是加快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技術與應用體系建設,提出完善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技術創新體系,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用協同的創新機制,推進農機裝備與農產品初加工工藝融合,加強共性技術和關鍵裝備攻關,加強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技術裝備研發,加快技術裝備集成創新,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裝備成套化、成套裝備與配套設施一體化應用,提升農產品初加工工程化水平。
為確保以上重點任務落實落細,《發展意見》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納入農業機械化和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同時建立統籌協調、多方參與、分工協作的工作推進機制;要求各地將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薄弱環節納入農機裝備補短板重要內容,加大對農產品初加工裝備推廣應用的政策支持力度;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各地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等載體,以及結合農產品倉儲冷鏈設施建設等項目,建立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基地,打造高水平示范應用場景;要求各地完善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做好發展統計、監測分析及結果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