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2023年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有45.5%的成年國民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與2021年的45.6%總體持平;有32.3%的成年國民傾向于“在手機上閱讀”;有8.1%的成年國民傾向于“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有6.8%的成年國民傾向于“網絡在線閱讀”;有8.2%的成年國民傾向于“聽書”;有2.8%的成年國民傾向于“視頻講書”。
我國成年國民對閱讀活動的訴求較高。2022年我國成年國民對全民閱讀品牌活動的參與度達66.7%。其中,“本地城市讀書節”的參與度為28.2%;“機關企業/校園讀書活動”的參與度位列其后,為26.4%;“本地讀書會”的參與度為23.9%;“書展書市”的參與度為24.2%;“城市讀書大講堂”的參與度為18.6%。從對各類公共閱讀服務設施的使用情況來看,2022年我國城鎮成年居民中,使用過公共圖書館的比例為14.9%;使用過社區閱覽室/社區書屋/城市書房的比例為12.1%;使用過報刊欄的比例為10.3%。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如今,讀者去公共圖書館借閱書籍越來越便捷,一些地區推出了“線上借書、郵寄到家”服務,節約了讀者的時間。一些地區把農家書屋納入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借還縣圖書館的書籍;一些地區建設“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嵌入街頭巷尾,提供優質服務;一些地區把圖書采購權交給讀者,讀者購書、圖書館買單的模式“吸粉”無數。
縱深剖析
1.推動全民閱讀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要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引導全社會參與到閱讀中來。不斷創新公共服務方式,加強數字化和網絡建設,提升服務效能,必能推動全民閱讀事業蓬勃興旺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如今祖國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圖書館的覆蓋更廣、設施更美、服務更暖,人氣也隨之旺起來。這是社會發展使然,也得益于科學規劃的引領帶動。
2.認識并掌握事物的本質,需要知識,更需要智慧。智慧以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為基礎,體現著人類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等能力。閱讀能夠豐富人們的知識,更能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增進人們的智慧。浩如煙海的書籍中不僅蘊藏著各類科學文化知識,也書寫著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蘊含著大量智慧。最是書香能致遠,我們要通過閱讀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智慧,增強科學思維能力。
任務驅動
素材積累:讓城市氤氳濃濃書香
◎沈靖然
利用騰退空間、交通樞紐、商業樓宇、公園綠地等場地,建設新型公共文化設施;結合地域文化特色,在社區內建設鄰里圖書館,激活公共閱讀服務微循環;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加強智慧圖書館建設,推出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城市公共閱讀空間,推動城市書房、社區圖書館、公園書苑等設施建設,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建設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不必貪大,實用是重點,精巧是亮點。云南昆明五華區城市書房充分融入西南聯大歷史展覽、翠湖文化地圖等文化元素,構建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閱讀空間;山東臨沂瑯琊園城市書房則將書房與園林景色有機結合,情景交融,提升市民閱讀體驗;浙江樂清清和書苑利用建筑本身特點,為讀者打造出可同時觀山、看水、讀書的文化場所。近年來,各地創新探索,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品質、有溫度的閱讀場所。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3年5月26日)
解讀:從記載著城市故事的“讀書亭”,到社區的“最美書店”,再到“小而美”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閱讀場域即便再小也能縈繞一抹書香,打開更大的精神世界。
打造更多閱讀空間,讓更多人愛上讀書,讀有所得、讀有所樂,一個全民閱讀的書香社會正漸行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