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藝 何鑫 王成偉 陳燁 李思琛 趙艷
摘 要:立足于本土豐富的紅色文化優勢資源,深入挖掘本土紅色文化,合理有效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正確積極、合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好青年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要大關,明確自己該如何做好祖國未來的掌舵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是紅色文化的具象體現,對于傳播紅色文化,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具有實質性與高效性的優點,對于培養青年群體的價值觀具有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同時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實體性特點、獨特環境感染力以及社會影響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對于紅色文化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紅色文化基地;大學生;價值觀;有機聯動
基金項目:本文屬于2022年度西安培華學院和陜西省教育廳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名稱:陜西地域紅色文化在新時代大學生中的弘揚與傳承——以西安烈士陵園實踐教學基地為依托,校級項目編號:PHDC2022051;省級項目編號:s202211400019。

紅色文化是增強中華民族向心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紐帶之一,而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為其實質化的載體[ 1 ]。當代青年大學生在新時期、新機遇下要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和樹立遠大理想,應該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刻而認真的學習。加強青年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學習與認同,對于我國的意識形態建設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建設性的意義。
1 西安紅色文化基地文化守正創新探索模式與高校聯動調查
1.1 西安紅色文化基地與高校大學生合作探索文化守正創新模式
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高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來看,單純理論教學難以激發起大學生興趣,需要引入鮮活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以西安培華學院為例,學校和西安烈士陵園建立校地合作,借助烈士紀念日等重大節點,開展志愿活動,拜訪老黨員同志,參觀西安烈士陵園。在具體實踐中我們該如何探索紅色文化守正創新模式,一是讓西安紅色文化基地走上前臺,不讓紅色文化基地靜靜等待我們的參觀,而是主動走出去。增加校地合作,讓紅色文化足跡進校園、尋訪西安紅色文化基地革命先輩的故事、紅色故事訪談等;主動舉辦紅色文化照片展,紅色文化大講堂等活動。二是通過思政教育進行紅色文化傳承與傳播,思政教育工作者通過在高校進行案例教學、西安紅色文化基地參觀等方式,讓更多大學生接受紅色文化,提高政治思想覺悟。
1.2 紅色文化新形勢下的發展方向
深刻把握其時代特征,依托“互聯網+”開拓新型傳播路徑,構筑紅色宣傳教育的新型平臺[ 2 ]。結合高校新媒體專業充分利用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和視頻于一體的新媒體技術,構建新型傳播路徑,用微言微語微視頻傳播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入耳入腦入心。積極與高校聯動,舉辦紅色文化比賽,如作文競賽、紅色詩歌朗誦、紅色文化視頻創作等,充分利用短視頻傳播西安紅色文化。運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漫畫、文創、音視頻、情景式黨課等多載體,拓寬紅色文化的宣傳面。
立足本土資源,夯實紅色文化陣地。突出西安特色,組織撰寫鄉土化、通俗化、生動化的理論學習教材,將西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事業發展的動力源,組織高校大學生學習、領悟。充分挖掘西安革命舊址和紅色基地蘊含的紅色教育資源,尋找紅色基因與時代價值的最佳結合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要把豐富的歷史資源轉化為鮮活的培訓內容,將真實的現場、真實的歷史變成教材,將“固定”的教育資源轉化為“流動”的紅色教育生動課堂。
2 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守正創新動力不足原因分析

2.1 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聯系程度較淺
紅色文化教育的開展其涉及面只集中于個別紅色高校,其教學成果不顯著、紅色文化教育沒有廣泛遍及。許多高校要求學生認真學習紅色文化知識,但也僅僅只是組織學生觀看革命影片寫觀后感、舉辦一些紅色文化作文競賽或是停留于紅色文化基地表面的參觀,缺乏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真正實踐。
2.2 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與地方融合度不高
在挖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中,很少深度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只在表面。在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中,沒有很好的融入本土的紅色文化,突出本土特色,文旅結合力度不夠,沒有成立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品牌。
2.3 智能化基礎設施更新滯后
歷史文物展陳方式落后、軟硬件基礎設施的智慧服務功能不足,不能采用最新的智能化展陳技術,而僅靠枯黃的扉頁和模糊的筆跡,既難以給高校大學生形成足夠的視覺沖擊力、文化吸引力和情感渲染力,又無法令參觀者輕易體驗到每一件珍貴文物背后的重要價值。
3 深化校地合作增強紅色文化基地創新力的策略
3.1 創新和優化紅色文化教育與知識宣傳模式
在紅色文化宣傳過程中,我們要采取現代化的話語表達方法,基于話語客觀屬性研究的基礎上,創造出夠契合大學生學習習慣、大學生能接受的話語表達方式,在具體形象的紅色文化宣傳模式下,真正感染大學生學習紅色文化,將文化理論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充分彰顯紅色文化的作用與價值,將紅色文化宣傳話語融入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及語言,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創建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新媒體紅色文化教育教師隊伍。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中,大學生在學習時往往依賴于網絡軟件和平臺,高校教師要根據這一特性,大力建設大學生紅色文化知識網絡學習平臺,豐富學生的學習渠道,從根本上提升紅色文化資源發布的質量。通過新媒體平臺,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搶占紅色文化話語先機。高校要為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真論導向,在各種紅色文化思潮中找到合適的話題,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影響力,展現當代大學生的文化風貌。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凈化網絡空間,挑選出合適的紅色文化,確保大學生把握正向的紅色文化學習技巧和方法。
3.2 重視紅色文化人才培養,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
深化校地合作,為紅色文化基地培養紅色文化人才,首先要講好紅色文化中蘊含的信仰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青年立大志。通過生動講述紅色文化中蘊含的信仰信念,讓崇高的共產主義信仰、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可感可知、入腦入心,激發青年一代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四個自信”。其次要闡釋好紅色文化中貫通的規律邏輯,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明大德。最后要頌揚好紅色文化中承載的英模事跡,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成大才。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崇尚英雄、學習模范,胸懷“國之大者”、心系民族未來,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努力成長,為民服務,為國盡力,創造人生業績。
3.3 打造紅色文化傳播數字平臺,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渠道
合理利用網絡力量可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注入新的生命力。深化校地合作,政策的支持和技術的供給能為打造紅色文化傳播數字平臺奠定堅守的基礎。建設西安紅色文化傳播中央數字化平臺,以提高西安紅色資源利用效率,增強西安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首先,要收集整合西安的紅色文化實物資料,建設西安紅色文化中央數字化資源庫,將紅色文化資源通過照片、視頻、3D等技術保存起來。其次,建立西安紅色文化網絡圖書館,將與西安紅色文化相關的書籍、報刊、雜志等制作成電子版,并開發智能手機網上閱讀功能。要加大運用新媒體拓寬西安紅色文化傳播渠道。西安要建立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的門戶網站,加寬廣大群眾對西安紅色文化的獲取渠道。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對西安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通過創建紀念館或紅色景區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定期發送西安紅色文化的相關資訊,同時利用3D仿真技術開發手機瀏覽場館和查看實物細節功能,實現西安紅色文化高效率、輻射廣的傳播效果。
4 結論
紅色文化包含著我們黨一路走來的初心使命,蘊藏著我們黨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繼承和發展紅色文化,使青年一代觸摸歷史脈搏、感悟初心使命,使心靈得以滋養、靈魂得以凈化、境界得以提升,獲得思想啟發、汲取前行力量,接過歷史接力棒,譜寫時代新篇章,使“初心使命”在青年一代中延續和傳承。
參考文獻
[1]王一珂, 褚鳳英. 新媒體視閾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現狀,成因和對策——基于天津10所高校的實證分析[J].皖西學院學報, 2022, 38(1):151-156.
(作者簡介:黃藝,西安培華學院20級本科在讀學生,研究方向:紅色文化)(作者單位: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