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琪
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位于惠陽大亞灣中心區,是罕見的位于城市中心區的紅樹林公園。公園內生物資源豐富,茂密的紅樹林為眾多生物群落提供了理想的濕地生境,是當地生產力較高的富含特色的濕地生態系統,也是一處自然生態保護研究中心和良好的教育基地,有利于進行生態環保教育。為推動紅樹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也為了讓中學生了解更多的紅樹林濕地文化,激發文化自信,本次活動將挖掘豐富的本土自然課程資源,通過讓學生親身了解和體驗紅樹林自然生態文化,鼓勵并指導學生以現有知識經驗探究紅樹林中的奧秘和現狀,以期達到知識與體驗相融合、情感與責任并重的教學效果。
一、活動目標
1.價值體認:通過歸納推理并總結紅樹林動植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理解并認同結構與功能觀相統一、植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通過深入感受和學習紅樹林知識及其生態意義,能樹立起正確的自然生態文化保護的價值觀念,增加對自然生態文化的理解,從而深化文化自信,建立起保護大自然的生態情感。
2.責任擔當:通過實地觀察和探究紅樹林,學生能在探究活動中形成團隊互助的合作意識,并主動關注家鄉的自然生態文化,具有積極參與未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參與”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3.問題解決:通過實地考察和實驗探究的相關活動,學生能提高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通過提出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學生能有效培養處理信息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
4.服務意識、實踐創新:通過體驗和實踐,學生能初步掌握探訪自然生態文化資源和保護生態文化資源的基本技能,并創新提出自然生態文化資源的保護措施及推廣方式。
二、活動實施
1.查——查閱活動資料。查閱活動資料是整個學生活動的第一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文獻、報刊、圖書等方式進行紅樹林的資料收集,通過自查、自學,初步了解紅樹林相關知識及當地紅樹林情況,嘗試通過圖畫、思維導圖等形式描繪出理解中的紅樹林。
2.備——準備活動計劃。學生將收集好的紅樹林資料進行整理歸納,提出感興趣的問題用于后續探究,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和準備活動計劃,包括擬探究問題、探究方法、探究記錄單等。
3.探——探究活動主線。學生在查閱紅樹林資料時產生了許多有趣的疑問,根據不同小組提出的問題,教師協助學生將本次活動拆分為三項子項目活動,并布置相關探究任務,學生分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展開觀察、實踐,并完成探究任務,記錄觀察到的紅樹林現象及產生的疑惑,嘗試通過自主討論,解釋對紅樹林的疑問。
探究活動1:觀察神奇的紅樹林植物
(1)小組通過前期搜集紅樹資料,了解各種紅樹的形態、種類、特征、生長環境等。
(2)學生到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進行活動考察,認識紅樹林常見植物。利用形色APP識別紅樹植物,了解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的主要紅樹品種。
(3)觀察紅樹林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或種子,記錄植物特點。
(4)小組繼續深入觀察紅樹林植物的習性特征,辨認出紅樹林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如胎生、泌鹽、呼吸根、支柱根等。
(5)針對觀察到的紅樹林典型特征,小組討論嘗試說明解釋紅樹林適應的環境條件,初步感知紅樹林的生態價值。
探究活動2:認識美麗的紅樹林鳥類
(1)小組前期通過《廣東常見鳥類觀鳥簡易手冊》及微信小程序“懂鳥”的圖鑒學習紅樹林鳥種的形態、種類、特征等。
(2)學生到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進行活動考察,認識紅樹林常見水鳥。利用觀鳥手冊及“懂鳥”識別紅樹林水鳥,了解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的主要林鳥,重點尋找珍稀動物——黑臉琵鷺。
(3)活動中通過簡易手冊或小程序中的鳥種形態結構、叫聲、分布范圍、習性、俗名等辨認鳥種。
(4)利用單筒望遠鏡觀察鳥種和鳥的身體結構,嘗試描述其適應環境的結構特征。
探究活動3:尋覓豐富的其他動物
(1)小組合作找到易于觀察且不會打擾到招潮蟹、彈涂魚等其他動物的活動點。
(2)觀察招潮蟹、彈涂魚等小生物的行為,并做好自然筆記記錄它們的形態和行為。
4.辨——辨析活動結果。探究時間結束,各組代表匯報在紅樹林探究活動中所記錄的典型特征,并根據紅樹林的特征辨析其生存環境條件及生長習性,教師做出點評和總結。通過實地合作探究及教師指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解答疑惑。
5.思——思考活動意義。針對“我們為什么要保護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這個問題,指引學生深層次思考。為更深刻地認識到紅樹林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威脅,學生動手制作濕地模型,通過模型直觀感受紅樹林濕地對自然生態所起的作用,部分學生代表主動提出對當地紅樹林進行基礎的水質檢測以了解目前的生態狀況。
6.得——得出活動成果。為促進知行統一,將知識成果、情感與核心素養落實在實際責任上,學生將繼續通過多種方式如撰寫實踐調查報告和科學論文、制作科普海報、舉辦交流會和講座、參加當地公益組織舉辦的紅樹苗種植和識鳥觀鳥等活動,以此宣傳保護紅樹林,這有利于在生活體驗中形成健康的、向上的、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活動效果
本次活動是以探究式教育為導向開展的自然生態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創新“教師引導—學生六步走”的自然生態探究實施模式,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自然野外實踐、科學實驗、動手制作活動成果等環節,引導青少年學生主動探索家鄉身邊的自然生態科學領域,培養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提高生態文明意識,以實際行動和科學方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做出積極的響應。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