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新茍
家校共育,指的就是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通過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實現對學生的培養。就現階段學生教育現狀而言,家校共育是社會、家庭與學校的共識,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我校申報的課題“家校共育培養良好品德的實踐研究”得到了廣州市的立項,通過查閱資料,理論學習、實踐研究等更堅信家校共育對學生成長的必要性,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發揮家委會作用,密切家校聯系
(一)健全家委會制度。首先是健全家委會領導班子,成立學校家委會,設會長1名和副會長2名,委員若干,組織領導校級家委會工作,學校家委會設宣傳部、文娛部、后勤部。各班成立班級家委會,班級家委會設副主任一名,委員4名。健全學校和班級家委后,明確各自的職責。
(二)加大家委培訓力度。每學期開學初,學校領導邀請家委領導到校,學校向家長匯報本學期的計劃及需要家長參與的項目,征求家委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與家委共商本學期開展的工作,達成共識。為了提高家委會的凝聚力,掌握教育小孩的科學方法,分時段和內容對家委進行培訓,內容有家委工作實操,團隊精神,溝通技巧,團隊建設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等。
(三)家委會任務具體化。完善了學校和班級家委會架構后,由學校家委會帶領各班開展活動:如:每天的校門口上放學時段的值班;家長參與每年一次學校舉辦的義賣活動,售賣時的禮儀,誠信經營等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師帶領家長及學生一起慰問村里的困難家庭活動。家長參與學生的研學活動,為班級出力,為學生服務。
二、拓寬渠道,構建共育網絡
(一)增進相互的了解。學校每學年安排教師家訪,通過家訪更具體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家長的教育主張等,通過家訪近距離與家長交流,分享家庭教育的新思想,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家長擔負的責任與義務,家庭的和諧對孩子的影響等。每學年召開家長會,每次的家長會都精心準備,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學生在校情況介紹,如何教育孩子,優秀家長分享教育體會,參觀學生課室等。每年一次的家長開放日,讓家長走進校園,進入課室,近距離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
(二)信息技術助力共育。學校為每個班搭建起班級微信群,釘釘群,利用釘釘進行線上教學和召開家長會,線上教學時為了讓師生更多的互動,老師們學習網紅主播的方式方法,使線上教學效果更好。利用搭建的網絡信息平臺,定期推送疫情動向、防疫知識,注意事項及學生居家指引,以此來提升家長對學生居家時教育的方法。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減少因疫情造成的影響。
(三)家校活動中家長的榜樣。如:召開家長會,家長會上的表現;家長參與學校每天護路護暢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每年的義賣活動中家長的積極參與,文明誠信售賣;親子活動中家長的言傳身教;家庭中家長良好的言行;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從生活中的點滴入手,結合生活實際,實現生活中對學生的教育。學校積極倡導好家風勝過好老師,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來實現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三、注重過程,厚積薄發
(一)家長定期反省。在家校共育過程中,學校和家長要認真觀察學生良好習慣是否養成,是否能堅持,家長應及時將學生家庭教育的情況反饋給學校,反思自身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家長以身作則方面是否做到位,不斷優化調整,最終實現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學校總結反思。學校在家校共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火車頭,是引領者,因此,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學校應主動作為,為教師購置家校共育的理論書籍,開展讀書分享會,提升老師家庭教育理論水平,拓寬家校教育的渠道,及時收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反思在共育過程中學校工作的不足,不斷調整做法。
(三)緊跟時代步伐。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學校關注新時代出現的新問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及時化解學生困惑。如:近幾年學生的心理危機,學校組織教師心理健康理論學習,90%的老師取得了心理A證,有10位老師取得了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開展心理健康培訓,排查學生心理狀況,指導家長多與學生開展親子活動,及時化解學生的心理困惑,走出心理的陰影。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鄉村專項課題“家校共育培養良好品德的實踐研究”(編號:202215012)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