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琳 葉穎欣
立德樹人是各級各類學校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學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因此,學校的思政教育必須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貫通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促進專業課程育人與思政課程育人同頻共振,使知識能力的提升與價值觀的發展攜手同行,形成一體化的育人合力,進而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由此可見,思政教育中學科一體化建設勢在必行。同時,筆者亦將結合我校校本課程跨學科主題項目式學習。
一、實施路徑
(一)深化全科育人,建設思政教師新隊伍
我校著力構建一支強有力的思政教師隊伍,組織開展各種主題的培訓,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領悟相關文件精神,深入了解學校思政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的重要意義,深化全員育人、全科育人的觀念,統一思想, 積極推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同時將我?;诳鐚W科主題項目式學習的全科德育教育特色融入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體系中,深入開展探索與實踐,有效將學科的“小課堂”與思想政治的“大課堂”融合滲透,化學科知識為德行,化德行為學生的成長動力,為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發揮力量。
(二)聯合各科陣地,構建滲透化課程思政
1.道德與法治課堂立足教材,多向滲透融合。我校牢牢把握道德與法治課堂這個思政教育的主陣地,立足教材,多向融合, 抓好“學生中心”,創新教學模式,通過課程教學,拓展思政教育的寬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把《道德與法治》教材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 (以下簡稱 《讀本》)學習相融合,運用探究式教學、情景式教學、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方式, 在課堂上開展更廣泛全面的思政教育。
2.各學科教學緊扣思政教育元素,積極融合。筆者結合我校的學科融合課例進行案例闡述。數學課例《年、月、日》, 結合數學知識點,挖掘教材中的黨史教育元素,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提升愛國主義的情感。音樂課例《不忘初心》亦通過優秀的愛國音樂作品加深學生對國情歷史的了解,培養學生用綜合的音樂表現方式表達愛國情懷。語文課例《吃水不忘挖井人》結合課文講授紅色故事、革命事跡,進行愛國愛家、道德品質養成方面的思政教育。英語課例A visiting plan for aspecial? birthday指導學生結合家鄉的紅色文化基因,把革命歷史融入小學英語課堂,讓學生們深刻感受革命先烈在那段崢嶸歲月里的艱辛。
(三)開展主題活動,深化滲透化課程思政
1.少先隊活動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如結合喜迎建黨百年,組織學生開展“紅歌代代傳唱”合唱活動、“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等主題隊日活動,把思政教育融合在少先隊主題活動的開展中,效果鮮明,有效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特色活動課程以思政教育為宗旨,積極融入。如結合央視舉辦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開展“新時代,我心中的偶像”思政一體化系列教育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新時代英雄們的感人事跡,感受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氣神。
(四)構建教學模式,實現學科融合一體化
我們與時俱進,把更符合新時代學生學習認知特點和學習興趣的項目式學習引入到思政教育與學科課堂教學融合中,依托互聯網的技術支持,開展全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各年級的思政教師會對教材內容進行校本化重構,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
二、實施成效
(一)樹思政教師隊伍新格局
在建設思政教師一體化隊伍時,通過加強不同學科思政教師間的一體化聯動,破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缺乏動力、后勁不足的難題。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可以堅守育人本位,提升整體專業素養。同時,思政教師的個人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思政教師都確立共同愿景、樹立學科自信、個人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二)建“大思政”校園新風貌
思政教育既有顯性教育,也有隱性教育,應該滲透在校園里面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學科教學,也包括校園文化、校園建設理念等。本項目的實踐從多方面出發,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耳濡目染,從榜樣力量中感受到思政教育內容的傳遞,在身臨其境中養成思政教育的核心素養。
(三)供多方實踐發展新平臺
思政教育實施的平臺不應該拘泥于家庭與學校,還應該包括社區。我校為學生提供了與社區合作的平臺,鼓勵學生把在校習得的思政教育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在做中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所學所得。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