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娜
一、小學數學課堂游戲教學設計與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小學數學課堂游戲教學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在數學課堂游戲教學的設計中,一些老師看似精心創設了很多游戲環節,但是沒有實質性的游戲內容,大都是只有游戲噱頭,學生體檢效果不佳,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有些教師和傳統教學一樣重視灌輸知識,只是象征性地安排幾個游戲題目或卡通人物導入,使游戲教學脫離實際,流于形式。
2.小學數學課堂游戲教育因素主次不分,教玩分開。還有些教師在設計游戲過程過于注重游戲的“趣味”性,設計了很多好玩游戲吸引學生,卻沒有和所學的知識點有效結合,一節課下來學生開開心心熱熱鬧鬧玩了一節課,學習上并無所獲,沒有達到原定的教學效果,變成一種無目的無意義的游戲教學。游戲課程并非單純的“1+1=2”的模式化教學,而是一種游戲與教學“1+1>2”的有機有效組合。所以,在游戲課程設置上教師們應切實關注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以游戲的方法寓教于樂,使學生們在引人入勝的游戲環境中,感受到暢游數學之海的樂趣。
3.小學數學課堂游戲教學目標不達,效率低。在游戲教學課堂中,游戲容易偏離數學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沒有突破,教學目標沒有達成,容易使學生樂于游戲,在課堂上數學知識比較少,還需課后教師補講和學生補習,而降低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二、實施課堂游戲化教學的策略
1.挖掘和重組教材,進行游戲教學內容的開發設計。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游戲活動,所以要挖掘教材中適合融合游戲教學的教學內容,并加強對數學教材中游戲類課程的重組開發,開創數學游戲教學的校本課程。如北師大版數學教材數學好玩中的七巧板游戲、華容道游戲、數獨游戲、搭配的學問等等。教師觀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歡的游戲形式,再結合教材分析該游戲的可行性,別具匠心對其進行適當加工,確保學生在娛樂的同時獲得相應的知識體驗,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游戲。
2.設計和應用多樣化的游戲教學策略,建立高效課堂。數學教師需與時俱進,不斷滿足教育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在制定課堂任務時以新課改政策為引導,并充分考慮了游戲受眾的需要,遵循面向全體學生、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適度適量的原則,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較繁瑣的教育內容寓于簡單快樂的教學活動中去,設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游戲,如闖關游戲、小組比賽、創設故事或生活情境等,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有效地完成各種課程任務,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從而提升了課內全體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并創造了數學課堂活動的全新教學模式。
3.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游戲化教學中,游戲難度需要與學生心理特征、認知水平保持一致,如果游戲任務設置過難,學生有畏難情緒,容易挫傷積極性,達不到教學效果;如果任務太容易,學生不感興趣,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因此在游戲設計中要把握好游戲的難度。在游戲活動中即是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又提高了合作學習能力,能夠相互支持、配合、互動,進行有效的溝通,提高了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玩中學,學中思”,學生初步具備了個人探究意識。
4.開展精彩紛呈的第二課堂,形成別具一格的校本課程。數學課程“第二課堂”活動是課堂游戲教學的有效補充,教師可從教學實踐出發,開設精彩紛呈的數學游戲第二課堂課程,形成別具一格的校本課程,如低年級段的華容道、二十四點、搭積木、搭紙牌、疊疊杯等趣味游戲,高年級段的哈佛大學思維游戲、魔方、數獨、掃雷、巧移火柴棒、魯班鎖、九連環、魯班鎖等益智游戲,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了學生對數學掌握的深厚趣味;培養了學生數學素養,突出了三維目標中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達成,有利于他們技能的開發與數學素質的提升。
5.以教促研,形成案例,形成有效評價機制。如,四年級上冊《不確定性》,課堂由世界杯足球賽拋硬幣來決定誰先開球作為導入,新課探究設計摸球及幸運大轉盤的游戲等,經歷摸球游戲、反向猜測、見證奇跡、驗證猜想等刺激的游戲活動,學生在學習中充滿成就感。而大轉盤的游戲,讓學生經歷了人人都想中獎的期望和只有極少人中獎的現實,活動中深刻體驗到得獎的可能性卻很小。整堂課學生在笑聲中豐富了情感體驗,也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突破了重難點。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