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紅
一、研究目的
學生遲到是一種常見的教育現象,本身是一種輕度的違紀現象,可算是一件小事,卻不可小覷。但若處理過激,抑或聽之任之,均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品格的形成。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過個案研究以求解決學生遲到的問題。
二、問題的發現
本學期剛接手一個新班,前班主任給我介紹班級情況時特別提到徐某同學。遲到對于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對他能用的招都用了,只是收效甚微。果然開學的第一天,徐某踏著早讀課下課的鈴聲晃晃悠悠地來到了教室,并且是從我面前大搖大擺地走向座位。我意識到對徐某采取一定的措施是迫在眉睫了。
三、問題的癥結:徐某遲到的原因
我通過調查與詢問得知:徐某的母親離異后再嫁,繼父對徐某不聞不問,他是一個缺乏父愛的孩子,母親心懷愧疚,事事順著他。他隔三差五地遲到是因為母親認為他既然不會讀書,早到遲到對他的成績都沒有什么幫助,那還不如讓孩子早上多睡一會兒。
四、問題的思考:如何轉變徐某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徐某的母親寵溺自己的孩子,對于孩子父愛的缺失用其他方式來代替,因此除了教育徐某,還要讓其母親認識到這種過分的溺愛不僅僅影響到孩子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對其性格、心理健康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
五、對策與轉化措施
第一步:尋找機會與徐某談話
我充分利用適當的機會與他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如在往返學校的路上,見到他我會主動跟他打招呼。首先稱贊他的優點,如籃球打得好,對朋友有義氣等,利用上課機會尋找其閃光點,當眾表揚;其次利用課余時間關心其學習和生活情況,并向他承諾,如遇到困難,我會極力幫助他。
第二步:與徐某建立互相信賴的師生關系
我通過課間輕松愉快、看似閑聊的交談,盡量挖掘他的閃光點,逐步與他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同時在班級營造一種相互體諒、相互鼓勵、相互分享、共同進步的集體生活氛圍。
第三步:舉行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籃球聯誼賽
籃球運動是一種最能體現團體協作精神的運動。徐某喜歡打籃球,這是他最大的興趣愛好。我鼓動其他幾個班主任利用活動課舉行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籃球賽,由徐某和體育委員負責組建我們班的籃球隊。為了班級籃球比賽得到勝利,徐某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們一起練習,我在旁邊加以指導與鼓勵。他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多了,也漸漸感覺到老師也是可以親近的。
第四步:家校聯系,形成教育合力,發揮多渠道的教育作用
對于徐某而言,學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環境。因此,我必須加強和家長聯系溝通,相互了解,并給予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導,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我作出了以下努力。
第一,適時家訪,共同強化學生的成就感。捕捉徐某的閃光點,當看到徐某在某方面取得進步時,我會及時去家訪或電話告知。
第二,共商對策,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徐某自甘墮落的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我經常幫其家長分析孩子之所以是目前這種狀況是一味的溺愛導致不健康的人格心理特點;重組家庭、父愛缺失等原因使徐某的心靈遭受重創,母親一再遷就忍讓、疏于管教和引導,其后果不堪設想。經過多次與家長的促膝談心,家長也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錯誤給孩子帶來的惡劣影響,尤其是孩子的繼父,我鼓勵他經常抽時間與孩子溝通,慢慢化解父子之間的矛盾,使徐某再次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家長對他的肯定是他進步的又一個推動力。
六、轉化效果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徐某的改變令人驚喜,其遲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做事、學習也更加積極,人也變得自信。
七、反思與討論
徐某的變化促使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于一個教育工作者,怎樣做到潤物無聲的教育?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對學生講理還是講愛?如何在集體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自信和愛的意識,讓他們感受被關心的溫暖而逐步學會關心他人?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