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興東
校園影視作品是一種動態顯示的多媒體,包括動聽的聲音、豐富的圖像,具有內容的新穎性和形式的多彩性特點。一直以來深深地吸引著廣大師生、社會的關注。影視作品是豐富師生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資源,也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宣傳的重要內容。
一、AI支持下的校園影視發展趨勢探索
1.創作的智能化
校園影視作品創作,需要設計詳細的劇本、精心挑選音樂等。在傳統模式下,一是由校園影視負責教師自行編寫或查找相關資料,根據學校特色進行改編,但是限于學校教師的劇本編寫能力,整體劇本的水平及故事情節有待提升;二是聘請專業人士進行創作,這就涉及經費,需要有適當的經費保障,而且劇本的進展、質量好壞,受制于所聘請人的水平及他的時間安排,因此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但在人工智能時代,可以由電腦來完成劇本、音樂、視頻等創作,實現編劇的智能化。聽起來可能像科幻小說,但使用電腦編寫劇本的想法正在受到世界各地,包括好萊塢的青睞。主要是通過機器學習——使用算法分析大量校園優秀影視作品數據,以給出決策建議,哪類作品受當代學生歡迎,如果要表達那個主題校園作品,用什么主人公,哪類場景最受學生好評,等等 。通過機器學習生成關于校園影視作品成功或失敗原因的寶貴數據集,為校園影視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主持的合成化
主持人是校園影視節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員,在各類校園節目、教育活動中擔當主持的重任。傳統模式下校園主持人,一是由學校教師主持,很多是校園影視負責教師自行主持或者邀請藝術、語文學科教師客串,受到教師專業、能力的影響比較大;二是學生擔任主持,由校園影視負責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根據需要進行主持,但是受到學生的綜合能力、語言表達、臨場表現的影響,甚至等學生課余時間方便時才能完成主持,效率效果不佳。而在AI環境下,利用人工智能形成“AI智能主播”可以隨時進行主持,這也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
3.素材的優質化
校園影視作品很多需要用到一些原始的影視素材,因為早期拍攝,很多資料不是很清晰,質量也不特別好,有一些雜音或抖動,甚至受到存儲空間的影響,很多進行過壓縮,圖像模糊。在傳統模式下,質量不好的影視素材,只能補拍高清鏡頭或用其他高質量素材替換,造成前期大量無用功,也增加后期的工作量。而在AI環境下,可以通過AI技術對圖片不清晰或雜音較多的素材進行自動修復或適當增強處理,實現自動圖像的合成、處理,變為高清影視素材。
4.設備的自動化
校園影視作品,需要大量拍攝、錄制工作,對校園影視創作也是極大的工作量。在傳統環境下,需要最少一臺攝影機,用于拍攝,如果要多角度需要更多的攝影機,安裝切播平臺進行轉換;也需要最少一臺加裝視頻采集卡及編輯軟件的高性能電腦,用于視頻采集,以及視頻后期編輯、刻錄光盤等工作。在AI環境下,可以進行自動識別、自動錄播,將拍攝工作由復雜變為簡單。
5.場景的虛擬化
校園影視涉及不同主題,利用AR、VR、MR技術,形成的虛擬場景,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傳統模式下,拍攝首先需要選擇場景,而場景受到環境、場地、道具、費用、時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一般只能在校內或電視臺進行,通過臨時布置一些道具來拍攝。在AI環境下,虛擬演播室可以將場景變得豐富多彩,只要拍攝需要,可以隨時調用虛擬場景,實現隨時、隨意的校園影視創作。
二、反思
1.人工智能不是萬能的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也有尚未克服的局限性。算法也會產生帶有缺陷和偏見的結果。
2.人工智能還需不斷探索
傳統媒體技術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呈現出共存共榮的狀態。新媒體、新技術向好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需要不斷探索。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