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艾靜
在初中課程體系中,歷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在新課改理念下, 初中歷史教學要走出傳統單一化的誤區,要善于采取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首先需要合理的解讀每一個單元的主題,并重整歷史教材、其他課外資源等,再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這既能充分展現教學的系統性,又能夠幫助學生完善理論知識體系。
一、整合教材內容,開展系統性單元教學
對于學生來說,初次接觸初中歷史知識,會造成一定的理解阻礙,導致知識呈現碎片化,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無法構建系統化的網絡體系。然而, 充分剖析教材,發現其單元設置突破了原有單元的局限性,這不僅能有效指導單元教學,還能有助于學生完善知識網絡體系。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深入教材,詳細解讀編者意圖, 然后融合和教學相關的其他課程資源,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體現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個性化,并促進課內與課外資源有機融合的實現,使得歷史信息呈現出系統化。
二、運用網絡資源,開展現代性單元教學
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下,也極大地加速了信息的傳播速度, 但是歷史這門學科本身具有極其突出的厚重、嚴肅特質,如果可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來設計教學活動、創新教學形式和豐富教學內容等,能夠更有效地激活學生參與歷史學習的興趣。
以“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為例,可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增加與其相關的圖片、視頻等。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打造趣味性高、氛圍活躍的課堂,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能投入全身心學習此次革命的相關科技成果。此外,在“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課堂教學中,也可利用網絡資源,播放與其相關的紀錄片,為學生建立直觀的感知,豐富學習內容。
三、優化課時內容,開展有序性單元教學
(一)借助問題導學,開展有序性教學
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文本主體,稱之為導言, 這是初中歷史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主要集中于每個單元之前以及課程教學之前,其主要功能是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歷史脈絡。當然,教師也可以此幫助學生理清單元知識線索,完善知識體系的架構,使學生可以了解本單元歷史知識的學習意義,激活其主動參與學習的強大動機。在課堂中,導言也可以用于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可以快速融入學習狀態。
(二)進行史實描述,開展有序性教學
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每節內容都設置了輔助系統,涵蓋了相關史實、知識拓展等,這些內容能夠為學生提供幫助,使其易于理解教材內容。然而以教學實踐來看,每節課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如果呈現過多的內容,反而會導致課堂教學的局促,造成學習壓力。所以,如何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利用教輔系統,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是每一位歷史教師都需要著重考量的核心問題。靈活引入史實資源,以此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便是這樣一種有效舉措。例如,在教學“美國的獨立”時,其核心重點在于解讀《獨立宣言》, 以此分析北美民眾的迫切訴求,同時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掌握提取信息、分析目標事件的正確方法。根據教材中所呈現的資料設計提問:在《獨立宣言》中,能夠體現北美民眾的怎樣的訴求?基于這一問題可以實現適度的延伸和拓展,使學生可以充分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體會人民渴望獨立的根本原因。
四、聯系生活實際,開展實踐性單元教學
陶行知先生認為,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能脫離實際,一旦脫離實際,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難以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針對于初中歷史教材,在設計單元教學時除了要充分體現可操作性之外,還要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關注生活、鏈接生活,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例如,在教學“冷戰結束后的世界”時,該單元的時代與如今時代距離較近, 加之涉及世界范疇,使得學生極易出現陌生感。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簡單介紹聯合國以及世貿組織等,讓學生在已有的認知下深刻體會冷戰時期各國的世界地位。隨后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關注我國當前的世界地位,這不僅能讓學生關注世界局勢,還能使其掌握不同國家的發展狀況。
總而言之,通過整合教材內容,開展系統性單元教學;運用網絡資源,開展現代性單元教學;優化課時內容,開展有序性單元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開展實踐性單元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歷史學習的高效化,有效的拓展了學習視野,能夠與當前時代下對知識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