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娟
單元整體教學是新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改革熱點、重點課題,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落實新課標理念,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讓我們共同探究“數數”思想下的教與學———數學退到不能再退,對接學生的經驗,對接學生認知的起點,回歸數學的本源。
“大單元教學”顧名思義,我認為就是相同的單元有相同的方法,以新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多邊形的面積》的教與學為例,這一單元都可以用數數思想暨“數面積單位的個數”的方法來解決。數學的改革,根本是讓所有的孩子都獲取有用的數學方法。把整個小學數學看成一個大單元,內容是加減乘除,回到最原始的思維,數學就是數數的科學,都用數數的方法, 一個連數不會數的孩子是不會學好數學的。從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維度闡述用“數數”的方法來教學,找到思維的一致性。“數數思維”的教法給孩子提供新的思維模式,看到新問題能夠自己主動的解決。貼近學生的思維,向前看《多邊形的面積》與古人劉徽的“出入相補”建立聯系。對于大單元教學,我們可以充分分析知識架構, 嘗試將課例重組成起始課(種子課)整合課、整理復習課,把所有的課依托知識點與學習方法關聯起來,形成知識網絡。
數數思維下的《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通過系統分析、橫縱對比,提煉出了單元的大概念,面積是面積單位的累加。在種子課“數出面積”展示中,“數數思維”從數整格、拼整格、拼整排后再數,再到整合課里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拼整排后按“每排個數×排數”進行快速數面積。以及后面把這種“數”的方法延伸到組合圖形和不規則圖形上。并在不規則圖形中突破不滿一格的可以按半格去數。讓學生在輕松“玩轉”多邊形面積的同時感受到所有平面圖形的面積大小皆可數。
其實小學數學就是數數的科學, 小學數學知識溯本求源都是數數。“數數思維”助力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的設計體現在:
一、主題內容結構化
單元主題與課時內容融匯貫通。多邊形的面積也是以“花壇”這一大的主題任務為情景貫穿整個單元。兩個任務:一個是管理花壇、一個是設計花壇。這里不僅有數學學科的,而且還有一些設計思維,包括構圖、審美等一些跨學科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把尺規作圖很好地融入多邊形面積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讓我感觸較深的一個內容是“所有平面圖形面積的學習, 都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來解決”,而且孩子們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老師帶著學生回歸教材,去尋找孩子們的疑惑點,去尋找幫助孩子解決疑惑的策略和辦法, 數數思維的啟發是什么? 是退到不能再退,就是對接學生的經驗,對接學生的認知的起點,而且“數數”實際上也能與度量建立聯系,讓學生感覺數學知識并不陌生。
二、落實核心概念,體現數學本質
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要與多邊形的特征建立聯系,抓住特征特別重要,根據多邊形的圖形特征,在面積單位、面積單位個數、數的方法上去探究。
從大家都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常識中做一個追問:為什么公式是這樣的?就是和學生一起去思考,從頭到尾去發現,這樣用問題引領,讓孩子們參與數學學習,特別是單元起始課,問題可能設置的不完善,或多或少或者不恰當,我們怎樣做呢? 老師可以這樣問孩子,你想學習什么、研究哪些問題、還有哪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根據孩子提的問題,進行歸類,然后設計大情景的任務,然后開啟整個單元的學習。以孩子的問題為導向,把孩子的思維障礙當作問題來研究, 老師慢慢的引導學生在回顧反思中挖掘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深度學習。這種方法,對于老師的專業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是促成學生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過程,也是促成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通過孩子們提出的問題讓我們感知到孩子樸素的原認知, 教師能夠捕捉到這些,形成我們單元設計的整條線索。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單元整體教學的研究歷時已久, 大家從一無所知, 到似懂非懂,在思考中碰撞,在實踐中摸索。時至今日,在不斷追溯數學本源的過程中, 我們能夠利用數數思維不斷探尋數學的本質,終于識得廬山真面目,撥開云霧見明月,一切盡在數數思維中。
“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數數思維下的數學課堂,學生切實感受到“萬物皆可數,一切源于數”,能夠用數數的思維學習數學、探索世界;老師打破了原有認知,看到通過“數數思維”解決多邊形面積問題的可操作性以及優越性, 這個研究范例為開展大單元教學教研提供思考與啟示;讓我們堅定的沿著“數數思維助力單元教學”的道路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