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軍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學生不僅能在數學素養上有所提高,而且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上也都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在小學階段,計算能力直接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大部分學生沒有同時眼算、口算、心算的能力,隨時落筆是最好的方式。數學計算離不開演草本?;仡櫸野嗪⒆拥默F狀,雖然我一再要求孩子們準備草稿本,但隨手一翻就會發現在學生的作業本背面、課本背面等等都是一個一個的算式,甚至有在手掌上、書桌上進行的,但凡是地方,他們就都能用來運算。雖然這些情況相對于不進行演草,直接思考和一直看的情況,會好很多,但是實在是不美觀,而且錯誤率很高。設立專門的演草本這一想法立馬出現在我的腦子中。為了發揮演草本的最大作用,對于使用我加強規范要求:
1.每個學生準備專門的本子,寫上演草本三個字,這個本子不能用于其他,只能用來演草。
2.在每次使用演草本時都要標上日期,標好題號,并且分類型留空,例如:在需要計算的題目旁邊,計算完要留出一定的空間,便于檢查時進行檢驗算式結果是否正確; 填空題、選擇題把計算的過程或者思考的過程簡單清晰的表述出來,用于后期檢查的時候可以從方法和計算結果兩個方面進行檢查。
3.平時每次交作業和考試時讓學生將草稿本一起交上來,不僅批改作業,還要對草稿本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通過觀看學生每次作業的演草和考試的演草,會看出學生計算的整個思路,能夠看到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強項和弱點,使老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去引導學生思考。
規范演草本使用后,為了側面激勵學生堅持下去,并且讓學生有一個參照標準并完善適合自己的形式,每周都會選取比較好的演草本在后文化墻進行粘貼公示, 并給所在小組加分。老師的引導和評價機制讓學生從意識上重視,形成相互競爭對比的氛圍,督促學生養成規范使用演草本這一良好的習慣。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 學生們也有了變化,個別待提高的學生,從錯誤百出到計算的正確率有所提高, 他們對數學也減少了很多抵觸情緒。一些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也進一步得到增強, 相對于在演草紙上亂糟糟的演草, 抄寫答案時抄錯的幾率也大大的降低了。尤其是寫錯的題目,演草本上能清晰地記錄下自己的解題思路, 準確的反映自己的解題過程,在經過老師的講解之后,對比自己在做題時寫在草稿本上的過程與思路,學生能夠準確找到自己的薄弱點,再根據老師的指導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