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在線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真題解讀
上海2023年高考作文題,明確回應了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貼近考生生活,倡導真情實感,在延續歷年來思辨性傳統的同時,穩中求進,一如既往地體現出“海派”作文獨有的大氣、風范、品位和氣質:第一,文題簡潔洗練,關鍵文字21個,可謂短小精悍、言簡意賅,便于考生在很短時間里讀懂、領會主要內容和信息;第二,文題中的核心詞“樂意”“探索”與“好奇心”這些常見詞,和高中生的人生經歷、知識結構、認知領域、思考感悟等高度關聯,很容易激發考生的寫作靈感、意愿與“沖動”。第三,思辨色彩依舊,能夠激活考生的思維品質;第四,思辨路徑寬廣,增強了寫作的空間和維度;第五,問句的介入,能夠引發考生的深入思考與拓展、延伸。
具體來看,“一個人”,告訴考生,關注的是個體層面,不是群體。
對“樂意 ”一詞的正確界定、理解,其具有“快意、高興、愿意”的意涵,結合“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這句話,“樂意”就有動機、心態、目標等方面的自愿、歡快、主動、踴躍、積極等意義,而非被動的、消極的、外力作用的,寫作時,要考慮到這層深意。
“陌生”,即“生疏、不熟悉”;“世界”,既可指自然、社會、時空,也可以指內心、思想、精神等。
“僅僅”,猶言“只是”“止于”;本題的“好奇心”,可以理解為:對一些事物表示特別注意的情緒;喜歡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狀態。由此可見,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是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總之,文題引領考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省思個體生命與外在世界的關聯、個體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充分體現出對青年人精神成長的關懷和引導。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就很容易打開寫作視域和寫作思路。
思路點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