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熒


班會背景
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小學生對生活的巨大變化、偏遠地區的艱苦生活認識不足,對“愛國”二字的理解不夠深刻。針對這一現狀,本節班會課借助綠皮火車這一載體,讓學生感受中國速度和中國溫度,從內心深處生出對祖國的崇高敬意。
教育目標
1. 認知目標:了解綠皮火車的歷史、特點和對我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2. 情感目標:通過了解綠皮火車的“新生”,體會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提升民族自豪感。
3. 行為目標:通過完成“為中國溫度加溫”踐行卡活動,宣傳中國溫度,讓更多的人感受中國溫度,并身體力行創造更多中國溫度。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搜集與綠皮火車相關的視頻、新聞、圖片,制作“踐行卡”。
學生準備:采訪身邊的人對綠皮火車的看法,收集有關綠皮火車去處的資料。
班會過程
導入:認識綠皮火車
師:我們來聽一段音頻,大家猜猜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
(教師播放綠皮火車行駛時“哐當哐當”的聲音。)
生(大聲):火車!
師:沒錯,我們也叫它綠皮火車,因為它的車身大多是墨綠色的。
(教師播放包含綠皮火車場景的相關視頻,展示綠皮火車的圖片和介紹文字。)
師:綠皮火車同高鐵動車一樣,都是中國鐵路客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中國人遠行的重要工具,具有票價低廉、行駛緩慢的特點。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聽聲音猜物件”引出綠皮火車,借助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人們記憶中的綠皮火車,為下面的環節做鋪墊。
板塊一:中國記憶——綠皮火車的“消失”
師:課前,你們采訪了身邊的人對綠皮火車的看法,能分享一下嗎?
生1:我身邊大部分同學都沒有坐過綠皮火車,但是在一些電視劇里見過。
生2:我爺爺奶奶說,他們以前出遠門坐的都是綠皮火車。
生3:在我的印象里,綠皮火車速度慢,衛生條件不太好。
師:看來,大部分同學對綠皮火車不太熟悉。那么,綠皮火車為什么會逐漸消失呢?
生4:綠皮火車速度太慢了,影響人們的出行效率。
生5: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經濟條件變好了,更加追求出行的品質。
……
師:現代社會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綠皮火車已經不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出行需求了,當高鐵慢慢普及,它就逐漸被取代了。
【設計意圖】學生結合課前對身邊人的采訪,真實地感受到綠皮火車在逐漸消失,從已有經驗出發,思考綠皮火車消失的原因。
板塊二:中國速度——綠皮火車的“迭代”
師:這幾十年來,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綠皮火車進化成了高鐵。安全設備越來越先進,速度越來越快,車廂環境越來越好,舒適度越來越高。
(教師展示綠皮火車和高鐵的對比圖片。)
師:截至2022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達4.2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時速能達到350千米/小時。你們從這組數據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到很自豪,從綠皮火車到高鐵,說明我國的科技越來越進步!
生2:我感到很幸福,人們出行越來越方便,周末就可以讓爸爸媽媽帶我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生3:這個成績的背后是千千萬萬中國鐵路建設者的艱辛付出,他們肯定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始終沒有放棄,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我敬佩他們。
……
師: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
【設計意圖】綠皮火車為適應大眾的需要而不斷發展,在環境、速度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學生由“世界第一”感受到中國高鐵的崛起,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油然而生。
板塊三:中國溫度——綠皮火車的“新生”
1. 知去處,感受中國溫度
師: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目前綠皮火車的去處,由小組代表分享成果。
小組A:我們小組發現,廢棄的火車車廂在一些商場變成了火車餐廳、火車超市、火車書屋。
師:你們結合了自己的生活經驗,觀察得很仔細,本來廢棄的綠皮火車還能發揮余熱,成為城市里的一道風景。
(教師板書:幸福夢。)
小組B:我們小組查找資料發現,在一些偏遠山區,綠皮火車成了沿線學生的“專屬校車”,接送山里的學生往返學校和住所之間,撐起了山里娃娃的求學夢。
師:綠皮火車裝載了許多偏遠地區學生的夢想,讓他們走出大山,去追求更高質量的教育,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教師板書:教育夢。)
小組C:很多新聞說,綠皮火車把村民的農產品從山里運往城市,為山里的百姓帶來收入,成為大山人民擺脫貧困的重要工具。
師:綠皮火車將偏遠地區與外界聯系起來,讓那里的貧困群眾可以走出來,擺脫貧困。綠皮火車承載的不僅是貧困地區的人們和他們的產品,還承載著他們脫貧致富的希望。
(教師板書:致富夢。)
師:高鐵時代下,綠皮火車并沒有真的消失,它在需要它的地方繼續發光、發熱。從綠皮火車的去向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心系貧困山區,體現出中國發展的溫度——不讓一個人掉隊。
2. 宣傳中國溫度,填寫“踐行卡”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充滿中國溫度的人或事,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吧。
生1:2011年2月,利比亞局勢動蕩,中國政府通過海、陸、空三種方式從利比亞撤離我國駐利比亞人員,保護了本國人民的人身安全。
生2:有很多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加入免費午餐基金公募計劃,每天捐贈4元為貧困地區學童提供免費午餐。
生3:疫情期間醫務工作者沖鋒在前。
……
師:同學們說的事例都很有代表性。我們再思考一下,自己可以用哪些方式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國溫度呢?
生4:向親戚朋友宣傳,和小伙伴一起進社區宣傳。
生5:轉發體現中國溫度的新聞。
生6:下次國旗下的講話,我可以以“中國溫度”為主題。
……
師:請同學們根據實際情況填寫下面的“踐行卡”。
師:有沒有同學分享一下自己的“踐行卡”,說說自己感受到的“中國溫度”和創造“中國溫度”的做法。
生7:我愛我的祖國,我會鼓勵身邊的人購買國貨。
生8:我愛我的祖國,我會幫助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清理路邊擋住殘障通道的自行車。
……
(教師在點評時,一方面要肯定學生的愛國情懷,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考慮做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學生了解綠皮火車的去向,感受綠皮火車的價值。通過填寫“踐行卡”,學生感受、宣傳、創造“中國溫度”,從而生發愛國之情。
結語:做“中國溫度”的創造者
師(總結):少年強則國強,希望同學們能心懷祖國,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讓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讓我們乘著這輛綠皮火車,從記憶駛向未來,去創造更多的“中國溫度”。
班會延伸活動
1. 撰寫計劃書,明確行動路徑
教師引導學生將“如何創造更多的中國溫度”寫成具體的計劃書,列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在班級展示交流,進一步明確學生做“中國溫度創造者”的行動路徑。
2. 爭當小主播,擴大輻射范圍
小組合作搜集、整理我國在經濟、外交、教育、科技等不同領域的感人事跡,形成“中國溫度”系列廣播稿,每周一在學校廣播臺宣傳,并推送到學校微信公眾號,影響更多的人。
班會反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
學校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愛國主義教育也一直是班會課的熱點。本節班會課以綠皮火車為切入口,不僅讓學生了解綠皮火車的更新迭代,感受祖國的強大,而且讓學生了解綠皮火車的去處,感受中國溫度,激勵學生將自身行為和國家發展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愛國之心,積極踐行愛國之行。
(作者單位: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