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意
本文主要通過分析職業院校經濟責任審計外包存在的問題,運用PDCA模式對職業院校經濟責任審計外包進行全面質量管理,旨在推動職業院校經濟責任審計,彌補職業院校內部審計資源不足,有效提高職業院校經濟責任審計效益,促進職業院校穩步發展。
職業院校經濟責任審計外包背景
近年來,職業院校在“雙高計劃”的建設指引下飛速發展,大量以項目為導向的中央資金、地方資金以及自籌資金涌入職業院校,加之職業院校規模不斷擴大,部分職業院校為更好地完成二級管理部門機制體制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便將管理重心下放至各二級管理部門,致使二級管理部門領導干部權力和責任再次擴大,在重大政策方針的部署、預算安排與重大調整、重大項目研究決策、管理和使用的重大專項資金、履行有關職責、有效推動本單位事業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所以,開展各二級管理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既是職業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常態化趨勢。
然而,職業院校的內部審計工作卻發展遲緩,內部審計的諸多問題也越發明顯,對新形勢下的職業院校經濟責任審計認識還不夠深入,職業院校內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缺乏成熟經驗,要做到內部審計全覆蓋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020年2月教育部審議通過的《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和2021年10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都對審計工作新的適應性做出了新的調整,其中就涉及對審計服務的購買及可聘請具有與審計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審計工作,經濟責任審計外包就成了短期內解決審計資源匱乏和審計全覆蓋的一個有效途徑和方法。
職業院校經濟責任審計外包存在的問題
一、外包機構選取缺乏評價依據
部分職業院校在制定招標文件時缺乏充足的調研,對招標評標方案和評標標準依舊沿用相對較為單一的審計標準,低估了新時代背景下經濟責任審計的復合性和高要求;甚至部分職業院校直接將招標工作全權交由招投標管理部門負責,而招投標管理部門僅對投標外包機構做基礎性資格要求,如營業證照、財務狀況、納稅情況、違法違紀、是否失信等。經筆者調研部分省內外職業院校招標評分方案,出現頻率較高且分值占比較高的四項評分指標分別為(圖1):項目報價、實施方案、經審業績和人員配備。單從這四項占比較高的評價指標中,確實無法對優質外包機構的選取起到有效把控。
圖1
二、外包機構缺乏審前環境調查
對于長期從事財務審計的外包機構,更習慣于從財會數據入手,大部分外包機構第一時間會去查閱財務數據和會計憑證,從中尋求大量審計證據,往往忽略了審計環境,沒有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部門的相關情況,對職業院校的發展、規劃、地方配套政策及相關制度也不夠熟悉,在審計方案的制訂上就會出現偏差,達不到預期審計效果。
三、外包機構審計素質參差不齊
(一)經濟責任審計涉及黨政同審,而職業院校大多屬于行政事業單位范疇,外包機構屬于私營企業,在對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政策和決策部署方面一知半解,黨建引領相對薄弱,缺少黨務工作經驗對口審計的專業人員。(二)部分外包機構認為經濟責任審計費用低,專業程度需求也遠遠低于其他財經工程類審計,在前期人員駐派和專業技術支持上往往就會有所下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大的項目上。(三)外包機構人員流動性較大,為確保自身機構的有效運行及利益最大化,外包機構人員長期同時身兼多個審計項目,在項目之間來回流動頻繁調整。(四)外包機構審計人員責任感較低,因身份原因,缺乏積極性,為快速完成審計任務,查找問題往往不夠深入不夠全面,以履約規避自身責任為原則。(五)由于市場監管體系較為薄弱,部分外包機構內部管理和質量控制并不完善,執行力度相對較低。(六)據筆者調查,目前大部分外包機構缺乏再教育管理,知識體系不具備前瞻性,單一的以審代訓是遠遠不夠的。
四、外包機構缺乏權威性
首先,外包機構身份尷尬,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并不像上級行政機關審計被重視。其次,負責協調的內部審計部門與被審計部門屬于平級,部門與部門之間難免存在一些利益關系。最后,被審計對象擔心經濟責任審計對自身造成影響害怕得罪領導,常常掩蓋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法律也并未規定被審計對象有積極主動配合的義務,最終導致被審計部門及人員配合程度不高態度消極,材料提供也不夠全面深入,外包機構較為被動,嚴重影響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
五、外包機構責任認定及建議過于理論化
一是未對職業院校的歷史背景、遺留問題、其他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對部分法律法規條款生搬硬套,提出的建議是否適合該職業院校、是否具有可執行性沒有進一步了解。二是領導干部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權責存在廣泛關聯性,權責認定不夠清晰,主觀性較強,沒有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原則,導致職業院校在后期整改上無從下手,二級部門對責任整改落實無法真正下沉,相互推諉,長期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無法處理。
六、對外包機構缺乏量化考核
大部分經濟責任審計外包項目完成即付款,對項目的完成質量沒有一個具體的量化考核標準,缺乏對外包審計機構的管控和約束,無法真正客觀地對外包機構進行評價考核。
七、外包機構缺少整改環節
審計整改作為審計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全面體現審計工作是否做實的一個重要依據,審而不改是對整個審計工作的全盤否定。大部分外審機構在審計報告出具完成后即完成該審計項目,不會再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監督。
基于PDCA模式下經濟責任審計管控
經濟責任審計的外包雖然能解燃眉之急,但在審計質量的把控上卻大打折扣,《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要求: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對中介機構開展的受托業務進行指導、監督、檢查和評價,并對采用的審計結果負責。在此前提和背景下,職業院校內部審計部門就應該強化經濟責任外包審計質量的管控。PDCA循環是一個持續改進模型(圖2),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在外包質量管理過程中不斷循環逐步提升,下面將通過PDCA模型對外包經濟責任審計進行質量管控和分析。
圖2
一、外包計劃階段(Plan)
(一)以黨的引領為外包模式的核心,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對審計工作的要求,積極落實職業院校黨委對審計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構建獨立權威的審計監督管理體系。(二)做好三方調研:一是職業院校要對校內經濟責任審計進行充分調研,了解歷史背景、當前問題現狀和薄弱環節,明確自身審計需求和審計目標。二是對周邊職業院校外包情況進行調研,收集指導意見,提前規避部分外包風險。三是對外包市場進行調研,充分了解外包機構規模、范圍和業務能力。(三)根據前期調研制定外包機構評選辦法和質量控制標準,量化外包合同條款,明確雙方權責。(四)選取外包機構確認外包形式,與內部審計部門形成聯合審計組。(五)將前期調查情況與外包審計機構進行共享,以較為嶄新的規章制度作參考,比如2022年3月25日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第3204號內部審計實務指南一經濟責任審計》,共同編制適合本單位的審計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
二、外包執行階段(Do)
(一)根據審計計劃及實施方案,將相關具體實施工作分配至各審計人員,內部審計人員要隨時了解審計進度,審計人員之間要加強溝通,相互借鑒,并定期召開審計工作會,發現重大問題要及時匯報。(二)外包機構在執行審計程序、收集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出具審計報告時,要嚴格遵守審計相關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合理界定認真研判。
三、外包檢查階段(Check)
(一)內部審計人員要嚴格對照審計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外包機構按計劃實施、按要求實施、考慮環境歷史等因素,最終達到預期效果。(二)內部審計人員要嚴格履行質量控制標準,不僅要求外包機構審計人員進行階段性自測,還要進行全過程管控,確保審計程序、審計工具、結果運用符合質量控制要求。(三)對外包機構的成果進行復核,包括審計證據、審計底稿和審計報告。
四、外包處理階段(Action)
對檢查的結果進行統計收集,利用矩陣分析表(圖3)認真研判,將收集的問題按照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的程度依次排序進行處理,無法處理的問題將按照PDCA模型要求,統一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去解決,最后梳理出優秀控制方法和成功經驗,將其納入外包機構質量管控的標準中,從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外包中存在的問題。
圖3
經濟責任審計作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監督部分,對職業院校未來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運用審計外包機構,不僅可以彌補職業院校內部審計資源匱乏和全覆蓋,還可以讓內部審計人員與外部審計機構充分交流學習,借鑒外部審計機構優秀的審計方法和審計經驗,運用PDCA模型不斷改進提升,充分發揮外包審計優勢。(作者單位: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