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湖
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
——《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 新課標不再簡單地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而是對閱讀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不能把閱讀當作“任務”, 而是要變成“習慣”,不能“光讀”整本書,要掌握閱讀方法與經驗。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只有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在之后的學習與閱讀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加從容。
結合鄉鎮學生的具體閱讀情況來看,學生的閱讀趨向于碎片化,零散化,缺少完整的系統的閱讀體系。那么,該如何促進鄉鎮中學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呢? 對此,我有以下幾點思考及建議。
一、選定閱讀書籍,教授讀書方法
鄉鎮的學生面臨視野狹窄,選擇能力弱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在選擇閱讀書籍前做好大量的整理工作,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作品。劉勰在《文心雕龍》指出,經典乃“不刊之鴻教”,揭示了經典著作的永恒價值。因此,我們在選擇閱讀書籍時應以經典著作為主。
在選定好閱讀書籍后,下一步便是教授學生閱讀方法。首先,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制作閱讀流程。如學生拿到書后,先讓學生了解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然后閱讀引言、目錄,帶著疑問去讀整本書,閱讀結束后及時寫下自己的閱讀體會,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效果就會得到顯著的提高;其次,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精讀是“細琢細磨的研讀”,而略讀在于能知道文章的基本內容。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兩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以《駱駝祥子》為例,在精讀課文后,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和詞語并說明理由。如《駱駝祥子》中對祥子的習慣性動作“蹲”的描寫,“祥子——還沒忘了在鄉間的習慣———蹲下了”“他還是蹲在那里”, 通過“蹲”這個字看出祥子是個農民,身份低微。教師帶領學生品析語言,從而使學生更深入的解析文本,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效果。
二、構建思維導圖,豐滿人物情節
在整本書閱讀時, 可以讓學生動手構建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且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同時,又對知識點的內容進行了再一次的分析與歸納。以《朝花夕拾》為例,學生在畫思維導圖時,可以劃分為四個類別,分別是作者介紹、內容簡介、作品簡介、藝術特色,而內容簡介這一類又可以下分為十個小類別,分別對應十篇文章。每個小類別又可以分為人物、內容和主題。通過邏輯性的思維框架,使學生掌握文中關鍵信息,真正實現終身化學習和學會學習的目標。
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在推進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以活動方式作為輔助。而活動方式應多種多樣,組織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來展開活動。如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學生在班內進行角色扮演,甚至把表演作品上傳至網絡,學生在表演中對人物形象、人物語言等有深刻的體會, 這樣的活動對整本書閱讀具有積極作用;還可組織學生畫手抄報,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組稿、編輯、排版、插圖的綜合能力;亦可以充分結合語文課程特點及學生實際,以閱讀周、主題活動等方式來組織學生活動,如閱讀《平凡的世界》后以“誰最平凡,誰最不平凡”為主題,引導學生圍繞作品而說人物。
三、攜手閱讀寫作,共書生活最美
在整本書閱讀中,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每一部經典作品都有值得聚焦的寫作要素,《儒林外史》中諷刺的寫法,《童年》中人物性格的刻畫等,這都是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的寫作要素。以《儒林外史》的諷刺寫法為例,運用了對比式諷刺、夸張式諷刺、漫畫式諷刺等。對比式諷刺在范進中舉前后體現的尤為明顯,中舉前范進因沒有盤纏同胡屠夫借錢,被胡屠戶罵“癩蝦蟆想吃起天鵝肉”“尖嘴猴腮”; 而范進中舉后,胡屠戶親自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來賀喜,并稱范進為“天上的星宿”“賢婿”。中舉前后的巨大反差諷刺了胡屠戶,從而尖銳的反映了社會現實。夸張式諷刺以周進的“哭”最為典型,周進哭時“只管伏著號板,哭個不住。一號哭過,又哭到二號、三號,滿地打滾,哭了又哭。哭的眾人心里都凄慘起來。……哭了一陣,又是一陣,直哭到口里吐出鮮血來。”這種夸張式諷刺的寫法,更凸顯了周進的不幸遭遇,直指科舉對人性的異化作用。
在整本書的閱讀中,帶領學生上兩節以“跟著《儒林外史》學諷刺”的寫作課,讓學生將《儒林外史》里的諷刺手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學生將整本書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遷移到自己的實際寫作中去,這是學生說給語文的最美情話,也是寫給生活的最美。
事實上,只有基于整本書的閱讀,才是真正的深度閱讀、高階閱讀。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更能全面了解作者的成長經歷、思想變化,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思想交流,把作者對人生、歷史、文化的看法,與自己的閱讀經驗聯系起來,并逐漸內化為自己的人生哲學,從而綜合提升語文課程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