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燕
【摘要】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作為臨床中多用的一種輔助治療操作,為在其外周手臂實施靜脈刺穿,把導管直接的傳送到其心臟靜脈位置。此操作技術較為便利和簡單,能夠有效地規避藥物直接的和靜脈接觸,同時靜脈位置血流速度亦會明顯的加快,進而降低藥物刺激血管程度,對靜脈炎等諸多并發癥積極的預防,亦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因為此操作具備諸多的優勢,使其在新生兒科室中運用廣泛,但是PICC若是運用的時間長,會容易出現堵管問題,使得非計劃性拔管事件出現的風險加大,對治療的效果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需明確PICC導管堵管的因素,后針對相關問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預防護理策略。
【關鍵詞】新生兒;PICC導管;堵管;因素;應對策略
Nursing progress of PICC catheter plugging factor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neonates
ZOU Yuya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Sichuan Province, Yibin, Sichuan 644000, China
【Abstract】 Peripheral puncture 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PICC), as a commonly used adjuvant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delivers the catheter directly to the location of the cardiac vein in order to perform venous puncture in the peripheral arm. This operation technique is convenient and simple,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direct contact between drugs and vein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peed of blood flow in venous position will be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thus reducing the degree of drug stimulation of blood vessels, positive prevention of phlebitis and many other complications, but also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Due to the many advantages of this operation, it is widely used in neonatal departments. However, if PICC is used for a long time, it is prone to tube blocking problems, which increases the risk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events and adversely affec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causing PICC catheter blockage, and then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related problems.
【Key Words】Newborn; PICC catheter; Plugging pipe; Factor; Coping strategy
根據臨床調查指出,我國新生兒PICC置管出現堵管的概率雖呈現出降低的趨勢,但是依舊是不容樂觀的。因為PICC導管在維護中是非常細致的工作,對其維護的難度是比較大的[1]。因為有的維護人員工作時間比較短,沒有接受過系統和專業的知識培訓,對新生兒了解少等原因,使得PICC置管堵管問題時有發生。所以需明確堵管的原因,后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措施。
1.1 導管因素
新生兒導管管腔和成年人對比,其管腔相對較為狹窄,在輸液中導管將會出現血栓堵塞亦或是微粒堵塞問題發生,使得導管出現堵管問題[2]。同時,因為輸液速度比較慢,使得管腔內微量顆粒出現大量的聚集,使得堵塞問題出現。
1.2 血管因素
在完成置管之后,容易受到導管摩擦等諸多因素所影響,使得靜脈受損,引起導管堵塞亦或是靜脈炎出現[3]。
1.3 藥物因素
有的新生兒需要經PICC輸注濃度比較高的液體,例如血漿、營養液以及蛋白氮等等,上述液體容易引起沉淀問題發生。若是清洗得不夠及時,容易引起導管堵塞問題發生[4]。而且,在對藥物進行配置的過程中,若是存在藥物配伍的禁忌,會使得藥液內pH酸堿度發生明顯異常表現,藥液的溶解度將降低,使得藥物的微粒被析出,引起堵管問題發生。
1.4 操作因素
導管未被合理固定,體活動中可能出現導管脫落問題,甚至會引起導管受壓與折疊問題發生,進而出現堵管問題。同時,實施正壓封管技術中并沒有嚴格的依照流程和制度執行,更換藥物之后沖洗不夠合理,會誘發導管堵塞問題發生[5]。
2.1 置管前護理
為患者家屬細致地解釋PICC置管操作的流程,告訴患者此種置管技術的優點、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項等等,告知其置管之后相關并發癥和處理對策。插管與護理之前,需落實手衛生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為其提供諸多的原理感染相關保護措施。在實施插管的過程中,需盡可能地對選取屏障保護物品,例如,口罩、無菌衣、手術薄膜以及無菌手套等等[6]。運用高效的皮膚消毒措施,開展針對性的消除處理。運用棉簽蘸取消毒液之后,在輸液接口位置針對性地消毒。也有學者認為,需強化心理干預,護士需熱情和耐心的與患兒溝通交流,對其負面情緒對應性疏導,將其不良情緒改善,使得護理質量與效果顯著提,后護士需耐心的為患兒、技術講解有關PICC置管知識內容,包含注意事項、自我護理方式等等。重點對患兒的日常導管維護,及時和定時的更換置管位置透明敷貼,給予其固定處理。按照患兒實際狀況,給予其適宜劑量抗生素藥物治療,觀察其臨床反應和表現,將患兒的實際狀況上報給醫生。
2.2 科學選擇導管
選取導管材料中不容易誘發血栓與感染的材料,且需具有較強相容性。選取適宜的置管管道能夠保障靜脈治療更為安全[7]。研究指出,運用單腔導管出現感染的風險和概率明顯比多腔導管低,質地柔軟的硅膠導管不容易誘發血栓的出現,亦可降低血行性感染出現的概率和風險。對于新生兒實施置管操作中,若是單純的選取小型號導管,僅僅可運用在低濃稠度的液體與藥物中,不能夠注黏稠性高全血等液體。所以需依照患者輸注內容和血管等多種因素適宜選取[8]。
2.3 合理開展置管操作
在開展置管操作中,需選取靜脈瓣少、粗直的血管開展穿刺操作,更需對血管長度適宜的控制。在完成置管后,需對導管適宜的固定,不然導管會出現彎折引起堵管并發癥出現。在為其輸注藥品的過程中,需將刺激性強、黏稠度高的藥物先輸注,后輸注黏稠度低的相關滲藥液。在實施輸注之前,需運用氯化鈉溶液對管道進行針對性的沖洗,規避由大量沉淀出現聚集問題,降低堵管出現的風險和概率[9]。在開展置管操作中,需明確正確封管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在完成血漿、白蛋白等容易引起導管堵塞的高黏稠藥液輸注后,需運用氯化鈉溶液10mL實施脈沖式沖管操作。在完成輸液,亦需運用2~3mL肝素鈉溶液實施正壓封管。
薛峰,楊江蘭[10]學者認為,需不斷地規范 PICC護理流程。首先,對刺穿皮膚進行消毒,每天需對刺穿位置的皮膚進行消毒三次。在消毒之前需要加強手衛生處理,而后運用2%的氯乙定溶液在刺穿位置四周10cm做環形消毒,可以有效地預防PICC脫落問題,進而將PICC固定位置所殘留的汗漬和血漬清除。其次,做好相關的沖管工作和封管工作[11]。每天對患兒輸入完高價營養液、蛋白質以及血液等工作之后,需要運用0.9%的氯化鈉注射液20mL開展脈沖式沖管。再次,依照季節的變化,對敷貼材質進行靈活的運用[12]。在春季與冬季不易出汗,可以運用透明材質的敷貼,而對于夏季與秋季出汗量相對比較多,可以運用透氣性較優的棉質敷貼抑或是3M舒適型透氣敷貼。更需不斷地加強對PICC接口更換和消毒。最后,更需不斷地提升對PICC檢查的頻率和力度,每天需要對患兒PICC狀況全面的巡視,關注患兒的PICC是否出現脫出、松動抑或是打折問題,了解刺穿位置和靜脈走向是否出現疼痛、紅腫以及瘙癢等各種癥 狀[13]。若是患兒出現嚴重反應,可在敷貼四周涂抹喜療妥藥物以及金黃散藥物等對癥狀加以緩解。若是患兒的癥狀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需要立刻報告給上級,而后給予針對性的干預。引導患兒在置管中若是出現異常均需要保持冷靜,將問題報告給醫護工作人員,保持穩定和平和的心態,積極地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14]。
2.4 堵管處理
護士需重視對感染情況的分析,在護理中秉承著無菌消毒的操作理念,規避靜脈炎并發癥的出現。運用0.9%濃度的氯化鈉溶液浸泡導管,選取適宜位置刺穿,有效規避并發癥的出現。構建合理化、科學化的飲食計劃,確保營養攝入均衡,秉承著少食多餐基礎原則。對于已經出現PICC置管導管堵塞的新生兒,需明確堵管出現的原因。如果是因為導管扭曲與彎折而發生堵管問題,需引導其更換體位,將導管重新進行安放和固定。對于因為血栓問題出現堵管的,需運用肝素稀釋溶液將管道疏通。若是運用肝素稀釋液沒有獲得預期的疏通效果,可運用尿激酶開展溶栓處理。對于沒有辦法疏通的,需重新為其留置PICC管[15]。
總之,新生兒PICC置管發生堵管的危險性因素有多種,需將個性化的預防措施引入其中,防患于未然,進而最大可能地確保新生兒PICC置管安全性。同時,若是出現堵管之后,不可盲目拔管,需明確堵管原因后給予其針對性的處理。
參考文獻
[1] 張瑞芳,李婷,杜杰,等.第三方核查機制在預防新生兒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中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22,37(9):834-838.
[2] 胡瑜芳.新生兒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導管的堵管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婚育與健康,2022,28(9): 46-47.
[3] 何鑫,周茹,姜玨,等.超聲引導下股靜脈PICC、CVC置入術在新生兒中的應用對比觀察[J].山東醫藥,2020,60(24):78-80.
[4] 李盈盈,蔣名麗,燕路紅.9例危重新生兒經頸外靜脈置入PICC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中醫藥,2022,51(2):64-66.
[5] 王勝,王國琴,胡曉靜.無縫隙護理在極低出生體重兒留置PICC導管護理中的應用及對堵管、脫管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1,43(17):2713-2715,2720.
[6] 房京麗,于淼,朱蘭蘭.高危早產兒發生PICC堵管的相關影響因素和臨床護理對策[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1):86-88.
[7] 李雪蓮,汪麗,伍莉.輸液港臍靜脈置管在危重新生兒救治中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 17(7):969-971.
[8] 韓敏,朱莉,徐兵.醫護一體PDCA護理模式對新生兒PICC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21,19(9):1604-1607.
[9] 徐曉燕,章黎娟,談根群,等.預見性使用尿激酶對早產兒71例PICC堵管及拔管困難的預防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21,28(6):38.
[10] 薛峰,楊江蘭.六西格瑪管理法在降低新生兒PICC導管維護相關并發癥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20,20(2):43-46.
[11] 曾少顏,丘新燕.生理鹽水與肝素生理鹽水封管在新生兒PICC留置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5):842-844.
[12] 宋紹英.PICC在新生兒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14): 198,203.
[13] 謝潔,張先紅,范娟.新生兒PICC導管非計劃拔管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2020,49(15): 2511-2514.
[14] 陳炎英,卓瑞燕,程奇,等.集束化護理在NICU新生兒PICC導管維護中的效果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20,42(5):156-157.
[15] 先疆燕,王榮麗,何文英.新生兒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危險因素的薈萃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20,20(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