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莉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湖北武漢 430074)
圖書館是文化軟實力的一種體現,閱讀推廣則是提升圖書館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法。高校圖書館需要加強閱讀推廣,才能更好地貼近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及生活,為大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知識服務,從而提升圖書館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產生了多媒體技術,這種技術已滲透融合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以微博、微信等微服務為主的形式廣泛被人們應用。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要求。高校圖書館也應借助微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實現有效的推廣和傳播,鼓勵高校師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在良好的環境中閱讀,并樹立起正確的閱讀價值觀。結合整合營銷傳播等理論,文章對閱讀推廣的原因、定位、環境、時機、參與人員等相關作用因素開展分析,總結了以往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提升服務質量的方法,闡明了新時代進行推廣的意義,提出“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提升和創新發展策略。
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有著多元化的價值和意義。總結影響學生參與閱讀活動意愿的作用因素,聚焦高校師生群體,研究大學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參與的對象和參與的結果,找出高校學生積極參與圖書館閱讀活動的有效策略,為增加圖書館閱讀系列活動參與度、提高閱讀活動的效果提供參考建議。
1.1.1 構建影響讀者閱讀意愿的作用因素模型
因素模型的建立需先收集大學生參與學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意愿因素,然后再揭示這些影響因素的內部機制。結果表明,閱讀活動質量、情景環境條件是外部作用因素,活動激勵機制與參與心理狀態是內部作用因素。因此,大學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活動應該重視讀者需要,打造優質的閱讀活動,多元主體協調合作,拓寬活動影響面,培養積極的閱讀心態,重視參與體驗感。
1.1.2 調研、統計分析,明確影響讀者閱讀意愿的影響因素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外界刺激是信息特征,內在感知是價值體驗,行為反應是閱讀意愿。探究高校圖書館微媒體閱讀推廣用戶閱讀意愿的影響因素,通過問卷調研、結構方程模型檢驗和拔靴法分析,發現微媒體閱讀推廣信息相關性、及時性、個性化、互動性和趣味性對用戶感知價值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由此明確了微媒體閱讀推廣用戶閱讀意愿的影響因素,并據此對高校圖書館提升微媒體閱讀推廣服務效能提出采用更加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改進和推廣數字閱讀方式的具體建議[1]。這對學生來說,不僅改變了其傳統的閱讀方式,而且加大了閱讀量。推廣微媒體技術傳遞信息時,整個校園圖書館內部的信息變得完美和諧,信息科技也不斷地升級優化,這對使用各項網絡技術運營都產生了較大的正向效果。
1.1.3 收集數據,對讀者畫像采用問卷調研和深度訪談的方法收集數據,發現讀者心理、行為、素養、專業、參與次數等影響閱讀意愿。因此,優化活動模式、提升閱讀成效需要對讀者畫像,精準服務,多元服務,科學研究,轉變理念,整體提升,轉變身份,組織參與,形成有成效、有品質的閱讀推廣活動。
1.1.4 研究圖書館文化資源、讀者閱讀意愿的變量因素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宗旨在于推動發展多樣化的閱讀,因此,正確分析評估閱讀推廣活動有很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研究表明,圖書館、外界環境及讀者個體因素造成了閱讀推廣活動的差異。結合閱讀推廣相關內容分析結果,找出大學圖書館影響讀者閱讀意愿的因素,主要影響因素是圖書館的空間、設施設備、文化環境、政策法規,次要影響因素是讀者個體特征、閱讀特征等。上述研究能為閱讀推廣活動提供理論和方法。
高校圖書館的閱讀系列活動能幫助促進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的校園環境。閱讀活動相關組織體系是影響閱讀推廣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且面臨更多挑戰。
1.2.1 校園內的圖書館是促進閱讀的一個重要場所
新時期高校圖書館應積極聯合學校校友會、各院系專業、學生社團等開展多種模式的閱讀活動(終身閱讀、學科閱讀、主題閱讀等),拓展動態閱讀推廣服務,采用便捷的新技術應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豐富閱讀推廣的形式,優化活動空間,強化隊伍建設,推動服務的精準化[2]。
基于“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結合整合營銷傳播理論,提出“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滲透式發展策略,即將閱讀推廣服務與各子專業院系的教育課程體系、立德樹人系列實踐活動、學生學習生活,以及圖書館空間、資源、特色服務等相互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多組織協調配合的閱讀推廣目標[3]。
1.2.2 校園外通過館際合作擴大閱讀組織體系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組織體系是在圖書館體系層面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組織管理機構及與其管理過程相關的一系列制度的集合,對加強閱讀推廣活動過程的協同配合和推進體系閱讀推廣工作水平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圖書館聯合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開展閱讀推廣建設需要從政府、行業、館際、部門、項目這5個層面進行考慮,制度建設的核心在于頂層設計、專業化建設、聯合決策、部門間的統籌協調和服務標準的統一。
2.1.1 突破閱讀推廣的瓶頸,打造閱讀品牌
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訪談等形式,綜合了解高校大學生的閱讀狀況和主要特點,分析出學生閱讀行為的制約因素、動機、滿意度和持續參與的情況。在此基礎上,結合學院閱讀文化建設實踐,從校園軟硬件環境、閱讀推廣、閱讀指導、校園大閱讀格局構建等方面,探索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院校閱讀文化品牌培育與推廣的解決對策,如精準定位、謀劃策略、實施活動、宣傳介紹及優化進步等。蘇州大學圖書館推出“校友書架”品牌活動,利用校慶期間的關系情境,發揮圖書館公共空間的地利優勢,與學校校友會聯合,傳達“終身校友,終身閱讀”的價值理念。這一活動成為校友與母校情感連接和文化傳承的切入口,讓閱讀推廣從曉之以理到動之以情,突破服務局限,努力實現閱讀推廣的代際傳遞[4]。
2.1.2 將場景理論歸納入高校圖書館的主題閱讀服務中
在梳理圖書館服務場景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主題閱讀場景構建的現實審視,從空間服務場景、技術服務場景以及資源服務場景出發,提出主題閱讀推廣多維場景構建,可以初步看到圖書館主題閱讀的道路及愿景。
圖書館主題閱讀的意義可以達到國家文化戰略層面。作為文獻資源存儲與傳播主體的高校圖書館,其重任在肩。研究主題閱讀的路徑如下:一是能夠創設多樣化的線下場景閱讀推廣活動;二是能夠創設虛擬主題閱讀活動,如在線直播閱讀推廣等,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需求,讓讀者參與其中,感受獨特的閱讀體驗。推動主題閱讀推廣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建立健全鞏固民族自信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
2020年發生的新冠疫情事件突然而危急,該事件對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社會公眾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損害,此時開展主題閱讀推廣活動可以起到一定的心理療愈作用。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在新冠疫情期間就推出了主題為“書香戰疫”系列閱讀推廣活動。根據閱讀療法、電影療法和藝術療法的機理,基于“資源保障”“資源推薦”“分享與交流”“創作與寫作”這4個層面,通過好書推薦、電影推薦、真人圖書館、讀書分享會和書評影評大賽等形式開展,持續為大學生輸送精神能量,疏導負面情緒,發揮了閱讀的心理療愈作用[5]。
2.2.1 探索書展活動和高校閱讀的結合
傳統的書展工作作為高校閱讀促進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讀者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不同視角探討書展選書模式,主要包括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如何與專業學校環境緊密結合,如何構建學生良好的文化觀和人文觀??偨Y其他高校書展的經驗,希望能借鑒書展規律,指導今后的工作,促進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6]。
2.2.2 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閱讀活動推廣
“互聯網+”、微媒體的概念已經滲透到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滿足大學生不斷變化的需求,從而可以擺脫傳統的閱讀場所。比較、分析新形勢下青年學生的閱讀特點和高校圖書館在全民閱讀推廣中存在服務有一定限制的問題,發展“互聯網+”、微媒體閱讀的創新模式,從而促進高校閱讀推廣活動在圖書館順利、可持續地開展[7]。
現代科技不斷發展,短視頻受到大眾的熱烈追捧,它播放時間短、內容完整、信息量大,適合當前讀者“移動碎小化”的閱讀,已成為新媒體時代發展最早的推廣模式。其中數字科技短視頻App被圖書館應用以重構宣傳推廣體系和運營模式,對圖書館創新服務、提升效能具有重要作用。以六何分析法對這種短視頻App受到讀者喜愛的起因、定位、條件、時間、人員以及發展進行分析,提出通過加強創新、精準推送、樹立推廣品牌、建立推廣體系、嵌入人工智能、打造智慧圖書館多種創新舉措為高校圖書館利用短視頻App開展閱讀推廣提供建議[8]。
總之,基于閱讀模式多元化背景下的圖書館發展現狀,提出了高校圖書館的應對策略:開展各類講座,擴展圖書館的增值服務;與校內其他部門交互合作,提高圖書借閱率;加強閱讀活動,營造出書香氛圍;完善電子資源導航,加強微媒體數字化的閱讀引導;創新工作方法,充分發揮校園圖書館服務效用;提供多元化的人文環境,增加讀者對圖書館的黏性,進而創新發展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使其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國內高校圖書館對閱讀推廣活動的評價研究熱點包括閱讀活動影響因素、閱讀評價體系結構、閱讀推廣實證調研以及微媒體閱讀宣傳等。
(1)歸納多種閱讀推廣活動形式(傳統文化感受經典、現代寫作激發興趣、外語活動繽紛多彩、家庭閱讀營造書香氛圍、經典夜讀生動有趣、教師領讀助力閱讀、休閑閱讀內容豐富、花樣閱讀豐富生活、線上閱讀傳遞網絡書香等),總結閱讀推廣活動的評價指標(推廣基礎、推廣質量、推廣成本、推廣效果等),對學院多位大學生分別進行評價。對參與人數多的閱讀推廣活動排序,整理多位讀者意見,對活動在創新、舉辦策略等方面分析總結。運用“全評價”框架,從群體形式、推廣內容、空間效用三大維度評價,構建“三位一體”的閱讀推廣活動評價指標體系,選用文獻研究法、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等進行指標的選取和賦值,確定評價公式。采用平衡計分卡方法研究并完成高校圖書館閱讀促進活動績效指標的初步評價,以達到規范相關工作細節、提高閱讀促進活動質量、提高活動效果。良好的評價系統有助于提高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質量,提升讀者的參與度和受益度[9]。
(2)閱讀推廣活動的讀者、記錄檔案是大學圖書館開展閱讀活動的重要一手資料。全民閱讀時代查看活動檔案能有效解決問題、迎接挑戰,進而推動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有序、健康開展[10]。發現目前圖書館閱讀活動中存在檔案信息存儲和利用意識薄弱,檔案應用方式單一、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要充分挖掘檔案信息并對圖書館參與活動的用戶特征進行分類,然后建立用戶個人或集體的檔案管理系統,從圖書館文化資源利用率、采購清單、潛在讀者、讀者滿意度、學生誠信等方面利用檔案助力閱讀推廣活動。活動檔案不僅可以作為評價大學圖書館服務效果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幫助高校圖書館健康、持續地開展多種形式閱讀推廣活動的一種重要方法。
隨著全民閱讀的興起,圖書館已將閱讀推廣活動作為全年的常規工作,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出臺相關的工作標準,阻礙了閱讀推廣工作健康持續發展。高校圖書館有豐富的圖書文獻資源,閱讀推廣能夠讓這些文化資源發揮更大的價值,不僅惠及高校師生還能夠提升全民素質。高校圖書館應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形成常態化的創新發展閱讀機制,促進書香校園建設。
全民閱讀活動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是高校的一項責任。從高校圖書館實際情況出發,找出閱讀活動存在的問題,指出大學圖書館存在閱讀機構缺失交聯、推廣活動形式陳舊、數字資源推廣不足等問題。從建立完善閱讀推廣機構聯系、創新閱讀方式、加強數字資源推廣等方面,精準地提出推動發展圖書館閱讀活動的方法策略。通過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相關作用因素、創新發展策略和效果評價研究,從推廣閱讀活動的主體題目、活動流程及活動結果評價等不同角度討論并舉例說明,提出要與教育組織體系、學生學習生活、圖書館空間、資源、特色服務等相互滲透,在全民閱讀的新時代潛移默化地實現提升閱讀推廣活動工作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