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婷
醫院裝修裝飾的發展與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模式及裝備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1978 年以來,醫院建設資金的投入大幅增加,通過室內裝修裝飾改善就醫環境的概念被更多的醫院建設者關注。進入21 世紀以來,醫院基礎設施在人性化、科學化與合理化持續提升的基礎上,在環境安全性、建設經濟性和運營可持續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室內裝修裝飾的發展從僅滿足醫療需求逐步轉變為滿足全方位、多層次的需求,在空間上改變了傳統的單調結構,創造出活潑、新穎及端莊等多種不同的建筑風格,在室內氛圍的塑造上愈加重視心靈撫慰的效用。“以醫患為中心”的人文關懷理念已得到廣泛認可,醫院建設人員應遵循更科學的理念進行規劃布局、整合流程、樹立特色和優化環境,以減少醫護人員長時間工作的疲憊感,消除就醫人員的恐懼感,為治療帶來更積極的意義。
醫療建筑裝修裝飾的材料是決定室內環境和風格的關鍵因素。隨著人們對高品質醫療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醫院裝修裝飾在滿足基本功能和規范要求的基礎上,要求更科學合理地結合醫療規范,兼顧室內環境質量和人體感受。近年來,醫院建設管理一體化理念的提出,使得運營維護成本也成為材料選擇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選材的整體原則可以歸納為以下5 個方面:
1)合規性。材料的選擇要符合基本規范,包括建筑規范、裝修裝飾規范、消防規范和環保規范等。
2)安全性。以空間功能為基本出發點,材料的選擇、造型的設計、色彩的搭配都以不干擾醫療行為、保障醫療安全為基本原則,避免選擇有尖銳造型、會產生環境污染、易滋生細菌以及難以去污的材料。
3)舒適性。室內色彩方面應避免采用過多沉重色調,清雅敞亮的空間環境可以幫助病患緩解焦慮。質地方面應滿足環保節能和心靈療愈的要求。面層肌理方面應避免使用會造成眼花眩暈的過密紋路和衍射圖案。
4)經濟性。從空間功能出發,理清空間重要性層次,選擇匹配材料。從材料性能出發,盡可能選擇易打理、易清潔和易拆裝的材料,降低運營維護的成本。
5)可持續發展性。應選擇被廣泛使用和經得起檢驗的材料,方便后期維保更替的材料。
醫療建筑的室內空間按使用功能可分為公共區域、診療區域、醫技區域、醫護后區以及設備機房區這5 大類,針對不同的功能模塊室內裝修材料選擇的思路各不相同[1]。
1.2.1 公共區域
公共區域主要包含門診大廳、醫療街、候診區、公共電梯廳和公共通道等,是展現醫院風格和特色的重要空間。該區域在設計和選材上應強調空間特點,體現公共屬性,可選擇中高檔及耐用材料。
1.2.2 診療區域
診療區域包含門診室、治療室和病房區等。門診室是醫患直接接觸交流的空間,應強調安全、舒適與私密。病房區隨著患者的入住難以騰空,更換維修將直接影響病人的住院體驗,因此首先強調材料安全和耐用,其次再考慮經濟性。
1.2.3 醫技區域
醫技區域主要包含放射科、放療科、核醫學科、檢驗科、手術室、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靜配中心和中心供應等。這些區域內放置的醫療設備對環境溫濕度、空氣潔凈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具備放射性功能的醫療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還會產生輻射危害,因此選擇的裝修裝飾材料必須滿足防輻射的要求。
1.2.4 醫護后區
醫護后區主要包含醫護辦公室、示教室、資料室、更衣室、值班室和行政用房等。該區域作為醫院的次重點區域,選材滿足基本生活即可,因此材料的經濟性和環保性是首要考慮因素,應盡量采用標準化、模數化的材料,使區域裝飾風格保持統一,也可以為運營期間更換材料的備品備件提供便利[2]。
1.2.5 設備機房區
設備機房區主要包含變配電房、強弱電間、水泵房、空調機房、電梯機房消控中心和數據中心等區域。設備機房的選材出發點是減少機電設備對醫療行為和醫患體驗的影響,通過選擇合適的、性價比高的材料達到屏蔽噪聲、減小振動的效果,因此無須過度投入。
天棚、地面及墻面作為室內裝飾的3 大主要部位,各部位的裝飾材料的選擇要從材料性能、施工工藝及細節注意等方面著手。
1.3.1 天棚
醫療建筑中常用的天棚材料包括:方塊板,如礦棉板、負離子凈化板、藻鈣板、裝飾石膏板和高晶板等;鋁板,如鋁合金條(方)板、穿孔吸音鋁板、瓦楞鋁板和蜂窩鋁板等;硅酸鈣板或石膏板等。
一個區域的頂棚吊頂涵蓋室內裝飾專業、電氣專業、暖通專業和消防專業等,因此各專業的統籌規劃布局尤為重要,宜選用與吊頂分隔尺寸相同的燈具和風口,在兼備各專業功能的前提下,達到美觀、整體和有序的視覺效果。根據醫療需要,通常會在吊頂上加裝輸液軌道、隔簾軌道和大型燈具等。雖然這些配件并不重,但是如果人為使用不當、拉扯力度過大則會造成吊頂坍塌,因此附屬設施應采取一些固定措施,不能直接安裝在吊頂龍骨上[3]。
由于吊頂的建成效果與安裝工藝關系密切,當吊頂內管道縱橫交錯無法按照規范要求安裝吊桿時,應采取鋼制轉換層等技術措施。各專業應在施工前提前規劃布置方案,做到全面兼顧、準確定位、一體成型,避免邊施工邊開口,破壞吊頂的整體性和平整度。
1.3.2 地面
醫療建筑中常用的地面材料包括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地板、石材、瓷磚和環氧(無機)水磨石等。地面由多種材料拼貼時應注意不同面層材料的厚度,找平過程應控制好標高一次成型,避免出現拼縫高差,或拼貼過程中邊墊高邊鋪貼,進而影響空間凈高。施工前應先處理基層,必須清理至不留雜物,再進行裝飾層施工。施工完成后,還應特別注意家具設備搬遷階段的地面成品保護。根據《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2—2021)的規定,無窗房間內部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必須達到A 級。因此,PVC 地面不適用于該類型的房間,應該考慮使用瓷磚或無機涂料。
1.3.3 墻面
醫療建筑中常用的墻面材料包括鋁單板、涂料(乳膠漆、無機涂料、硅藻泥等)、復合墻板(鋼制復合板、抗菌醫療板、石晶板等)、石材和瓷磚等。無論采用何種材質的墻面,施工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墻面基層的含水率和平整度,應先處理干凈基層的浮漿雜質,待基層干燥后再進行下一步施工。墻面裝飾材料的用量大且價格區間很廣,是控制裝修造價的重要部分。因為墻面在運營期間更換率低,運維和清潔成本也不高,所以墻面材料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功能空間需要體現的價值[4]。
下面以福建省兒童醫院為例具體分析。為消除患兒抵觸害怕的消極情緒,該醫院通過人性化、主題化與個性化的室內裝修裝飾為患兒提供輕松愉快的診治氛圍。醫療區采用集中式布局,通過醫療主街將門診樓、醫技樓和病房樓3 大功能建筑緊密聯系起來。病房樓南北向布置,每間診室、病房和醫護生活用房均可獲得最優的采光與通風,最大限度體現“以醫患為中心”的人文關懷理念。
2.1.1 建設區域主次分明
除了凈化和防輻射等特殊裝修要求外,還區分了建設區域的主次,如大廳>公共區域>二次候診區>診療區域>醫護生活區。清晰劃分區域層次有利于針對性選擇材料,直接影響建設造價。
2.1.2 空間搭配重點突出
為了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需在就醫環境中融入童化裝飾。但是童趣設計如果過多則會造成室內環境雜亂,破壞醫院簡潔莊重的氛圍,也為后期的保潔維護增添負擔,因此應該在墻體、天棚和地面部位任選其一進行卡通設計。
2.1.3 裝飾風格延續一致
功能相近區域的裝飾應保持連續風格,對于空間差別引起的規范要求差異,應選擇合規材料統一裝修效果。雙主入口的設計是福建省兒童醫院的最大特色之一,其中與市政道路齊平的負1 層大廳和南北貫穿的1 層醫療主街選擇對地面做童化主題設計。但根據《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2—2021)的要求,負1 層地面必須選擇A 級耐火等級的材料,而1 層則可采用B 級耐火等級的材料。因此,同樣是卡通造型設計的地面,負1 層選用無機磨石地面,1 層選用環氧磨石地面,使這2 層樓面在符合規范的前提下樣式協調統一。
2.1.4 優選材料節約成本
室內裝修裝飾的選材既要充分參考常規做法,也要積極引用新技術和新產品,通過參觀學習、市場調研、產品試驗和成本測算等進行綜合分析。例如,以往診室、病房、辦公區、醫護后區等空間的吊頂常采用礦棉板或石膏板,通過考察江蘇省某醫院,了解到其同類型區域中均采用新型負離子凈化板。通過對樣品進行高溫和泡曬實驗,確認該新型材料的耐潮和耐高溫性能優越,最終醫院決定采用此種材料。雖然其造價略高,但后期更換成本卻大大降低,建成投用兩年來未出現材料更換的情況。又如,以往診室病房內通常為乳膠漆墻面,是維修翻新的重點區域,因此在本項目中診室均采用造價較低的石晶護墻板全墻圍護。根據就醫人群的身高特點,病房采用抗菌醫療板以墻裙形式對墻體進行保護,有效節約了建設和維護的成本。
2.1.5 材料性能利弊權衡
需要綜合考量材料性能、所處區域和造價成本等各方面因素。例如,醫院2 ~4 層醫療主街全長近200 m,單側寬度近6 m,視覺上一眼到底,空間體量感大。
地面材料中,PVC 地面有較好的完整性,但是對基層平整度的要求較高,不適用長距離的過道;瓷磚雖然硬度高、耐磨耐用,但是分塊較小且比較厚,會呈現風格厚重、空間細碎和線條雜亂的缺點,不適用于相對重要的公共通道;石材和環氧磨石硬度高、完整性好、觀感大氣,但造價高,用在非視覺重點長距離的通道上稍顯浪費。
綜合權衡各種材料的優劣后,最終采用陶瓷薄板地面,其厚度較薄,可制作大尺寸的分塊,完成后的平整度好,觀感大氣,成本造價較低。雖然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磨損和碎裂的現象,但并不會造成過大的維護負擔[5]。
2.2.1 公共區域
1)天棚。門診大廳、出入院大廳、候診廳等主要采用石膏板造型的吊頂。石膏板具有可塑性強、造型與色彩多樣的特點,應用在醫院的門面位置相對適宜。公共過道作為非重點造型部位,結合該部位人員密集的特點,更多考慮吸音和清潔的問題,采用了瓦楞扣板吊頂,既符合檔次要求又兼顧維護維修的拆裝需要。
2)地面。負1 層門診大廳因要滿足耐火等級A 級要求而采用無機磨石地面,1 層大廳和醫療主街采用環氧磨石地面,2種材料都可以自由拼接、按模制圖,通過各種卡通圖案展現兒童醫院的特色。2 ~4 層醫療主街因人流、推車密集,改為更為耐用、耐磨且經濟實惠的陶瓷薄板地面,其他公共過道直接采用PVC 地面,僅對拼花圖案進行調整。材料選擇主次分明,可適當降低建設造價。
3)墻面。主通道墻面主要采用鋁單板和復合墻板,符合公共部位的功能需求。醫院大門、急診大廳、出入院大廳及醫療街為代表醫院門面的重要區域,對視覺效果要求較高,在重點部位應提高墻面的裝修檔次。
2.2.2 診療區域
診療區域材料選擇有如下3 點:第1,天棚。病房、診室采用新型負離子凈化板吊頂,具有釋放負離子、凈化空氣的優點。同時,診療區域的吊頂內部管線眾多,有較高的漏水風險,該材料防水、防腐及不易變形的優點大大降低了損壞更換的概率。第2,地面。采用PVC 地面,做法參照樓地面標準圖集。第3,墻面。在診室內采用造價較低的石晶護墻板全墻圍護,病房1.2 m 高墻裙采用抗菌醫療板,墻裙以上部位采用乳膠漆墻面。
2.2.3 醫護后區
醫護后區材料選擇有如下3 點:第1,天棚。采用新型負離子凈化板吊頂,具有凈化空氣、改善室內環境的優點,充分保障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第2,地面。使用PVC 地面,做法參照樓地面標準圖集。第3,墻面。醫護后區作為醫院的次重要區域,使用者為高素質的醫務人員,且保潔維護較為規律,因此在墻面裝飾上投入較低,采用乳膠漆墻面即可。
為實現大型公共建筑室內空間的舒適性和實用性,在裝飾裝修中還應該注意以下4 點:第1,特色裝飾應以滿足醫院安全要求為前提,達到點綴效果即可,過多的造型不但容易引起審美疲勞,更會造成資金負擔,增加后期清潔維護的費用。第2,裝修過程中需要注意區分主次區域,做到因地制宜選材,降低建設成本。第3,對于維修率高的部位,可適當在建設期增加投資,以降低后期維護成本。第4,選材時應提前明確維護方案,以便建成后能及時保養,降低損壞率,保證材料的持續性和耐久性。
結合福建兒童醫院工程實例,分析醫院建筑室內裝修與裝飾的選材,旨在實現3 個功能:第1,全面考慮溫度、濕度、燈光和聲響等空間因素,創造健康舒適的物理環境。第2,搭配組合色彩、造型和質地等材料性能,營造溫馨平靜的心理環境。第3,合理兼顧易潔、抗菌與耐腐蝕等環境特性,塑造安全可靠的生物環境,從而為患者帶來良好的診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