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茂盛 丁毅

曾經,萬里難相聚,書信寄情義。如今,數字網絡讓萬物互聯照進現實。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產業發展模式。特別是近年來,5G技術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推動了各行各業創新發展。
2020年12月落戶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的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正是重慶推動“5G+行業應用”高質量發展的領軍者。
航天新通作為同重慶簽署多項戰略合作協議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新一代通信技術產業發展牽頭單位,近年來堅持“立足軍網,深耕專網,拓展公網,補強星網”發展方針,立足“高端研發機構+通信產業集團+生態圈”的發展模式,致力于打造“面向復雜環境通信的空天地立體網絡系統”產業集群,推動重慶成為全國一流的新一代通信技術、產業和人才高地。
差異化定制讓技術更好服務市場
7月7日下午,走進航天新通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周繼華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書架上各式各樣的獎牌。
這些獎牌見證了這個“技術成熟、成員年輕”的團隊,在國家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周繼華的帶領下,持續深耕復雜環境高可靠通信領域付出的努力——
不斷突破的核心技術:從團隊建立之初到現在,已實現在無基礎網絡覆蓋的復雜環境下,高可靠通信距離從最初的30公里一步步提升至50公里、100公里到如今的200公里。
不斷完善的核心產品:3年多時間,航天新通已成功打造了無線通信、有線通信、特種通信三大產品線,研制了5G一體化小基站、5G輕量化核心網、寬帶自組網、TSN(時間敏感網絡)交換機、電子圍欄等系列產品,形成了頻段、功率、形態系列化的端到端產品體系。
“如何讓技術轉變為產品進而服務市場”是周繼華提到的在產學研過程中的難點,也是航天新通賦能產業發展著力探尋的目標。
“我們可為智能制造、智慧礦山等通信要求高的產業提供差異化、低成本、可定制的整體方案?!敝芾^華表示,比如礦山開采地下作業多,安全事故頻發,他們為滿足陜西、山西、新疆等礦山大省安全作業、自動駕駛、人員定位、環境監控的行業需求,以UWB(超寬帶技術)精準定位、融合通信技術為立足點,開展“5G+智慧礦山通信系統”項目建設,實現礦山開采高效的信息傳輸和智能化管理。
而重慶智能制造產業需求量大,智慧工廠的建設也少不了前端與后端的通信支撐,航天新通正是彌補這一板塊的重要力量。
“比如我們的‘5G+TSN應用,高效融合了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對于活動范圍較大的機器人、智能無人物流車等設備,5G的無線信號傳輸放寬了距離限制,而TSN有線傳輸可以確定A點到B點的精確傳輸時間,有利于工業精度要求高的信號傳遞?!敝芾^華說,他們的定制方案實現了工業互聯網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未來,航天新通將持續解決智能制造在復雜環境下高可靠通信問題,助力重慶加快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
5G一體化小基站賦能鄉村振興
如今,通信技術正讓農村遠離信息的荒漠。無論是農產品銷售還是市場動態,一切盡收眼底;智能化的農機設備和數據分析技術提升了農民的生產效率;電商平臺和在線服務為農村市場帶來新的商機……這一切都得益于通信技術架起的信息“高速公路”。
但在一些偏遠農村地區,存在用戶少、人員分布稀疏、基礎通信網絡建設成本較高的問題,導致方案常常難以落地。
針對這一難題,2022年6月,航天新通與重慶的通信運營商合作,研究突破5G基站低功耗技術、網絡容量與覆蓋均衡技術、快速網絡部署技術等,研發推出了5G一體化小基站,可實現PON(無源光纖網絡)網絡回傳、超低功耗、隨地架設等功能,豐富了基礎網絡部署方案,讓鄉村實現5G全覆蓋變為可能。
“我們研發的5G一體化小基站特點在于易部署、成本低?!敝芾^華介紹,只需一根電線桿或者一個水泥柱就能進行安裝,所有功能都集中在小基站上,不用再單獨修建機房,成本因此大幅降低。
基站雖小,能耐卻大。5G一體化小基站可作為常規基站的有效補充,解決偏遠地區的5G補盲需求,提高運營商鄉村覆蓋率,推動更多鄉村進入5G時代。
不僅如此,5G一體化小基站還擁有著行業領先水平的通信覆蓋范圍和功耗指標,為構建“5G+智慧應用”系統提供了基礎性支持。
目前,航天新通已在重慶多個區縣試點部署了數百臺5G一體化小基站且并網運行?!敖衲?,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大應用范圍,助力運營商實現行政村5G全覆蓋?!敝芾^華說。
低軌衛星集群搶灘空天信息產業賽道
7月7日,航天新通公司大樓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為即將發射的低軌氣象探測衛星忙碌著,這是航天新通圍繞全球數值天氣、災害性天氣、空間天氣預報的需求,對標WMO(世界氣象組織)探測規劃,構建的“天目一號”掩星氣象探測星座。
該星座可實現全球均勻大氣遙感數據獲取,支撐國家全球高質量大氣遙感數據自主創新獲取能力,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落實氣象領域“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的整體規劃。
“天目”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眼睛。如何把“眼睛”看到的東西傳到地面翻譯成信息,再傳回天上,這與通信技術密不可分。
早在1月,航天新通研發的航天“天目”氣象探測衛星“西永微電園1號”和“西永微電園2號”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3月又成功發射“重慶金鳳軟件園號”“重慶金鳳實驗室號”“重慶金鳳生物醫藥園號”“重慶金鳳城市中心號”等衛星。目前已有多顆掩星氣象探測衛星在軌運行。
如今,依托航天新通的產品體系,“天目”系統已建立了衛星數據地面處理中心,接收衛星探測數據并進行反演計算,生成氣象信息,創造在氣象等相關領域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推動國內空間信息應用產業發展。
2月,重慶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更是為航天新通在該領域持續發力提供了政策支撐。
“下一步,公司將繼續秉承‘全球視野、軍民兩用、創新為本、差異驅動、質量優先、扎根重慶、輻射全國的發展理念,打造面向復雜環境通信的空天地立體網絡系統產業集群,構建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技術體系,繼續引領帶動重慶新一代通信和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敝芾^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