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將著力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守住產業發展后勤線,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競逐新賽道 搶占制高點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就要敢為天下先、搶占制高點,防止產業發展陷入“落后—引進—再落后—再引進”的惡性循環。
搶占先進制造業制高點。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堅持一盤棋規劃,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把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放到全局中去考慮,避免一哄而上、盲目發展。聚焦成渝地區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方向,緊緊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等產業做好配套,在細分領域站穩腳跟、精耕細作、點上突破。充分發揮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狠抓補鏈成群、迭代升級,大力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構建具有萬盛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變量,是重塑世界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善于借智借力借勢,把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在科技支撐上,借助技術突破、模式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業態。高效利用全國全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研儀器設備、科學數據等科技創新資源,用好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行動等政策支持,搶抓企業新產品應用場景先行先試等機遇,加快推進市級高新區創建工作,構建“一區兩工程三中心N平臺”創新平臺體系(即聯合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施1億元創新資金池工程、1萬平方米創新人才公寓工程,打造西部玻璃新材料創新研發中心、西部3C鋰電池創新研發中心、西部鎂鋁合金創新研發中心和N個企業創新平臺),推動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搶占數字經濟制高點。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加快數字化轉型,在數字中國、數字重慶建設的大框架下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借助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云服務”平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化提升企業運營管理水平,持續深化數字化裝備、信息系統集成應用,加快建設“燈塔工廠”、創新示范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打造萬盛智能制造“升級版”。
下好精準棋 打好攻堅戰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就要敢啃硬骨頭、敢打攻堅戰,逐個項目抓落實,確保說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打好招商引資攻堅戰。招商引資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圍繞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方向,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和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建設中,抓好產業謀劃和產業組織。強化以新能源(儲能)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子元器件)、新材料、生物醫藥產業為主的“1+3”產業集群目標企業梳理和重大項目儲備謀劃,瞄準“大終端”“新終端”產業需求和行業風口,加強以商招商和市區聯動招商,采取資本招商、場景招商、生態招商、平臺招商等方式,鏈接更多領軍企業和鏈主型企業資源為萬盛所用。
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項目建設是投資放量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項目開建投產達產,抓緊永桐新城南桐新區建設,抓實重慶(萬盛)內陸無水港、循環經濟產業園、新能源(儲能)特色產業基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特色產業園等平臺項目建設,全面增強產業集聚能力和服務功能。要充分發揮重大產業項目牽引帶動作用,加快項目建設審批,及時有效提供施工環境、用地、行政審查審批和提前介入等支持,優先配置土地、資金、用能等各類要素資源,優先推進交通、水利、市政設施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新的更多的實物量和標志性成果。
打好能源保障攻堅戰。能源保障是產業安全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建設,推動重點企業通過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等方式節能減碳。推動園區、企業建設綜合能源站、分布式光伏電站、生物質發電站、電化學儲能電站等,提升電力保障能力,進一步降低終端用電成本。加強天然氣(頁巖氣)勘探開發利用,加快輸氣管網建設,提升天然氣(頁巖氣)保障能力,進一步降低終端用氣成本。
積蓄強動力 守住后勤線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就要敢于涉險灘、守好后勤線,為發展前線導航定向、保駕護航。
守好政策措施后勤線。政策措施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后勤保障,能促進產業穩健發展。提高政策執行能力,善于用政策解決實際問題,把守好政策措施后勤線作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全面落實“放管服”改革和減稅降費政策,用好用活財政專項資金、產業投資基金、投融資貸款等惠企紓困“政策包”。推進各類政策協同集成,加快各類優惠政策兌現,針對重點產業項目“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加強政企互動和市區聯動,提高政策含金量、實用性,確保各項政策精準直達、免申即享、惠企有感。
守好營商環境后勤線。一流營商環境是促進企業落地生根、項目開花結果的重要后勤保障。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統籌提升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創新環境和要素保障環境,有效消除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推進權力清單制度,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讓經營主體進得去、有效益、受保護。持續優化企業服務,用好“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平臺,落實服務企業專員制度,探索“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監管機制,高效迅捷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做到“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
守好人才保障后勤線。人才是第一資源,是企業作戰力量補充的重要后勤保障,直接決定企業發展有無實力后勁。加快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守好人才保障后勤線作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完善人才引進和配套服務具體措施,搭建人才干事創業平臺,解決人才后顧之憂,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加快推進企業和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等開展校企合作,大力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弘揚現代企業家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加強企業家培訓和技能人才知識更新力度,推動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作者系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