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崔坤,田小超,邱翔,郭炳彥,李擁軍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由心臟泵血功能減弱,心肌收縮力降低而引起的臨床癥狀和體征[1-2]。AHF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常發病于老年患者,再入院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3]。老年AHF早期及時診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及預后,因此早期發現預后相關指標并進行相應治療至關重要。簇集蛋白(Clusterin)作為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具有保護細胞、調節補體系統和脂質轉運、延緩細胞凋亡等多種生物學功能,在正常生理狀態下Clusterin表達水平很低,但在應激病理狀況下Clusterin表達水平顯著升高[4]。組織激肽釋放酶1(kallikrein 1,KLK1)作為激肽釋放酶—激肽系統中的一種重要酶,可介導氧化應激和血管收縮,維持心血管內環境穩定[5]。基于此,現分析血清Clusterin、KLK1評估老年AHF患者病情變化的關系及預后價值,旨在為AHF的臨床診治和病情評估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10月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內四科收治老年AHF患者80例(AHF組)為研究對象,男42例,女38例,年齡65~89(75.36±9.13)歲。根據《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6]對AHF患者進行分組,Ⅰ級和Ⅱ級為輕度亞組(n=37),Ⅲ級和Ⅳ級為重度亞組(n=43);以AHF患者在1年內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或死亡為終點事件,并將AHF患者分為終點事件亞組36例和非終點事件亞組44例。另選取同期在醫院行健康體檢者80例為健康對照組,男41例,女39例,年齡61~83(73.74±9.68)歲。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19-000517),受試者或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病例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 2014》[7]的相關診斷標準;②年齡≥65歲;③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①肝功能不全者;②合并自身免疫疾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肺源性心臟病和肺動脈高壓;⑤合并嚴重精神疾病者。
1.3 觀測指標與方法
1.3.1 臨床資料收集: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MI)、血肌酐(SCr)、肌鈣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N末端鈉尿肽前體(NT-proBNP)、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及腦鈉肽(BNP)。使用全自動熒光免疫定量分析儀(Getein 1600,基蛋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SCr、TnI、CK-MB、NT-proBNP、BNP水平;使用超聲心動圖(西門子ACUSON 700)測定LVEF、LVEDD。
1.3.2 血清Clusterin、KLK1水平檢測:抽取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血液凝固后4℃離心留取上清,并于-70℃冷凍保存待檢測。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Clusterin、KLK1水平,試劑盒購于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
1.3.3 隨訪:主要通過電話或門診復查的方式對所有AHF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患者出現復發或死亡時則隨訪結束,隨訪截止時間2022年10月。

2.1 2組臨床資料比較 2組性別、年齡、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HF組SCr、TnI、CK-MB、NT-proBNP、LVEDD、BNP 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LVEF水平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健康對照組與AHF組臨床資料比較
2.2 各組血清Clusterin、KLK1水平比較 與健康對照組/輕度亞組比較,AHF組/重度亞組血清Clusterin水平顯著升高,血清KLK1水平顯著降低(P<0.01),見表2。

表2 2組/2亞組血清Clusterin、KLK1水平比較
2.3 AHF患者血清Clusterin、KLK1水平與病情程度的關系 AHF患者中,重度患者43例,輕度患者37例,進行Spearman相關性分析時,將重度病情賦值為2,輕度病情賦值為1。結果顯示,AHF患者血清Clusterin水平與病情程度呈顯著正相關(r=0.613,P<0.01),血清KLK1水平與病情程度呈顯著負相關(r=-0.680,P<0.01)。
2.4 不同終點事件亞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終點事件亞組和非終點事件亞組患者性別、年齡、BMI、SCr及LVED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終點事件亞組TnI、CK-MB、NT-proBNP、BNP、Clusterin水平顯著高于非終點事件亞組(P<0.01),LVEF、KLK1水平顯著低于非終點事件亞組(P<0.01),見表3。

表3 不同終點事件亞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2.5 影響AHF患者不良終點事件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 以AHF患者是否發展為終點事件為因變量(發生=1,未發生=0),以TnI、CK-MB、LVEF、NT-proBNP、BNP、Clusterin、KLK1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NP高、Clusterin高、KLK1低是影響AHF患者發展為不良終點事件的危險因素(P<0.01),見表4。

表4 影響AHF發展為不良終點事件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6 血清Clusterin、KLK1預測AHF患者預后價值分析 繪制血清Clusterin、KLK1預測AHF患者預后價值的ROC曲線并計算AUC,結果顯示,血清Clusterin、KLK1及二者聯合預測AHF患者預后的AUC分別為0.879、0.834、0.964,二者聯合優于各自單獨預測效能(Z/P=2.001/0.045,2.712/0.007),見表5、圖1。

圖1 血清Clusterin、KLK1預測老年AHF患者預后的ROC曲線

表5 血清Clusterin、KLK1預測AHF患者預后價值比較
AHF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嚴重或終末期,是老年患者多見的心血管急癥[8]。AHF是由于急性發作或左心功能障礙導致心肌收縮力削弱,心臟負荷增加,進而引起急性心排血量減少,肺循環壓力增加,血液循環阻力增大,引起肺循環出血進而出現急性肺淤血、休克等癥狀,使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增加[9-10]。因此,尋找能夠準確評估AHF患者預后的生物學標志物對于提高AHF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
Clusterin作為一種高度保守的跨物種蛋白在多種哺乳動物組織中組成性表達[11]。在某些條件下Clusterin被檢測到,并在不同的細胞區中被發現,如線粒體、細胞質、細胞核[12]。有研究發現,當患者發生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臟和血清中Clusterin水平顯著升高,且Clusterin與左心室重構有關[13]。Clusterin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組成部分,而HDL-C是冠心病的保護因素,故Clusterin可能對心血管疾病有保護功能[14]。本研究結果顯示,AHF組患者血清Clusterin水平異常升高,也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此外AHF發病會伴隨著心臟泵血功能減弱,心肌收縮力降低,在此過程中會引發一系列心肌損傷相關指標的改變,本研究中AHF組患者SCr、TnI、CK-MB、NT-proBNP、LVEDD、BNP水平異常升高也證實了這一說法[15-16]。進一步相關分析結果顯示,Clusterin水平與AHF患者病情程度呈顯著正相關,Clusterin高表達為AHF患者發展為終點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Clusterin可能參與了AHF進展,與心功能密切相關,AHF患者心功能下降,刺激心肌組織釋放大量Clusterin,從而使Clusterin水平升高,Clusterin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因此發展為終點事件的風險就越高。
KLK1作為一種典型組織激肽釋放酶,廣泛表達于腎臟和心血管組織中,有研究顯示,KLK1高表達可顯著減輕因高血壓導致的心肌肥厚和心肌纖維化[17]。KLK1可調控血壓、平衡電解質及血管微循環改變,在加重炎性反應、破壞基底膜反應、增強血管通透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8-19]。殷雪嬌等[18]研究發現,KLK1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呈低表達,預后不良組患者血清KLK1水平顯著低于預后良好組。上述研究表明,KLK1在心血管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KLK1可能參與了AHF的發生發展,推測可能是由于KLK1可抑制細胞凋亡和纖維化、促進血管生成等功能,因此在心血管疾病中表達水平較低[20]。進一步分析顯示,KLK1水平越低,AHF患者病情越嚴重,且KLK1低水平是AHF患者進展為不良終點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表明KLK1水平與AHF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密切相關。ROC曲線結果提示,血清Clusterin、KLK1在評估AHF患者預后中存在一定價值,血清Clusterin聯合KLK1評估AHF患者預后可提高預測效能,且聯合評估效能優于單一指標,表明血清Clusterin、KLK1兩者聯合評估具有較高價值,可用于輔助臨床預測。
綜上所述,AHF患者血清Clusterin水平顯著升高,KLK1水平顯著降低,兩者的異常表達與病情程度密切相關,且兩者是影響患者不良結局事件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血清Clusterin、KLK1聯合檢測對AHF患者預后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兩者有望成為預測AHF患者預后的可靠生物標志物。然而,本研究的樣本數量較少,后續可擴大樣本量,深層次地探究血清Clusterin、KLK1對AHF的具體作用機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黃柳、崔坤:提出研究思路,設計研究方案,論文撰寫;田小超、邱翔:資料搜集整理及隨訪;郭炳彥、李擁軍:進行統計學分析,論文審核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