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軍
摘? 要:文章介紹了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利用池塘養殖河蟹、青蝦和各類魚的混養方法,對池塘整理、輪放種苗、飼養管理、水質調控、魚病防治、適時捕撈等技術手段進行了全面總結,并進行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分析,對水產養殖者可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池塘養殖;河蟹;青蝦;魚;混養
中圖分類號:S964.3文獻標志碼:A
池塘河蟹、青蝦、魚高效混養技術模式是以河蟹、青蝦和名優魚類混養為基礎,依據配養水產品種所占不同生態位和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在不增加額外飼料投喂和不影響河蟹、青蝦產量、規格的前提下,增收一定產量的名優魚類商品魚,每畝一般可增收450元以上。2021年選擇蕪湖市鏡湖區一口12畝池塘開展河蟹、青蝦、魚混養試驗,經過近9個月的精心飼養,共生產商品蟹774kg,平均畝產64.5kg;生產青蝦710kg,平均畝產青蝦59.2kg;生產名優魚類168kg,平均畝產名優魚類14kg;總收入10.53萬元,總盈利6.35萬元,畝利潤5290元,養殖經濟效益可觀。
1 池塘條件
池塘緊鄰青弋江,水源充足,周邊無污染,進排水方便,水質符合漁業用水標準。池塘呈長方形,將池塘四周離埂面約1.5m處開挖環溝,溝寬2m以上,溝坡比為1∶2.5。溝的面積占蟹池總面積20%,溝處可保持水深約1.5m,溝底向出水口傾斜,中間平灘處可保持水深0.8m左右。池塘四周池埂上建有防逃設施。春夏兩季,溝內水位控制在約1.2m~1.5m,水體溶解氧大于5mg/L,pH值7~8,鹽度小于5‰。在平灘處種植水草,如苦草、伊樂藻等,占池塘總面積的2/3。畝放螺螄100kg~150kg,全池均勻拋放。苗種放養前,曬干池塘,可選擇生石灰或茶子餅等對池塘進行徹底消毒。
2 苗種放養
2.1 蟹種投放
于1月底前后,將消毒后的池塘注入新水,水深控制在70cm左右。蟹種放養前,在池塘內用網片圈蟹池面積的30%作暫養區,按每畝放養平均規格為150只/kg~250只/kg的河蟹扣蟹約700只,放入暫養區。蟹種在放養前用濃度3%~5%食鹽水浸泡5min~10min,以降低養殖中發病率。放養的蟹種要求甲殼完整、肢體齊全和規格整齊,且活力強、無病無傷。暫養至4月中下旬,待池內水草覆蓋率達50%左右時,將暫養區網片撤掉。
2.2 蝦種投放
蝦苗投放分二次進行,第一次在3月份初,每畝放養規格在1000只/kg的青蝦苗4kg,等第一批蝦苗長大捕撈后,在7月中旬至8月初投放第二批蝦苗,每畝放養規格為6000只/kg~7000只/kg青蝦2.5kg。青蝦搶食能力不如河蟹,會吃河蟹剩余餌料,防止殘餌敗壞水質。
2.3 魚種放養
3月初,在蟹池中投放50g左右的本地野生鯽魚,每畝放養2kg~3kg,讓其自然繁殖,為鱖魚培育餌料魚。6月初每畝放養規格8cm以上鱖魚10尾~15尾。如有池塘內小型野雜魚量比較大,可適當多放,可畝放養20尾左右。另外,每畝放養規格100g~150g的鳙魚10尾、規格50g~100g鰱魚5尾~10尾,用于控制水體中的浮游生物。
3 飼養管理
河蟹和青蝦屬雜食性動物,在投喂上應做到動植物飼料合理搭配,飼料投喂要結合蝦蟹生長季節,及時調整投喂品種和數量,做到投得及時、喂得精準、葷素搭配、青精結合。
3.1 合理搭配飼料
植物性飼料主要以玉米、小麥、苦草等各種水草。池塘內種植苦草、伊樂藻等水草,約占總水面的1/3,這樣既為蝦蟹提供棲息環境,又能起到降溫避暑、躲避敵害、改善水質的作用。動物性飼料主要以小雜魚、螺為主,每畝投放螺100kg~150kg,為河蟹提供了營養價值高的鮮活天然餌料,同時能改善和維護池底環境。配合飼料按照河蟹生長營養需要加工制成配合飼料。玉米、小麥最好進行熟化,以提高其利用率和適口性,減少對水體污染。
3.2 注重投喂方法
在春季投喂河蟹專用飼料為主,進入夏季開始投喂動、植物性飼料,動、植物性飼料比例為3∶2。6月份至9月份是河蟹生長最快的時期,飼料投喂量不僅要加大,而且在飼料中要添加維生素C以及脫殼促生長素。飼料投喂過程中,應按照天氣和攝食情況綜合調整。天氣晴朗,可適當多投,陰雨天應減少投喂量,避免投喂過多而污染水質。還要根據蝦蟹攝食情況增減投喂量,攝食活動力強可多喂,弱則少喂。每天投喂早上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沿岸邊淺水處拋撒飼料。一般情況下,日投喂量約為蝦蟹總重量的3%~5%。
4 水質調控
一方面在水質調控過程中應該定期更換池水,要按照小進小出的原則科學換水,防止水體當中的養分大量流失,影響動物生長,導致出現應激反應。另一方面要結合水產動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環境溫度,要求科學調控水質。在生產前期階段尤其是3~6月份,是淡水魚和青蝦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進入3月份之后,外界氣溫逐漸恢復,可以適當降低水位,這樣能夠加速水溫的回升,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應該適當加深水位,這樣便于對水體保溫處理,等到4月以后,外界溫度回升速度逐漸加快,水位應該保持在適合水產動物生長的最適宜深度。在水產動物養殖的中后期,主要選擇使用生物制劑來調控好水質。生長中后期水產動物生長速度相對較快,池塘飼料的投喂量相對較高,再加上魚、蟹和蝦排泄大量的糞便殘骸,積累水體當中的有害物質,例如亞硝酸鹽、硫化物,可能會影響到水產動物的健康生長。所以在生長后期應該每間隔10d~15d選擇使用EM菌、枯草芽孢桿菌或者硝化細菌等復合微生態制劑,全池潑灑,改善水體環境。中后期養殖期間要嚴格控制生石灰的使用量,通過適當使用生石灰能夠增加水體當中的鈣元素,改善池水的pH值,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5 病害防治
對于魚、蝦、蟹病害,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投喂的飼料要新鮮,不能投喂腐敗變質的飼料。及時清理食場的殘餌,定期對食場進行消毒,消毒藥物可采用強氯精、聚維酮碘等。細菌性疾病多采取池水消毒與投喂藥餌相結合的方法。對于寄生蟲病的要對癥治療并準確計算用藥量,可采取全池潑灑藥物方法。
參考文獻:
張桂芝,金宗明.河蟹主養池塘套養“雙季青蝦、魚”高產技術.漁業致富指南,2014(14):43-47.
張桂芝,潘可軍,鄭貴.利用地下井水養殖河蟹高產技術.中國水產,2011(5):35-36.
張桂芝,潘可軍,鄭貴.井水養殖河蟹效益高.漁業致富指南,2011(12):48-50.
張桂芝.河蟹高溫期養殖管理要點.漁業致富指南,2016(20):44.
劉剛.河蟹健康養殖實用技術.現代農業科技,2005(8):47-48.
Efficient mixing technology of crab, shrimp and fish in pond
FANG Dejun
(Wuhu City Jianghu District Fangcun Street Weimin Service Center,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Abstract:In Jinghu District of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the mixed culture method of crab, shrimp and various kinds of fish in ponds was introduced. The technical means of pond arrangement, rotation of seedlings, feeding management, water quality control, fis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imely fishing were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and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ere analyzed, which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aquaculture.
Keywords:Pond; River crab; Green shrimp; Fish; Mixed culture; Technical essent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