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梅
摘? 要:文章介紹了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出血病、細菌性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赤皮病、肝膽綜合癥、指環蟲病等常見魚病的發病特征及防治方法,供廣大養殖者參考。
關鍵詞: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常見??;防治
中圖分類號:S942文獻標志碼:A
萊西市隸屬于山東省青島市,位于膠東半島地區,作為青島傳統的淡水養殖區域,當地漁業發展十分迅速。2021年,萊西市漁業養殖面積達947hm2,漁業總產量2240t,漁業總產值為3429萬元。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作為萊西市漁業養殖中常見的品種,具有肉質嫩而細膩、營養價值高、環境適應能力強、生長迅速、養殖效益高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和養殖戶的歡迎。但是在養殖期間,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草魚發生疾病,嚴重影響草魚的生產性能。
1 草魚出血病
1.1 發病特征
草魚出血病是由于感染呼腸孤病毒后引起的疾病,通常危害當年草魚魚種,體長 3.5cm~15cm的魚種均會感染致病。草魚在患病之后,起初患病魚的體色呈黑色,攝食量減少,同時會表現出三種不同的發病特征:①紅肌肉型:感染此類型的病魚在觀察時可以發現,其皮下肌肉明顯充血,并伴有點狀的出血點,發病嚴重后全身肌肉呈現鮮紅色。②紅鰭紅鰓蓋型:出現此類型的患病魚在其鰭基部、鰓蓋部位充血明顯,并且口腔和眼眶部位有出血情況。③腸炎型:感染此類型的患病魚腸道內部出現充血,剖檢為鮮紅色,肌肉部位有顯著充血。
1.2 防治方法
①注射草魚出血病疫苗。②魚種放養前使用濃度30mg/L~50mg/L聚維酮碘溶液浸浴15 mins~20mins,可以起到有效的預防發病效果。③當養殖時出現草魚患出血病后,可以使用清熱散進行治療,依照患病魚的體重每1kg用藥量0.3g~0.4g。
2 細菌性爛鰓病
2.1 發病特征
細菌性爛鰓病為柱狀曲撓桿菌感染而引起的病害,發生時間通常在7月~9月,各個生長階段的草魚均會感染發病,病菌適宜流行溫度為28℃~35℃。草魚感病后常常會出現離群的現象,觀察其魚體表發黑,鰓上部位有黏液,鰓絲出現腐爛。隨著病情的發展,患病魚鰓絲后端的軟骨露出,鰓蓋內部表皮有顯著充血,中央表皮出現腐蝕現象,為圓形透頂區。病情發展至后期,患病魚鰓組織腐爛,草魚出現呼吸困難直至死亡。
2.2 防治方法
①魚種放養采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②在高發季節進行藥物預防,可以將爛鰓靈散進行拌餌投喂,每1kg餌料中拌入此藥品20g,依照每日投喂飼料量5%的含量拌入餌料喂養草魚,每天投喂1次,連喂3d。③在治療時,每1kg餌料拌入土霉素1g,每天投喂1次藥餌,連續投喂4d~6d。
3 細菌性腸炎病
3.1 發病特征
細菌性腸炎病是由點狀產氣單胞桿菌感染后引發的病害,發病季節通常集中在4月~9月?;技毦阅c炎病的病魚魚體會發黑,在體表上有充血或出血的現象,患病魚常常離群,游泳速度比較緩慢,攝食量減少或停止取食。隨著病菌感染,患病魚的肛門部位出現紅腫、腹部凸起,將患病魚頭部拎起觀察時,在肛門部位有黃色黏液流出。
3.2 防治方法
①飼養期間,不投喂變質、霉變的飼料。②每15d全池潑一次生石灰水,每畝水面用生石灰10kg~20kg。②治療時可投喂大蒜素藥餌,含量10%的大蒜素粉拌餌,每1kg草魚的大蒜素粉用量為0.2g,每天投喂1次,連續治療5d左右即可。
4 草魚赤皮病
4.1 發病特征
草魚赤皮病是由于感染熒光假單胞菌后所發生的一種病害,草魚感病之后,往往離群單獨游動,游泳速度緩慢,其魚體表面出現出血的現象,部分鱗片出現掉落,其中魚體兩側和腹部表現最為明顯。隨著病情的發展,患病魚鰭條部位出現充血,鰭部末端有腐爛現象,鰓蓋和魚的上下頜有紅色的斑,較為顯著。
4.2 防治方法
①在進行放養魚種時,操作要小心,避免導致魚種體表出現傷口,造成病菌的入侵危害。同時,在放養魚種時,可以使用濃度10mg/L~2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魚種15 mins~30mins,或者使用濃度為2%食鹽水浸浴魚種5mins~10mins,充分消毒后再放入池塘進行養殖。②當池塘內出現草魚赤皮病時,全池潑灑強氯精,潑灑濃度為 0.4mg/L~0.7mg/L;或者全池潑灑漂白粉, 潑灑濃度為1mg/L。③治療時還可以使用穿心蓮粉末進行拌餌投喂,依照每日需要投喂的飼料量,每1kg飼料中拌入穿心蓮粉末20g~40g,連續投喂3d。
5 肝膽綜合癥
5.1 發病特征
草魚肝膽綜合征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養殖管理期間,池塘內部的環境不良、飼料營養搭配不均衡因素造成的,發病原因相對比較復雜。草魚在感病之后,其肝臟部位會顯著增大、腫脹,肝臟部位顏色轉變為白色、黃色或者是褐色,肝臟部位無彈性、無光澤、質地較脆、易碎或為豆腐渣狀態;觀察其膽囊部位,有顯著腫脹,膽汁的顏色為黃色或深綠色,發病后常常有出血、腸炎等類似病癥發生,嚴重威脅草魚的生產性能。
5.2 防治方法
①當發現池塘內部的草魚出現肝膽綜合征時,養殖戶應當減少每日投喂的飼料量,同時對水體進行全面消毒,調節水質,促使水質保持在健康的狀態。②治療時可以使用0.2%氟苯尼考粉、0.2%肝康泰、0.3%水產專用Vc進行拌餌內服,每天喂養1次,連續喂養7d左右停止用藥,在15d之后為了鞏固療效,可以再進行喂養5d。
6 草魚指環蟲病
6.1 發病特征
草魚指環蟲病屬于一種寄生蟲病,指環蟲通常寄生在草魚的魚鰓上、皮膚外表、鰭、口腔、鼻腔等部位。當寄生數量比較少時,并不會表現出顯著的癥狀,而當寄生量增多,患病魚的鰓絲會分泌出大量的黏液,鰓絲出現病態腫脹、貧血,顏色比較蒼白。隨著病情的發展,鰓絲部位出現變性,發生嚴重的壞死、萎縮或者增生,最后導致草魚出現繼發性真菌感染,從而出現死亡的現象。
6.2 防治方式
①在進行魚種放養時,使用濃度10mg/L~2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魚種15mins~30mins。②治療時,向池塘潑灑指環凈和硫酸銅,每畝用指環凈500mL、硫酸銅200g,如果第1次效果不理想,可以間隔3d左右再用1次。
參考文獻:
黃夏云.草魚常見病的防治技術.今日畜牧獸醫,2022,38(7):98+100.
孫俊美.草魚常見病的特點、誘因及防治措施.養殖與飼料,2021,20(7):114-115.張作玉,閻明智.草魚常見病的綜合防治技術.河南水產,2012(1):23-24.
Controltechniques of common diseases of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ZHOU Xiaomei
(Laixi Ci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Laixi 2666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The patho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of grass carp(Ctenopharyngodon idella) haemorrhagic disease, bacterial rotten gill disease, bacterial enteritis, erythroderma, hepatobiliary syndrome, ring worm disease and other common fish diseases were introduced, for the reference of breeders.
Keywords:Grass carp(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ommon disease; Control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