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我們在享受安全發展帶來的豐厚福祉的同時,更要時刻警醒,不敢也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放松。縱觀安全生產的發展史,是一部人類與災害、事故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是一部人類崇尚安全、尊重生命的文明進階史。工業革命以后,伴隨著生產力不斷邁向一個個新的臺階,安全、生產也逐步實現了從最初級的自然本能階段向體制監督、自主管理、團隊管理等階段的進步,實現了質的躍遷。就生產經營企業本身來說,安全生產形勢往往決定著一個企業興衰存亡的命脈。做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察勢、識勢、趨勢、馭勢,才能穩扎穩打、行穩致遠。
察勢者明,認清形勢迎挑戰
安全生產上升到執政能力建設的政治高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作出一系列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統籌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全力打造安全生產治理新格局,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安全生產環境。黨的二十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用專節部署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強調安全生產等工作,就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新安全生產法,重點強化了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大了責任追究和處罰力度,公眾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期望也日益提高甚至對安全生產風險“零容忍”。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化安全生產領域改革,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鞏固安全生產基礎,推動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穩定,是對黨和人民、對企業和廣大干部職工高度負責的鄭重承諾和具體實踐。
安全生產不是事故曲線,而是長鳴警鐘
近年來,國家持續強化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安全生產工作要求越來越高,法律監督越來越嚴,狠抓事故處理,嚴厲追責成為常態。以電力行業的江西豐城“11·24”事故為例,共計對31人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38名責任人員受到黨紀政務處分,5家事故相關企業及相關負責人均受到行政處罰。從國家電投集團系統內部來看,對人身事故同樣持續保持從嚴從重處罰的高壓態勢,各級單位主要負責人、班子成員因發生事故受到警告、記過、降級甚至撤職處分的情況屢見不鮮。嚴厲的懲處顯示出國家電投打好安全生產攻堅戰的態度和決心,誰敢觸碰必定嚴肅追責。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機感,不折不扣地按照部署要求,切實把安全的責任擔起來、把安全的壓力傳下去,把安全生產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識勢者智,樹牢意識抓責任
明確責任主體的根本意識
安全生產法規定“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首先是各級主要負責人要主動擔當作為,率先示范。 “羊群走路要頭羊”,俯下身子抓落實,就是要從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做起。好作風是管出來的,更是帶出來的,絕對不是只對項目收益、經濟指標大包大攬,面對安全工作不聞不問。“要想鍋里水燙,必須灶里火旺”。各級領導干部是抓安全落實的關鍵,安全工作不是轉發給安全監督人員即可高枕無憂,是要對重要安全工作親力親為、親自部署,對重大安全事項親自推動、親自協調,對重點安全環節親自督查、親自把關,切實落實好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
明確安全生產的紅線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的觀念,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堅持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紅線。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環節都要以安全為前提,不能有絲毫疏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闡明了安全與生產發展的關系,企業發展的前提是保證安全。我們要深入貫徹、嚴格遵循,并將其轉化成企業的紅線禁令:安全技術方案未審批不能施工,安全風險防范措施未落實不能施工,安全監管不到位不能施工等。當項目立項與安全生產發生沖突時,當工程進度與安全生產發生沖突時,安全必須放在第一位,這容不得半點猶豫。
樹立全員安全的責任意識
一些板塊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在談到安全問題和安全工作時,認為自己不分管安全,自己不屬于安全人員,自己就沒有安全責任和安全管理的要求。這種認識顯然是片面的、錯誤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就已經對黨政干部提出新要求,強調“黨政同責、一崗雙責”。2015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做到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對此又做了進一步的明確,要求“構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要求“企業實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我們各級干部員工只有切實履行好各自的安全生產責任,責任鏈條才能環環相扣。
趨勢者能,扎穩基礎抓落實
健全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夯實安全管理基礎
根基不牢,地動山搖。絕大部分的事故歸根結底還是基礎工作不扎實。要打通安全生產“最后一公里”,首先是健全與企業自身相匹配的安全管理體系、安全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涵蓋公司領導崗位、全部職能部門和所有管理及操作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全員安全生產責任清單,明確各崗位安全生產的責任邊界、到位標準、獎懲辦法等內容;對管理制度的培訓、指導、監督、考核、評估也要跟進。要全面總結典型經驗做法,將治理實踐提煉固化為長效機制,形成系統完備、成熟定型的安全生產制度體系。
提升安監隊伍專業能力素養,創新安全培訓方式
一是加強安全資源投入,提升安監隊伍專業能力素養。推動建立以注冊安全工程師為主體的專職安全監管隊伍,建立各級專職安全監督人員凡進必考、入職培訓、持證上崗和定期輪訓機制。從職稱評定、選拔任用、薪酬補貼等多方面推動安全監督管理成為具有發展潛力和吸引力的崗位選擇。二是創新安全培訓方式,牢固樹立“培訓不到位就是最大的隱患”的理念,構建常態化安全教育培訓機制,提升培訓效果。借鑒和推廣動漫、VR體驗等不同培訓模式,將其有效應用到基層一線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中。
著力提升風險預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水平
一是要全面提升風險預控能力。首先要樹立起“防范勝于救災”的超前意識。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超前進行風險預控。全方位、全過程辨識施工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建立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從組織、制度、技術、應急等方面采取措施,對安全風險進行有效管控,逐一落實部門和崗位的管控責任。二是要抓牢抓實隱患排查整治工作。要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全面消除事故隱患,樹立“隱患險于明火”的危機意識。完善崗位隱患排查治理清單,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的事項、內容和頻次,抓住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對癥下藥、精準施策,實現把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隱患消滅在事故前面。做到從源頭治理減少風險,從辨識評估發現風險,從隱患排查降低風險,還要靠應急保障處置風險。組織開展企業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能力評估,提高從業人員應急與避險能力。
馭勢者贏,主動出擊齊發力
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消除管理短板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企業夯實安全管理基礎、建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有效手段,需要頂層設計、全局部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策劃要緊密結合行業領域特點,統籌做好教育培訓、監督指導,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和安全管理體系策劃工作有機結合,對照安全生產標準化各個要素逐一查評、滾動提升。
創建卓越安全文化,強化經驗反饋
善于總結經驗是制勝法寶。國家電投在安全“和”文化理念的引領下,吸取國內外安全管理先進的企業文化,緊緊圍繞公司的定位和發展愿景,逐步培育公司自身的安全文化,穩步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引導員工真正將安全理念融化于心、內嵌于制、外踐于行,使遵章守紀、嚴格執行成為全員的自覺意識和價值觀。強化經驗反饋,深挖事故根本原因,要把別人的事故當成自己的事故來看待,把過去的事故當成今天的事故來看待,把小事故當成大事故來看待,把安全隱患當成安全事故來看待,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
精準發力,堅定“科技興安”的突破方向
秉承突出重點、科學研究、分步實施、講求實效的原則,克服傳統安全管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管理信息“孤島化”嚴重、“上下兩張皮”等缺點,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建設智能安全生產管理系統。構建涵蓋動態隱患排查巡檢、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管理制度體系等要點一體化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推動安全生產“五化”管理,即:安全責任明細化,現場管理移動化,管理體系標準化,數據信息聯動化,分析評價智能化。
只有樹立了“任何風險都可以控制,任何違章都可以預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的堅定信念,才能扎實走好每一步。常備不懈方可化險為夷,曲突徙薪才能一往無前。在安全發展的航船上,沒有坐享其成的乘客,沒有事不關己的看客。同樣,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個個知責,層層負責,就會蔚然成風。關愛生命,重視安全,就會眾志成城,就能真正全面構筑安全生產穩固防線。
責任編輯:李嘉儒(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