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8個方面22項重點任務。
在完善稅費優惠政策方面,《通知》明確,2023年底前,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增值稅,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分別實施5%、10%增值稅加計抵減。2024年底前,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將減半征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減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底。
為加強對重點領域支持,《通知》指出,落實稅收、首臺(套)保險補償等支持政策,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科技創新、重點產業鏈等領域,出臺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將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
在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質效方面,《通知》要求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同時,推動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持續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推動經營主體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通知》還提出,加強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穩價工作,繼續對煤炭進口實施零關稅政策。夯實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完善礦業權出讓收益征管政策。加強原材料產需對接,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銜接聯動。加強市場監管,強化預期引導,促進大宗商品市場平穩運行。
在推進物流提質增效降本方面,《通知》提出,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加強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建設,提高現代物流規模化、網絡化、組織化、集約化發展水平。調整優化運輸結構。深入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推動跨運輸方式一體化融合。深入實施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加快研究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升鐵水聯運發展水平,推動2023年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同比增長15%左右。繼續執行公路通行費相關政策。深化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嚴格落實鮮活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充電需求;建設形成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布局的充電網絡,大中型以上城市經營性停車場具備規范充電條件的車位比例力爭超過城市注冊電動汽車比例,農村地區充電服務覆蓋率穩步提升;充電基礎設施快慢互補、智能開放,充電服務安全可靠、經濟便捷,標準規范和市場監管體系基本完善,行業監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技術裝備和科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指導意見》明確五方面任務。一是優化完善網絡布局。建設便捷高效的城際充電網絡和互聯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電網絡,加快補齊重點城市之間路網充電基礎設施短板。建設結構完善的城市充電網絡,重點覆蓋“兩區”(居住區、辦公區)和“三中心”(商業中心、工業中心、休閑中心)。建設有效覆蓋的農村地區充電網絡。
二是加快重點區域建設。在既有居住區加快推進固定車位充電基礎設施應裝盡裝,嚴格落實新建居住區充電基礎設施配建要求,以城市為單位加快制定居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指南。以“三中心”等建筑物配建停車場以及交通樞紐、駐車換乘等公共停車場為重點加快建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
三是提升運營服務水平。促進充電基礎設施投資多元化。持續完善標準體系,提升標準國際化引領能力。鼓勵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構建充電基礎設施監管與運營服務平臺,規范充電基礎設施信息管理。完善行業準入條件和管理政策,壓實相關企業產品質量安全責任。
四是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大力推廣應用智能充電基礎設施,積極推動配電網智能化改造,加強電動汽車與電網能量互動。加快推進快速充換電、大功率充電、智能有序充電、無線充電、光儲充協同控制等技術研究,持續優化電動汽車電池技術性能。
五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壓緊壓實地方政府統籌推進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主體責任。落實峰谷分時電價政策,2030年前對實行兩部制電價的集中式充換電設施用電免收需量(容量)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