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凡
律師辯論意見書中的事實陳述部分至關重要。在律師辯論意見書的整個結構當中,事實陳述部分位于正式論證部分之前,也是法官在看到論點之前閱讀的第一部分內容。此外,法律規則適用的部分需要將案件事實與判例事實進行類比或區分,作者描述事實和運用事實進行分析論證的能力決定了律師辯論意見書最終的說服力,而在事實陳述部分,需要對法律規則適用的事實進行引用。由此可見,好的事實陳述不僅要突出關鍵事實,以便在法律規則適用中直擊重點,也需要通過故事講述,讓法官在沒有讀到案件當事人觀點之前就站在當事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并最終得出有利于當事人的判決。本文將從事實陳述的目的、寫作原則,以及結構、組織形式和涵蓋的事實種類幾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事實陳述的目的
區別于客觀寫作當中的事實陳述,其目的是為讀者,也就是客戶或者律師展現一個相對客觀全面的事實情形,說服性法律寫作要求作者在事實陳述部分“有技巧地講故事”,讓法官在開始閱讀論點部分之前就從當事人的敘事角度看待案件,我方獲得勝訴的幾率就可能增加。這就是事實陳述的主要目的。當然,它還有助于提醒律師具有重要法律意義的事實,為后續規則適用中的類比和區分提供基礎。
那么,如何“有技巧”地將事實展現給法官呢?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是:律師在寫作中不能為了增加說服力而編纂事實,必須運用現有的事實去說服法官。同時,一位“有技巧”的律師在寫作中不會讓法官看出說服的痕跡。需要通過運用敘述技巧,讓法官感受到自然的故事陳述和情感流露,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站在當事人的立場進行分析判斷。
二、事實陳述撰寫的原則
在了解事實陳述的寫作目的后,我們需要掌握撰寫事實陳述所遵循的寫作原則。首先,事實陳述不應包含任何法庭記錄以外的證據信息。法庭記錄中的證據,是法庭經過審查確認能夠在本案中被法官采納的證據。如果需要補充記錄之外的信息,通常要在提交律師辯論意見書的同時向法庭提交一份證人宣誓書。此外,對于事實陳述部分引用法庭記錄的內容,須用特別的引注形式標明,例如“R.[page number]”或“R. at [page number]”。這樣,就保證了事實陳述中內容的可信度。
其次,事實陳述中應避免明顯的情感訴求、過于宏大的描述、戲劇性的敘事手段,以及其他操縱讀者、讓讀者得出特定結論的企圖。同時,也不應過于極端或偏激,對有利于我方的事實一味夸大,對不利于我方的事實諷刺詆毀;避免使用extremely、absolutely這些過于極端的詞匯。這些都會讓法官認為作者故意引導其得出某一結論,并且在寫作中不夠客觀。這里的“客觀”是相對的,也就是上文所說,要通過敘事讓法官了解并接受當事人的立場,而不要讓法官認為自己被作者的主觀性故意引導或操控(manipulate)。
再次,事實陳述中一般不討論任何法律問題,也不應做出任何有關事實的結論。雖然事實陳述為法律規則適用進行了鋪墊,但是此部分僅僅是向法官展現案件中發生了什么,并且能夠從有利于當事方的視角去敘述,而非討論法律問題。例如,在醫療過失案件中,作者不能直接在事實陳述中寫出“醫生的行為存在過失”(the doctor acted carelessly)這樣的結論,而可以寫入患者生命體征、醫學檢查結果、患者病史、護士的意見等,或者將一位專家證人認為醫生行為不謹慎的證詞寫入事實陳述。
最后,雖然作者不能在事實陳述中對法律和事實問題下結論,但可以提出某些關鍵事實缺失的問題。這些關鍵事實對于當事人立場以及當事人的訴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這些事實缺失,或另一方無法證明其存在,則另一方的證據證明力減弱,法官更加傾向于做出有利于我方當事人的判決。
三、事實陳述的結構、組織形式和涵蓋事實的種類
(一)事實陳述的結構
在闡明上述寫作原則后,下面就如何寫好事實陳述進行講解。首先,從組織結構上來看,事實陳述部分以一個介紹性段落(introductory paragraph)開頭,這個段落有可能只是簡短的一兩句話,但是它點明了案件的性質和主要信息,并且介紹了雙方當事人,起到了很重要的總領作用。
開篇通過訴訟沿革或案件總結鋪陳出情境后,正式開始事實內容的陳述??梢詫⒆畈幌胱尫ü僮⒁獾降氖聦嵎旁谑聦嶊愂龅闹虚g部分,這部分是讀者精力比較分散或不會花太多時間重點閱讀的區域。寫作方法上,可以將不利于當事方的觀點寫成長段落,將不想強調的事實進行拆分,融進段落中間,以分散讀者的注意力。
一般在結尾處(即最后一段)強調最想讓讀者記住的事實。一個非常有效的強調方法是在結尾處進行過渡轉折,并且通過縮短段落達到強調的效果,引出或指出我方當事人希望法官支持的立場。但是,要注意避免在結尾重復強調對方當事人的觀點。
(二)事實陳述中間段落的組織形式
事實陳述的中間段有以下幾種組織形式:
第一種是按照時間順序(chronological order)進行總結。例如,在一個與債務有關的案件中,按照時間順序可總結出以下內容:首先描繪產生債務的事件,然后要說明哪方違約、原告是否要求被告彌補履行當中的瑕疵、被告欠了原告多少錢、需要還多少的債務等。從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即債務從無到有、誰違約了、應怎樣賠償來進行總結。
須注意,按照時間順序總結的方法比較適用于簡單的事實。若案件當中涉及多個法律問題,例如原告和被告都有違約行為;此外還涉及另外一個法律要件,我們就可以運用主題(topic)歸類的方法將每條線串起來、變立體。例如,闡明違約賠償案件的多個頭緒及所涉雙方違約等情形。這樣既使得我方展現的事實邏輯清晰精確,也可以把有利于當事人的主題放在前面,把不利于當事人的主題放到整個行文中不明顯的地方。
第三種是按照理論(theory)組織事實。它適用的場景比較特殊,例如:反方當事人掌握許多支持自己觀點和立場的有力事實,而我方當事人也有重要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我方首先提出一個于對方有利的事實,繼而對這個觀點進行弱化或者是中立化。例如,在律師辯論意見書中,被告的律師可能首先會在事實部分提出原告可能提交的證據,隨后馬上提出被告計劃交給法庭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之下,被告所提交的證據正好對應了原告所提交的證據,由此證明原告的證據不成立或證明力較弱。
但是,通過理論組織事實的方法有一定風險。律師辯論意見書所遵循的宗旨就是為當事人的立場進行辯護,但在上述組織事實的過程中,讀者首先看到的是于對方有利的證據事實。一定要把控好尺度,不要讓法官站到對方的立場之上。否則,不論再怎么繼續陳述對于我方有利的觀點,法官可能都不會接受。只有當具有較大勝算證明我方事實能夠打敗或消除對方事實中的不利點時,才可以采取這一方法。不過,如果這種方法采用得當,也會有非常驚人的效果,比起按照時間順序和主題順序總結的事實,更能說服法官支持我方當事人的觀點。
(三)事實陳述涵蓋的事實種類
在事實陳述的主體部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究竟應該將何種事實寫入陳述當中。這就需要我們了解案件事實的種類。一般情況下,案件事實分為在法律上有重大意義的事實(legally significant facts)、情感上重要的事實(emotionally significant facts)、背景事實(background facts)和需要補充的事實(unknown facts)。
法律上有重大意義的事實是法律適用當中所需要的重要內容,將用于證明當事人在關鍵法律問題上的立場。情感上重要的事實是在分析考量法律上有重大意義的事實之后,通過敘述情感上重要的事實,說服法官考慮到社會的公共政策、道德等因素,獲得對當事人有利的判決。情感上重要的事實可能也與諸如故意造成情緒痛苦(intentional infliction of emotional distress)等行為相關,可能會影響獲取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
第三類是背景事實,主要交代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并且把雙方的角色以及事件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如果把事實陳述形容成一幅畫的話,那么我們首先要用大面積的色塊去鋪底色,背景事實就起到了這樣的鋪陳作用。它們經常在開篇介紹性段落中出現,或緊隨其后出現。
最后一類事實就是在上述撰寫原則中提到過的,急需我們去了解、去補充的信息。這些信息對確定當事人立場或者是否支持當事人訴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