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慧
摘?要:廉潔文化歷來被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廉潔文化建設作為“必須長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202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黨的意見》,更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基于此,本文就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的淵源脈絡、顯著特征和時代意義加以分析研究。
關鍵詞:廉潔文化;淵源脈絡;特征;意義
中圖分類號:D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斗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沖鋒號,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決不姑息。”可見,在未來,反腐敗仍然是國家的一項重點工作,對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的淵源脈絡、顯著特征和時代意義加以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將廉潔文化貫穿于國家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更好地開辟廉潔文化新天地。
1?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的淵源脈絡
1.1?古代中國廉潔文化的萌芽與形成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寫道:“至清廉平。路遺不受,請謁不聽,據法聽訟,無有所阿。”“廉”字的本意是堂屋的側邊,即棱角,比喻人的品行端方,有氣節。中國的廉政文化思想萌芽于上古原始氏族部落聯盟時期,其食物均分的思想觀念就是廉政文化的前身。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的《周禮》將“廉”劃分為六個方面,分別是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潔、廉辨,這也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吏考核標準。在中國長達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廉被視為僅次于忠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檢驗官員的標準,秦律《法律問答》規定:“府中公金錢私貸用之,與盜同法”;《唐律》規定:“諸監臨之官,私役使所監臨,及借奴婢、牛馬駝騾驢、車船、碾、邸店之類,各計庸、賃,以受所監臨財物論”;《宋刑統》承襲唐代的規定,將贓罪劃分為六種:“贓罪正名,其數有六,為受財枉法,不枉法,受所監臨,強盜,竊盜并坐贓”;明太祖登基伊始便警示群臣:“夫廉公當官,猶行坦途,茍貪賄罹法,如入荊棘中,即出,無完膚”;清初《御制人臣儆心錄》寫道:“大臣不廉,無以率下,則小臣必污。小臣不廉,無以治民,則風俗必壞。層累而下,誅求勿已,害必加于百姓,而患仍中于邦家。欲冀太平之理,不可得矣”。中國的廉政文化從部落時期開始萌芽,在各朝代的更迭變換中逐漸形成完整體系。
1.2?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的形成與完善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反腐敗工作。1921年,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將黨內監督擺在重要位置,提出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這些主張規定都包含了廉潔文化的內涵。1926年,基于安源煤礦的反腐倡廉實踐斗爭,我們黨頒布了建黨以來的第一個反腐敗文件——《關于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27年,黨的五大第一次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1933年,毛澤東同志簽發了建黨以來第一個懲治腐敗的法令——《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第26號訓令。1937年,《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潔政府的施政綱領。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要預防敵人的糖衣炮彈,第一次向全黨敲響反腐警鐘。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初期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無論是面對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壓迫,還是面對日本列強的入侵,始終沒有放棄反腐敗斗爭,沒有忘記廉潔的重要意義,廉潔文化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是黨內文化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并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不斷完善。
1.3?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反腐敗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黨中央發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有效遏制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有蔓延勢頭的腐敗現象。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批準通過,新中國第一個系統性反貪法律就此誕生。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仍然持續開展反腐敗斗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打虎”“拍蠅”“獵狐”齊發力,將反腐敗斗爭就行到底。20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對黨的紀律、黨的紀律檢察機關兩章進行了必要充實。除了反腐敗斗爭的有效持續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廉潔文化建設,將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持續推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廉潔文化建設相結合,把家風家教融入廉潔文化建設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廉潔文化活動,推動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不斷創新與發展。
2?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的顯著特征
2.1?繼承性
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深深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廉潔智慧。通過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廉”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內容極其豐富,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重要講話中都引用了有關黨風廉政的典故:“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等,充分體現了黨廉潔文化建設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此同時,廉潔問題自古以來就是關系國家興衰的重大問題,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之所以能夠成為盛世,都與其吏治嚴明的治理觀念密不可分,相反,中國歷史上的三大衰世,“殷紂亡國”“隋煬帝暴政”“晚清政府奢靡亡國”之所以衰世亡國,與其吏治腐敗,奢靡腐化的官場風氣密切相關。
中國共產黨充分吸收中國關于廉潔文化建設的歷史經驗,首先嚴明黨員干部的政治紀律,把好政治紅線,對于一些貪污腐敗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堅決給予嚴肅處理;其次重視黨員干部的個人品質修養,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營造風清氣盛、清正廉潔的良好社會氛圍;最后注重啟蒙教育,注重良好家教家風的重要意義,提升國學在學生教育中的比重,使孩子從小形成“禮義廉恥”的國之四維理念。
2.2?開放性
中國共產黨的廉潔文化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反腐敗斗爭形勢也有了新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反腐倡廉等一系列工作有了新任務、新要求。面對新形勢,黨中央始終堅持發展創新廉潔文化建設,用新的觀點理念充實廉潔文化,用新的方法途徑宣傳廉潔文化,緊貼時代發展,緊貼新時代干部隊伍的思想變化,統籌結合各個領域的新觀點、新看法,將廉潔文化建設與本國發展特點及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探索出符合時代發展特征的廉潔文化發展路徑,讓廉潔文化不斷迸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除了繼承和發展本國的優秀傳統廉潔文化,對于國外先進的廉潔文化建設經驗,我國也以開放的胸懷予以接納借鑒。西方國家法治思想深厚,堅持以法治腐,非常重視法律的嚴謹性,同時重視政治制度的安排與設計,有完善嚴密的制度設計,這些優秀先進的觀點做法都被我國所吸納,并不斷運用于我國的廉潔文化建設中。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廉潔文化,以揚棄的態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以開放的胸懷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使我國的廉潔文化建設日益發展,開拓創新。
2.3?實踐性
中國共產黨的廉潔文化從不是紙上談兵,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將廉潔文化貫徹于各個領域的工作之中,實現了廉潔文化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面對貪污腐敗案件,我黨向來是嚴肅處理。在黨的二十大記者招待會上,中央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委副主任肖培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干部553人,處分廳局級干部2.5萬多人,縣處級干部18.2萬余人。黨的十九大以來,8萬多人向紀檢監察部門主動投案,反腐敗斗爭取得巨大勝利,腐敗蔓延勢頭得到堅決遏制。
反腐領域取得好成績的同時,廉潔文化活動也以各種形式開展開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廉潔文化建設,多次在講話中提到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各地區在中央的統一領導號召下,紛紛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如開展各類警示教育大會,觀看警示教育片,用案例突出廉潔的重要性;在領導干部培訓課程中加入廉潔教育的相關課程,引導領導干部帶頭廉潔自律;拓寬廉潔文化作品的傳播途徑,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方式進行宣傳,將廉潔文化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動廉潔文化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等。反腐敗斗爭的有效開展和廉潔文化建設的持續推進使廉潔文化逐漸走進百姓生活,其實踐性日益突出。
3?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的時代意義
3.1?是堅持人民至上的重要表現
中國共產黨始終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廉潔的官員作風、清正的社會風氣、良好的社會氛圍對人民的幸福感提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腐敗會損壞黨和政府的威信,降低領導干部的信念感、使命感,使其為人民服務的觀念逐漸喪失,“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觀念逐漸淡薄。同時,腐敗現象的存在也是對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損害,侵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仰度、信任度、信心度下降,與黨和政府離心離德,會違背我們黨一直貫徹執行的“人民至上”的執政觀念,最終導致社會的動蕩與分裂。廉潔文化有助于引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從政觀念,避免貪污腐敗事件的發生,培育廉潔為民的好干部。同時,廉潔文化有助于形成清正的社會風氣,一個腐敗的黨和政府必定會使整個國家和社會烏煙瘴氣,反之,廉潔的政府和正面的家風家教會使整個國家和社會氣正風清。最后,廉潔文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人民群眾道德高尚,領導干部清正廉潔,官民關系和睦融洽,必然會造就良好的社會氛圍。人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人民至上”的理念得以踐行,因此,廉潔文化是堅持人民至上的重要表現。
3.2?是跳出“歷史周期律”兩個答案的思想指引
1945年7月,毛澤東與黃培炎在“窯洞對”中形成了跳出歷史周期律的第一個答案——讓人民來監督政府。70多年后,習近平總書記根據新時代以來新的實踐,又提出了跳出歷史周期律的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兩個答案均從時代出發,深化了我們黨對封建政權難以擺脫歷史周期律宿命的認識。“第一個答案”看到了缺少人民的監督,歷史周期律的魔咒就難以擺脫;“第二個答案”認識到封建政權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封建王朝盛極而衰、農民起義軍先勝后敗,一個共同的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無論是從客觀因素出發,還是從主觀角度思考,兩個答案中都蘊含廉潔文化思想,由廉潔文化所指引。無論是“讓人民監督政府”,還是“自我革命”,這兩個答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把權力關進籠子里,讓權力在一個有制約監督的環境下運行,凈化政治生態,筑牢思想底線,規范權力運行,糾其出發點,則是避免貪污腐敗及其他影響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事情發生,因此,兩個答案均受到廉潔文化的影響,廉潔文化成為兩個答案的重要思想指引。
3.3?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基礎
縱觀黨的百年歷史,廉潔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先進性本色的重要原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廉潔文化是我國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古代開始流傳至今,并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發展創新。如今,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變化、新趨勢、新機遇,一個稱職的領導集體和穩定的社會環境尤為重要。古今中外,許多政權都因缺少廉潔而腐敗,因腐敗而最終走向滅亡;許多國家也因為缺少廉潔而社會風氣敗壞,最終走向衰敗,因此,廉潔文化為社會穩定發展和良好運轉提供了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4?結語
中國共產黨的廉潔文化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并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創新,在不斷創新發展中展現出繼承性、開放性與實踐性。在新時代,廉潔文化逐漸顯現出其新的時代意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再反復強調,反腐敗斗爭關系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在未來的工作中,要持續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將廉潔文化貫徹于社會的方方面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許淑賢,郭瑾.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的深刻內涵、豐富內容和顯著特征[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22,(05):1012.
[2]宋重軍.社會主義廉潔文化內涵、特征及功能新探[J].大學教育,2020,(01):128130.
[3]唐賢秋.中國共產黨廉潔政治百年探索:動力、歷程與啟示[J].唐都學刊,2021,37(0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