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寧遠 瞿冬云
摘?要: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共產黨歷史這一主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探究具有新時代特色的黨史研究體系構建了系統的理論框架。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是以堅持黨史“必修”且“常修”為價值導向,黨史使人“明理”且“增信”為目標要求,黨史史實、精神、方法三位一體為主要內容,資政育人為基本功效,強化黨性修養,增進人民福祉為根本目的。深入研學習近平關于中共黨史的重要論述,對于堅定信仰信念,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中共黨史;以史鑒今
中圖分類號:D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05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學習歷史和黨的歷史的重要性。“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并在許多重要場合對“為何重視黨史、誰來學黨史、何為黨史、怎樣用黨史”等系列問題作出重要表述及指示批示,形成了以中共黨史為主題的新觀點、新論斷和新思路。對習近平關于中共黨史重要論述的系統梳理與研究,不斷強化中共黨史在新時代的地位與價值,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對于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走好“趕考”之路具有重大意義。
1?價值導向:黨史是“教科書”和“必修課”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從考察歷史和回顧往事中探索發展密碼是我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成功經驗之一。習近平總書記重視中共黨史,并將黨史定義為“教科書”及“必修課”,究其根本在于認真學習和系統研究中國共產黨歷史既是一項重大的理論問題,更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命題。
首先,回顧百年征程,是與歷史虛無主義作斗爭的需要。中國共產黨歷經百余年篳路藍縷帶領中國逐漸步入世界舞臺中央,但歷史虛無主義之風一度甚囂塵上。歷史決不能被篡改,我們要從中共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堅定的歷史自信站穩政治立場,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從歷史經驗中吸取教訓,充分發揮中共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從理論上保持對唯物史觀的清醒認識,從而在行動上積極抵制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傾向,自覺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穩定。
其次,筑牢理想信念,是守初心擔使命的需要。一百年以來,一代代共產黨人運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真理奮勇拼搏、攻堅克難。研究中國共產黨歷史就是從光輝斗爭歷程中體悟愛國主義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無怨無悔,以及“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堅定執著克服前進道路中的“婁山關”“臘子口”,以實際行動做中國共產黨的忠實維護者,將愛黨與愛國的深厚情懷匯聚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奮進動力。
最后,推進自我革命,是加強新時代黨建工作的需要。中共黨史是我黨百年自我革命的歷史。中國共產黨能夠成為擁有近1億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對自身的革新和提高,始終堅持自我革命的斗爭精神,勇于從嚴管黨治黨,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勇氣強化黨的建設,維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帶領中華民族邁進新的發展階段。實踐證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向前推進的一大法寶,這也是我們黨通過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律”的可貴經驗之一。
2?目標要求:黨史是“清醒劑”和“營養劑”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回望百年路,勤勉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在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里發掘解決現實問題之道,從而以光榮的傳統,優良的作風匯聚奮進力量,以實踐的創造、歷史的經驗激發發展智慧,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有效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將黨史學習的目標要求高度概括為“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四個方面,下達了黨史學習教育動員令,為黨史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指明了行動方向。
首先,學史明理,加強理論武裝。中國共產黨歷經百余年由弱變強、由“簡”到“巨”的成長,歸根結底,在于黨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在于持續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信、崇德、力行”的先決條件是“明理”,足以凸顯理論學習的重要意義。從百年黨史中深刻體悟黨的領導的歷史必然,真切體會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的真理性與實踐力,鍥而不舍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以黨的智慧和品格指導實踐工作順利展開,書寫好百年大黨新起點上的全新歷史。
其次,學史增信,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百年黨史中的得失經驗啟示我們:堅持從黨史中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信心。面對復興使命及激蕩的內外環境交織交鋒,我們更需從黨史中汲取勇氣,尋找動力,牢筑信仰之基,凝聚信念、信心之力,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奮斗精神踐行對黨和人民的忠貞誓言。
再次,學史崇德,傳承紅色基因。共產黨人立德,突出表現為將“明對黨忠誠之大德、守造福人民之公德、嚴于律己之私德”的紅色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和人民的思想。紅色歷來是中國共產黨最為鮮明的底色,紅色基因中更是蘊藏在中國共產黨生生不息的紅色血脈中,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力量。在前進道路上,要以道德力量來贏得民心,加強黨員干部道德素養來提升全黨的精神境界與道德水準,大力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不斷鑄就屬于新時代的忠誠之魂、赤子之心、高貴品德。
最后,學史力行,立足學用結合。“明理”是前提,“增信”是保障,“崇德”是動力,“力行”則是檢驗真學真懂的標尺。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更是強調“力行”要致力于黨性、為民、發展三個方面。黨員干部應在偉大建黨精神的指引下,強化先鋒模范意識,摒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在說實話、做實事,真抓實干、腳踏實地中錘煉黨性修養,在新發展階段始終立足人民需求,增強危機意識與抵御風險的能力,把握發展大勢,破解發展難題,并通過創新培育發展動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強。
3?主要內容:史實、精神、方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新時代中共黨史的重要地位及意義,創造性地對中共黨史的具體內容進行了歸納總結。正確認識中共黨史中的客觀史實,積極發揚中共黨史中的偉大精神,科學運用中共黨史中的分析方法,才能準確厘清歷史脈絡,把握歷史發展脈搏,吸取歷史正反經驗,激發奮進強大動力。
首先,尊重客觀史實。正確、科學地評判黨史中的客觀史實,對我們在黨的斗爭歷程里找到成功竅門,吸取歷史經驗開拓前行,領悟中國共產黨在新征程中帶領人民開創美好未來的必然性大有裨益。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述指引我們深刻領悟黨史中的重大事件、會議的地位作用,科學評價黨史中的重要人物,正確理解黨史中的重要文件。系統性總結歷史過往,集中體現了黨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覺,也為我們加強思想引領、匯聚共識,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以長遠的眼光反思過去、把握未來提供了理論指導。
其次,傳承偉大精神。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偉大事業孕育出了許多具有代表意義的偉大精神,這些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歷久彌新,跨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從未褪去其鮮紅底色。他們集中體現了我們黨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優秀品質,交融在中華人民的血脈里。我們要從百年黨史中感悟偉大精神的重要力量,以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動力源泉發揚偉大精神,大力弘揚以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為主體的中國精神,賡續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最后,掌握科學方法。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待黨史,不僅關乎百年大黨的前途命運,更關系到民族與個人的未來發展。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看待黨史,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運用科學的大歷史觀在歷史長河和時代浪潮中探究發展規律,探尋發展方向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的黨史工作研究方法,也為我們在新時代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正確看待黨的歷史問題及發展脈絡,積極抵御和防范化解國內外意識形態領域的潛在危險提供了正確研判方式和全新方向指導。
4?基本功效:資政育人,賡續傳承
學者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敗。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斷對如何合理讓中共黨史閃耀時代光芒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們更要注重發揮中共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堅持將中共黨史中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在回顧過去中照亮現在,在回溯源頭中開創未來。
首先,發揮中共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中共黨史的教育和研究的首要功能就是資政教化和鑄魂育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共黨史資政教化功能的重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總結歷史經驗,在對歷史的繼承中不斷創新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全新理念,同時將具體實踐落實到具體的人來執行,發揮黨史鑄魂育人的作用,將政治認同與精神陶冶有效結合,提高黨員干部及群眾的政治素質及歷史覺悟,更好地貫徹落實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
其次,推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開展。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是黨推進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徑,是為了更好地從歷史中總結經驗,鞏固成果,增長智慧,提升斗志。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在“常”和“長”上下功夫,強調學習的規范性和效果的持續性,緊抓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特點,努力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深入開展,促進在全社會開展學黨史、知黨史、用黨史的良好風氣。
最后,傳承中共黨史中的紅色基因。紅色基因孕育于艱難困苦的革命時期,積淀于偉大革命精神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紅色地標、視察人民軍隊、地方調研、重要會議等許多重要場合上都強調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性。在新時代,我們要堅持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在偉大建黨精神為動力的精神譜系的指引下,在紅色資源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保持昂揚的革命斗爭意志,讓紅色基因融入人民的奮斗過程,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強大精神動力。
5?根本目的:強化黨性修養,增進人民福祉
述往事,知來者。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揮中共黨史在優化史料研究工作,提升黨內作風修養,惠及民生福祉過程中的重要引領作用,其重要論述也讓廣大黨員干部及群眾對歷史與現實保持清醒的認知,努力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將歷史經驗與現實實踐緊密結合,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奮勇拼搏。
首先,貫徹落實“黨史姓黨”原則。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運用黨性原則研學黨的歷史,指出以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敏銳的歷史嗅覺看待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的重大問題,以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維護黨史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在新時代將黨史工作研究好,就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堅持學用結合、學用相長,增強“黨史姓黨”的思想自覺;要牢固樹立科學的黨史觀以錘煉意志、站穩立場,增強“黨史姓黨”的政治自覺;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黨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增強“黨史姓黨”的行動自覺。
其次,不忘初心,強化黨員干部黨性修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數次在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及大會中強調黨史學習的重要性,黨員同志尤其是領導干部要起表率作用,運用唯物史觀與正確的黨史觀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新的養分來指導實踐,形成一級帶一級,全黨一起學的良好風氣,以這種方式磨礪各級領導干部的政治素養,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提升他們的黨性修養,保持良好的政治定力,始終以純潔的政治覺悟,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滿懷信心踏上新的征程,開創新的時代,在新道路上獲得輝煌的成果。
最后,擔當使命,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習近平關于中共黨史的重要論述作為系統的科學理論強調從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出發,始終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旨在提醒我們的黨員干部時刻銘記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重大意義,在繼承發揚“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的經驗做法基礎之上持續深入基層,踏入田間地頭,敢抓“燙山芋”,勇啃“硬骨頭”,真心實意解決人民“急難愁盼”的基層困難,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感、歸屬感。
6?結論
習近平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論述內涵深刻、目標明確、特點鮮明,具有深邃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在新時代,我們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發揮偉大精神的內生動力。我們要學習好、發揚好和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共黨史重要論述精神內核,并以此指導具有新的時代特色理論研究和治國方略。
參考文獻
[1]鄒煥梅,李巍萌,張廣彬,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探析[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22,(05):5658.
[2]蔣英文,徐方平.習近平關于黨史重要論述蘊含的方法論探析[J].學習與實踐,2021,(07):1218.
[3]李卓.習近平關于學習黨史國史重要論述的四重意蘊[J].鄧小平研究,2021,(01):8597.
[4]徐梓碩,曲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18):144145.
[5]盧日娜.習近平新時代黨建思想的理論創新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34):9697.
[6]胡倩,王文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要樹立大歷史觀的重要論述[J].現代商貿工業,2021,(36):98100.
[7]范雪萍.中國共產黨黨史學習研究綜述[J].現代商貿工業,2022,(18):149150.
[8]王心如.百年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16):18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