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婷

7 月20 日,重慶山城巷
繁華的現代化都市中,鋼筋混凝土澆筑起一座座城市摩登“森林”?!吧帧笨p隙間,一條條充滿煙火氣的后街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
近幾年,后街這個概念火了,它與主街相對,主要指商業中心內部或周邊的支路。不同于集聚著大型商業綜合體和高端消費品牌的城市主街,后街是火熱的、接地氣的,這里的消費業態多元、創新、蘊藏文化基因。在各地全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后街正逐漸成為拓展城市消費空間、滿足不同圈層消費新需求的主要承載地,和城市主街一起形成互補互促的經濟發展模式。
后街為何吸引消費者目光?后街經濟如何脫穎而出,對城市生態有何影響?如何因地制宜推動城市后街建設?《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從重慶、上海、成都等地的后街小巷中找到一份答卷。
漫步在山城重慶別具特色的后街小店間,記者發現,相較于“店長”“經理”,這里的年輕創業者們更愿意稱自己為“主理人”。走進位于渝中區小黃樓街區的一家集咖啡館、中古包買手店、展覽館于一體的小型藝術空間,主理人陳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比起短期盈利,很多和她一樣的主理人更注重價值觀的實現?!拔屹u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p>
2022年10月2日,在千年古鎮磁器口后街的古戲樓廣場,漢服愛好者進行漢服展示( 唐奕/ 攝)
重慶主理人商業聯盟會長易稚認為,凡是帶有強烈個人標簽、賦予品牌靈魂的非標準化商業品牌創始人,都可以稱為主理人。
主理人商業正是后街經濟的一個縮影。擁有花椒味拿鐵的特色咖啡館、集融合菜式與酒吧為一體的餐酒吧、不定期舉辦脫口秀的防空洞酒吧……主理人們用新潮而富有創意的方式,將玩樂、文化、藝術、消費等融為一體,在后街小巷里打造出多元、定制化、靈活的新消費模式,吸引大批消費者涌入街巷,后街逐漸走向臺前。
業內人士表示,后街經濟模式是對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紐約第五大道等國際頂級商街的借鑒、吸收和總結,是指利用后街打造特色商業和品牌,集聚多元業態,與商業中心主干道的業態形成互補互促發展格局的經濟發展模式。
實際上,后街小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城市發展忽視。國內對后街經濟的討論始于2018年發布于上海的《靜安區南京西路后街經濟戰略規劃》,該規劃首次提出將后街作為主街功能的延伸、拓展與互補的承載區,協力打造大都市中心區完整商業生態系統。在此之前,相關討論中多以“特色商業街區”模糊概括這些城市街巷,一些如今的知名城市后街甚至是當地人口中的“老街”“破街”。
“后街經濟走紅,本質上是消費者日益多元的消費需求被滿足?!敝貞c工商大學副校長李敬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逐漸同質化的商圈主街已經飽和,難以釋放更多吸引力,隨著追求個性的新興消費者崛起,亟待新消費空間的出現,推動新老消費空間形成新的競合關系。
在上海地標性后街武康路,武康大樓、羅密歐陽臺等歷史保護建筑成為熱門打卡地。注重消費氛圍、追求有質感的生活消費內容和消費體驗,新興消費者的需求在后街得到滿足。在位于重慶市江北區的新晉網紅戴家巷,原先空置的臨崖空間被打造為特色后街,如今入駐商家已達46戶;端午節期間,渝中區山城巷、戴家巷等特色后街銷售額同比增長超70%。背靠城市中心商圈的后街正連點成線,將商圈勢能轉化為消費動能。
只有將物質空間更新與新經濟、新模式相結合,后街經濟才能打開商業新想象,實現從“單一消費”到“豐富的文化與空間消費”。
臟亂差、棚戶區、交通擁堵,回憶起多年前的山城巷,渝中區居民尹長華搖了搖頭說:“那時,這一片都是矮房子、破房子?!鄙倘Φ母邩谴髲B與這里的棚戶區形成鮮明對比。許多建筑文物也隱藏在后街中,無人問津。
曾經,多數后街蒙塵于城市化發展進程,可利用空間尚未厘清,難談發展后街經濟。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開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決定在北京、重慶、南京等21個省區市開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在重慶渝中區,當地將后街小巷改造升級為特色商業街區,對改造面積達2000平方米或街巷長度達150米且符合相關條件的改造工程,給予總額不超過500萬元的扶持。
“隨著城市更新帶來環境改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補齊、市政基礎設施改造,此前因居住環境惡劣而搬離的居民陸續回流后街。”渝中區城管局黨委副書記任化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渝中區還深入挖掘老街巷的歷史、人文要素,盡可能保留老街的形制、肌理、空間環境,留住城市記憶。
通過城市有機更新,后街的歷史文化想象力被進一步挖掘,推動后街經濟迅速崛起。山城巷被稱為重慶的“建筑博物館”,明清時期的石朝門,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筑厚廬、法式教堂等齊聚于此。在山城巷改造過程中,不僅歷史建筑“修舊如舊”,原先居民開設的燒餅鋪、熨斗糕鋪、老茶館和火鍋店等都被保留了下來,最大程度還原老重慶風貌和生活。
與城市更新相輔相成的后街經濟,天然帶有豐富的社區元素。廣州荔枝灣畔,坐落著嶺南古村泮塘五約,它完整地保留了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樸素風貌特征。微改造后的泮塘五約街巷,既留下了原住民,又引入藝術家工匠作坊、新青年藝術創作工作坊等業態及相關外來從業者。據介紹,廣州成立了泮塘五約“共同締造”委員會,充分了解居民的實際意愿與需求,將自下而上的公眾參與納入政府決策機制。
在城市后街,商業與慢生活水乳交融。在山城巷,67歲的住戶周英碧退休后開了家“周姐小吃店”,賣冰粉、涼蝦、小面、酸辣粉等小吃,向來山城巷拍照打卡的游客講述這里的故事。據介紹,山城巷采取共生、共建、共長、共融的社區自治模式,目前已入駐商家53戶,文創商家占比30.2%。
“以前,這里房子一個月1500元都沒人租。改造后人氣足了、商業發展起來了,一些居民反而不想租出去,而是自己進行更新改造,開設特色小店。”戴家巷居民張阿姨說。
只有將物質空間更新與新經濟、新模式相結合,后街經濟才能打開商業新想象,實現從“單一消費”到“豐富的文化與空間消費”。在業內人士看來,后街與主街形成互補互促發展格局,首先要打造差異化、多元化的后街IP。
誕生于民國時期的重慶小黃樓曾為抗戰時期交通銀行辦事處營業部舊址,如今成為特色IP品牌的聚集地。小黃樓街區項目總監李春燕介紹,小黃樓改造之初,許多主理人都想入駐,但是他們對品牌有十分嚴格的篩選標準。入駐小黃樓的11家店鋪個個特色鮮明,在各自細分市場上獨樹一幟,諸如重慶第一家咸奶油店、重慶第一家集齊國內外50多位插畫藝術師的插畫店、重慶第一家以泰國蘇梅島美食為主的泰餐店等。

6月12日,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北門(林善傳/ 攝)

上海著名老建筑武康大樓吸引市民和游客打卡拍照
用商業提升社區價值,不僅僅要打造品牌聚集地,更要打造品牌發源地、孵化地。成都創新品牌孵化中心主任吳麗娟介紹說,從2019年到2022年,成都發展的“首店”每年平均增長50%,目前已有2000多家首店,其中新消費類首店發展速度非???。在川渝地區,本土品牌活躍,且有極強原創力。
36氪的一個基于上千名消費者的調研發現,街道“商業味”太濃是影響消費者回頭率的主要因素。后街應努力找尋文化與商業的結合點,以城市“煙火氣”彌合“商業味”。
除了差異化打造,后街經濟持續發展還需建立起長效機制。李敬等專家認為,應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深入調研后街的總量、規模、業態分布、產權歸屬,對存量特色后街的發展進行規劃重塑,明確“一街一景一特色”。建議相關部門可學習借鑒國際高水平后街管理模式,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項目審批、經營許可和運營管理制度,做好市場和個人產權商鋪的引導、服務和管理。
越來越多的消費城市以白皮書、發展戰略等文件形式總結后街經濟發展,規劃后街培育進程。近期發布的《渝中區后街經濟發展白皮書》就公布了10條潛力后街,將進行新一輪改造和開發。渝中區商務委黨委書記、主任江南表示,后街要與主街共享流量,而非爭奪流量,“落實各街巷定位與業態規劃,最終形成連點成片的消費生態圈”。
在后街打造過程中,各地還特別注重形成共創生態,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負責重慶九龍坡民主村后街打造的重慶嘉華實業董事長杜斌建議,在后街更新、城市更新中,政府是整個項目的主導,但是運營中政府不應介入得過深,要“走得攏、站得開”,留下的空間讓商家和主理人自主發揮、創造更多內容,讓商家通過行業協會自發有序地共創生態。
“后街是一個城市最豐富的微表情?!苯险J為,后街商業的價值追求,是讓有趣的靈魂通過價值和格調的傳達和傳播,讓新的消費者在城市“縫隙”里沉浸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