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 孫聰
摘?要:本文利用我國2006-2018年的投資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孔子學院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后的經貿促進作用差異。結果顯示: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前,孔子學院通過緩解制度風險和縮短文化距離的方式,顯著促進我國向相關國家的直接投資;之后孔子學院在縮小文化距離方面的作用被弱化;這是由于“一帶一路”倡議豐富了我國與域內國家的文化交流渠道,從而降低了孔子學院在文化交流領域的相對地位。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孔子學院;對外直接投資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20
對外直接投資(OFDI)必然伴隨著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因此文化因素對OFDI的影響重要而深遠。經過近20年的發展,孔子學院已經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目前,已有不少學者關注到孔子學院在文化傳播之外可能具有的潛在經濟效益。例如連大祥(2012)的研究證實了孔子學院的經貿促進作用,并且發現這種促進作用之于發展中國家更為明顯;謝孟軍(2017)在使用了更新的數據并且控制住內生性的影響后,同樣發現文化“走出去”產生了顯著的投資推動效果;陳胤默等(2017)將目光聚焦于“一帶一路”國家,發現留學吸引力可能是孔子學院投資促進作用的一個潛在的中介渠道。在前人基礎上,本文著重關注孔子學院投資促進作用的影響渠道,并且檢驗了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孔子學院投資促進作用削弱的原因,從而在實證領域豐富了有關“一帶一路”倡議和“文化走出去”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研究。
1?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孔子學院與對外直接投資
首先,孔子學院幫助東道國民眾不出國門即可接受免費的漢語教學服務,有助于降低我國企業在跨國經營中面臨的語言溝通成本。
其次,文化層面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消弭文化壁壘的負面影響,提升東道國民眾對我國的信任水平,為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最后,孔子學院的設立是雙方政治互信的信號,有助于降低中國企業在投資時對東道國非經濟風險的擔憂。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1:孔子學院的設立將促進我國向該國的對外直接投資。
1.2?孔子學院與制度和文化距離
東道國制度環境存在欠缺的背景下,孔子學院的設立首先是雙方政治互信達到一定程度的標志;其次,孔子學院作為一種半官方的國際合作平臺,也為中國與東道國之間進行信息傳遞和交流溝通提供了新渠道。因此,孔子學院的設立可以為我國企業在制度質量較差國家的投資經營提供一重額外的保障。
另外,倘若兩國文化距離較小,那么東道國民眾只需短時期的接觸和學習即可理解中華文化的邏輯和魅力;反之,倘若兩國文化距離較大,那么來自異域的中華文化在當地很有可能會因宗教信仰、歷史傳統等原因而面臨短期內無法彌合“文化折扣”現象,從而降低孔子學院能夠產生的經貿促進作用。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2:東道國制度質量越低,孔子學院的對外直接投資促進作用越大;中國與東道國的文化距離越近,孔子學院的對外直接投資促進作用越大。
1.3?“一帶一路”與孔子學院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到2018年,我國與有關沿線國家共簽訂76個雙邊文化,旅游合作文件,并組建絲綢之路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圖書館、美術館聯盟,為促進沿線國家文化領域的互聯互通和跨區域合作開辟新的通道。此類“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工程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其所涉及領域遠遠超出孔子學院業務范圍,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與相關沿線國家激增的文化交流方式降低了孔子學院在中國文化“走出去”中的相對地位。因此,我們提出:
假說3:“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孔子學院對我國向沿線國家海外直接投資的促進作用反而下降。
2?實證分析與結果
2.1?模型設定
本文以投資引力模型為基礎,檢驗孔子學院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為檢驗假說1和假說2,本文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LnOFDIit=β0+β1CIit-1+β2Culnessi+β3INSTit-1+γ4Cntlit-1+λi+φt+εit
在上述方程中,LnOFDIit為因變量,表示第t年我國在東道國i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對數;CI為孔子學院數量,Culnessi是東道國i與中國的文化相似度,INSTit表示的是東道國i在第t年的制度風險水平;Cntlit是控制變量,λi是國家固定效應,φt是年度固定效應,εit是隨機誤差項。為了降低同期相關性的影響,關鍵變量和控制變量均取滯后一期。
本文實證研究所需數據分別來自《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孔子學院年度發展報告》、世界銀行WGI、WDI數據庫,以及荷蘭學者Hofstede個人網站,樣本期為2006-2018年。
2.2?孔子學院的投資促進效應
表1匯報了模型(1)的估計結果。由表1第(1)列可以看出,變量孔子學院的系數為正,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表1的第(2)、(3)列為在模型(1)中添加了文化相似性和東道國制度風險指標的估計結果,驗證了假說1的預期。即在東道國的經濟、文化和制度等特征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孔子學院對于我國企業向相關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產生了顯著的促進作用。
由表1第(4)列的估計結果可知,在其他條件既定的前提下,東道國與中國的文化相似程度越高,孔子學院對我國向該國投資的促進作用越大;第(5)列的估計結果意味著,東道國制度風險越高,孔子學院所發揮的投資促進作用反而越大。并且上述作用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上述結論印證了假說2的理論預期。
2.3?“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與孔子學院的投資促進效應
為驗證假說3,本文以海外中國文化中心作為我國其他文化推廣渠道的代理變量,檢驗我國在相關國家豐富的文化交流活動是否降低了孔子學院的OFDI促進作用。依據是否建有中國文化中心,本文將“一帶一路”國家分為有中國文化中心和無中國文化中心兩組,并且以非“一帶一路”國家作為對照組再次估計,結果匯報于表2。表2第(1)列中,三重交互項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這意味著,相較于非“一帶一路”國家,孔子學院在沒有設立中國文化中心的“一帶一路”國家仍然產生了顯著的投資促進作用。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表2第(3)列中,三重交互項并不顯著,即相較于非“一帶一路”國家,孔子學院在設有中國文化中心的“一帶一路”國家中并沒有發揮出顯著的投資促進作用。這印證了假說3的預期,即以中國文化中心為代表的其他文化交流平臺和渠道部分地替代了孔子學院在文化傳播領域的作用,而在那些仍舊以孔子學院為主要文化交流平臺的國家,孔子學院仍然產生了顯著的投資促進作用。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學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地位的相對下降并不意味著孔子學院文化推廣作用的下降,相反,這是“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建設工程全面發展的結果。
3?結論與對策建議
本文利用中國2006-2018年向151個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作為文化推廣機構的孔子學院對我國海外直接投資所產生的促進作用。研究發現:
首先,孔子學院的設立顯著促進了我國向相關國家的直接投資,并且這種促進作用在與我國文化相似度越高的國家或者制度風險越大的國家越強。這意味著孔子學院可能在高制度風險國家為我國的海外投資提供了額外保護,并且在縮短文化距離方面發揮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并沒有加強孔子學院在相關沿線國家的投資促進作用,這可能是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民心相通工程豐富了中國與域內國家的文化交流渠道,降低了孔子學院在文化“走出去”領域的相對重要性。在以孔子學院為主要文化交流平臺的“一帶一路”國家,孔子學院的投資促進作用仍然顯著。
基于上述結論可以得出如下啟示:
第一,不應低估文化距離在文化推廣過程中的阻礙。對于與中華文化差異較大的國家或地區,需要注重孔子學院在當地辦學模式的創新,加強與當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盡量降低文化壁壘的負面影響。
第二,為更為有效地發揮孔子學院以文化“走出去”帶動資本“走出去”的作用,對于設置在制度質量較差國家的孔子學院,其定位不應僅僅作為中華文化的推廣機構,還應注重將其建設成為兩國官方或民間友誼發展趨勢的風向標,從而為國內企業到高制度風險國家投資提供額外的信息參考。
第三,隨著“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工程的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往渠道日漸豐富,因此雙方經貿關系的緊密聯結愈發成為雙方民心相通的發展結果而非刻意追求的目標。因此,孔子學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辦學初衷可以向單純的語言文化交流回歸,同時這也將有助于打消一些國家對孔子學院文化交往角色的質疑。
參考文獻
[1]連大祥.孔子學院對中國出口貿易及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2,26(01):8898.
[2]謝孟軍.文化“走出去”的投資效應研究:全球1326所孔子學院的數據[J].國際貿易問題,2017,(01):3949.
[3]陳胤默,孫乾坤,張曉瑜,等.孔子學院促進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嗎——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板數據的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7,(08):8495.
[4]祿書果,譚恒.“一帶一路”視域下河南高校建設海外分校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18):4244.
[5]魏曉雅,駱飛洋,徐劍鳴,等.“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一體化服務平臺商業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2,(2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