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秋利 李玲 劉丹 吳雅婷 張璐媛 張艷
摘?要:抖音短視頻基于UGC模式的引入使得“人人皆媒”,短視頻的受眾廣泛,對高校的課堂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融入新媒體信息化的課程的線上輔助教學作用日趨顯現,以學校工科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基于UGC模式對有機化學課程抖音輔助教學方案進行設計并實踐,探討了基于UGC模式抖音教學助力有機化學輔助教學的利弊,旨在進一步改善高校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抖音;有機化學;輔助教學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33
伴隨移動互聯網的深入發展,用戶的信息需求逐漸碎片化和移動化。短視頻發展成社會信息內容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充當社會信息傳播主要角色。UGC(User?generated?Content)作為一種用戶使用互聯網的新方式指用戶生成內容,用戶既是平臺內容的傳者也是平臺內容的受者。即由原來的以下載為主變成下載和上傳并重,是伴隨著以提倡個性化為主要特點。抖音短視頻平臺基于?UGC?模式引入使得“人人皆媒”成為現實,且迅速在同類短視頻平臺中獨占鰲頭。
短視頻的受眾全網的覆蓋率一路攀升,截至2022年6月手機網民用戶規模達到10.47億,用戶媒介使用習慣趨向終端化。智能手機廣泛普及,移動短視頻憑借其技術新穎,內容多樣等特點迎合了大學生社交化,碎片化和視頻化的閱讀需要,作為學習能力較強,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自由度大的大學生使用短視頻社交、生活、娛樂、學習已呈常態化趨勢。將移動短視頻社會性自適應學習的模式與課堂教育相融合,引入UGC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構建基于UGC模式專業基礎課程移動短視頻學習平臺,踐行學生教師的“資源共享、課程共建,項目共振、價值共生”策略,實現高校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探索,知識傳播途徑廣度和深度的提升,優化教育效果成為已成為當下高校教改的熱門方向。目前已有依托抖音短視頻為載體融入高校體育、音樂、美術、新聞傳播學等學科“融合教育、系統育人”模式的改革的初探,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抖音已成為短視頻應用的重頭平臺,在用戶數量,用戶范圍和用戶黏度三個維度均是佼佼者,且零零后大學生作為網絡土著,成為抖音的主力用戶。在抖音的用戶中,高校大學生因文化層次較高,對信息和新技術的易接受成為抖音的一個很大的用戶。東南大學成賢學院作為一所本科應用性較強的院校,對化工與制藥類專業學生的培養以實踐能力為主,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機化學作為該專業一門核心基礎課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難度較大,學生普遍反映知識點繁雜且抽象,有機化學的課程改革也一直是研究的熱點,本文嘗試結合師生共建的原則,基于UGC模式將有機化學課程知識以有趣有料的短視頻的方式助力有機化學線下輔助教學,以期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獲取較好的學習效果。
1?基于UGC模式有機化學課程抖音輔助教學設計
選取學院制藥工程專業基礎課有機化學作為試點研究對象,采用“互聯網”“移動應用”等技術手段,首先對學院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移動短視頻閱讀和觀看情況學情調研;其次基于UGC模式的“師生共建,價值共生”有機化學移動短視頻資源內容的進行設計,編排和剪輯,實現對教學資源的定制化、結構化、共享化、移動化、碎片化、互動化操作,構建有機化學移動短視頻學習平臺;最后通過對視頻傳播、用戶反饋及對本課程整體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影響的評估分析,逐步迭代和完善平臺應用,獲得試點專業的應用數據進行持續性改進分析,以此推動新媒體時代基于UGC模式專業基礎課程移動短視頻學習平臺構建策略研。
2?基于UGC模式有機化學課程抖音輔助教學實施
2.1?對學院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移動短視頻閱讀和觀看情況背景調研
基于了解當代大學生移動短視頻觀看習慣和有機化學移動短視頻的需求的目的,對學校制藥與化學工程學院的學生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參與問卷有132人,調查結果分析總結如下:
本次調查參與人員主要是針對有機化學課程有學習需求的特定人群,涉及大一到大四四個年級,其中大四和大一占比較少,分別占比526%和614%,大三和大四占比為2193%,大二是主體人群,占比為6667%,這與有機化學課程主要的開設對象是大二學生有關,參與人群雖然樣品不是特別充足,但是基本可以反映課題調研的目的。
調查結果顯示喜歡觀看短視頻的學生占比9015%,僅有少數不喜歡觀看短視頻,且學生觀看短視頻的頻次非常頻繁,基本上很多空余時間都花在短視頻觀看上,通過調查顯示平均每天觀看視頻超過4小時占比701%,觀看1小時以下僅占比102%,從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最常光顧的短視頻平臺主要有三個分別為:抖音占比6061%,B站5455%以及小紅書3106%,抖音和B站成為當代大學生娛樂學習和工作的最具吸引力的兩大播放平臺。喜歡觀看的視頻類型主要集中在搞笑類,生活技能類和娛樂八卦以及知識學習類四大的模塊。
對于有有機化學學習需求的人群來講調查結果顯示,對有機化學移動短視頻持支持態度的,占比9824%,對有機化學短視頻的受歡迎的內容種類較多,涉及有機化學藥品安全知識,生活中的有機化學小知識以及考研真題,化學名人故事,視頻的長度不宜太長,在1~2分鐘的時長最受歡迎,然后的更新頻次能越快越好,基于該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基本可以鎖定后期移動短視頻制作的方向。
2.2?基于UGC模式師生共建有機化學移動短視頻資源設計開發研究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新媒體強大的娛樂環境之下,多才多藝,以授課教師為主導,發揮當代大學生優秀音樂、文體等高素養,引導學生以有機化學為專業背景基礎,制作有機化學課程的先導材料,有機化學名人史事,有機化學生活應用,行業經典案例分享,課后習題分享,有機考研經歷分享等,集知識娛樂與一體的短視頻設計錄制和剪輯,提升學習興趣和綜合素養。
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當代大學生文藝信息素養突出的特長,結合有機化學領域的有趣又有料的資料來制作或剪輯符合各自興趣和性格特點的視頻資源,制作視頻資源內容主要集中在7個模塊涉及前沿熱點、名人故事、奇聞趣事、生活應用、行業經典案例、官能團有機代表化合物和作業習題講解共計185份趣味視頻資,視頻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視頻的時長控制在1-3分鐘范圍內,視頻的內容均是結合當下有機化學學習的痛點,讓枯燥難懂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同學喜聞樂見的幽默、搞笑,結合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網絡行化,“碰瓷”知名熱點事件,結合學生自己的思考和主觀能動性由學生制作完成,取之于學生,用之于學生。在學生的交際圈內可以迅速傳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相關的行業知識。
2.3?基于UGC模式有機化學課程抖音輔助教學實施情況
選取有機化學課程教學為應用背景,在抖音創建了相關賬號,并不定期上傳投放制作好的視頻。從2021年上線以來主要面向學院2020級和2021級化工與制藥類專業學生的有機化學課程線上輔助學習電子資源。任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下觀看該平臺的短視頻,并對視頻的內容進行轉發和討論和評論。
從部分后臺觀看的數據可知,有些視頻的播放次數近2000次,最少的播放次數也接近100次,說明該有機化學移動短視頻平臺還是可以很好地吸引目標對象,達到了預期建立的目的。從同學對投放視頻的訪問記錄可知有趣是第一閱讀要素,排名靠前的幾個視頻同時具備了趣味性、知識性、簡短性與一體的特征,尤其是趣味性尤為突出。結合當下研究熱點,如時下熱門的食品安全問題,火爆全網的“黑科技”的主要添加劑三花淡奶的成分和原理的科普。再比如當下俄烏沖突中的能源問題引出有機化合物家族的能源“重臣”,有些同學通過侯德榜制堿法的短視頻科普,了解了它的簡單工藝,感嘆國人科學家的聰明才智,深刻體會了有機化學應用的神奇,在這些針對性的視頻閱讀中,有人收獲知識,有人收獲信念,有人收獲技能,特別是對專業認同感獲得極大的提升。
將學習平臺應用于教學實踐一學年后,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了學習平臺學習效果的調研工作。樣本數為180,其中56%的受訪者為大三學生,22%為大二的學生,大一和大四的學生分別為11%。
在這180份樣本中,其中有72%的同學有過觀看該有機化學短視頻移動短視頻平臺學習經歷;但有67%的同學認為可以從該抖音平臺上獲取有益的知識,有5%的同學認為該有機化學移動短視頻觀看的收益不大;在對于抖音移動短視頻學習平臺需要推送哪些內容的調查中,有89%同學表示最喜歡的內容為有機化學在生活中應用的案例,78%的同學表示喜歡有機化學領域的奇聞趣事,58%的同學對有機化學領域行業經典表達了興趣,有64%的同學表示需要補充推送的內容為課后習題與參考答案,83%的同學表示需要推送考研熱點和重難點習題講解,還有11%的同學表示可以推送歷年的有機化學趣味試驗;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運行一年的有機化學移動短視頻抖音學習平臺學習還未完全成為同學們的線下學習工具,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學習平臺剛建立提供學生和老師對平臺的應用還不夠。
3?基于UGC模式有機化學課程抖音輔助教學的思考和建議
在建設和推廣基于UGC模式的有機化學抖音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師生接受習慣于這種虛實結合的學習方式,根據兩年多來的項目實踐,有以下三點關于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思考和展望。
(1)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的認知行為、學習方式、學習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基于移動短視頻助力有機化學課程教學創新,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中國高等教育全面“變軌超車”的重大機遇。踐行學生教師的“資源共享、課程共建,項目共振、價值共生”策略,實現高校有機化學課程教學的創新探索。移動有機化學短視頻學習平臺作為輔助手段融入高校有機化學線下授課中,可順應學生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教師考核,最終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2)加強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研究,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有機化學課程涉及知識點繁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相當豐富的背景知識,并應緊跟技術前沿,更新自身知識體系,努力提升教學水平。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基于“互聯網+”理念的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及時將新技術、新成果應用到教學之中,以科研促進教學。
(3)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可以有目的的參加視頻制作技術的培訓課程,提升這方面的專業技能,還可以在高校相關的專業進行深度融合,做到專長互補,協同完成。其次,在不違反國家和學校相關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拓寬宣傳渠道,增加觀看客戶的數量,師生共建,價值共享。再次,對視頻內容的設計和輸出可以組建研討團隊,吸收更多的專業教師人才和優秀學生代表來共同開發,并形成一定的激勵措施,讓更多人成為視頻內容的生力軍。最后,在控制學生網癮方面因對學生的行為內因進行深度分析,學院輔導員老師首先要增加網癮害處的廣泛宣傳,激勵學生自律行為的形成,同時要通過授課老師在線下課程中言傳身教,廣泛的了解學生在有機化學學習過程中的困境和痛點,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同時觀看的視頻內容多采用學生自己制作的,并對優秀的學生進行成績鼓勵,讓在學生團體成形成小團隊的標桿,減少對網絡的依賴。
4?結論
基于UGC模式有機化學移動短視頻學習平臺的輔助教學實踐不僅是新教育技術在有機化學課程線上學習的有益嘗試,豐富了學生的有機化學線下自助式學習渠道,為師生課程融合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本研究的移動短視頻內容均是取之于學生,結合當代大學生觀看短視頻的閱讀習慣,充分激發學生文藝素養,多角度的體現學生視角下有機化學的內涵,有趣是第一追求要素,學生在抖音閱讀自己和同學制作的有機化學短視頻,極大提升了閱讀興趣,在提升有機化學專業素養,專業的認同度和自豪感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紅,包圓圓,呂強,等.移動短視頻的發展現狀及趨勢觀察[J].中國編輯,2015,3(75):612.
[2]戚旭然.UGC模式移動短視頻社交平臺使用動機與使用行為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6.
[3]張瑩瑩.傳播學視角下移動短視頻爆紅原因探析——以抖音APP為例[J].今傳媒,2021,29(4):2123.
[4]馬源鴻,曹云忠,方佳明,等.移動短視頻社交平臺中的價值共創機理——基于抖音短視頻的案例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20(4):812.
[5]周銘.互動儀式鏈視域下大學生使用移動短視頻的行為探究——以抖音App為例.
[6]陳曉彬.基于移動短視頻平臺高校體育教學模型的構建[J].梧州學院學報,2020,30(03):5661.
[7]徐健.整合移動短視頻、PBL教學在高校體育課堂改革中的應用.[J]體育科技,2020,41(06):152153.
[8]于銳宸.音樂微課制作及其在高中音樂課程中的應用[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20.
[9]徐平.安徽區域文化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融合[J].明日風尚,2016,(20):246246+201.
[10]王斌.短視頻在高等院校新媒體宣傳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20,(17):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