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露露
摘?要:以安徽建筑大學青年學子為研究對象,分別從情緒情感、認知以及行為等方面調查并分析了封閉式管理下青年群體的心理健康現狀,并利用SPSS軟件,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了自我情緒認知、學校的支持、社會的支持這三個影響青年心理健康的因素,進而從青年自身、學校和社會等層面提出了促進青年心理健康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青年;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48
1?研究背景
青年學子正處于情緒易波動的年齡段,加上高校實施封閉式管理期間在校行動受限、封閉管理期限的不確定性等因素,青年群體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目前青年群體的心理健康現狀,并通過剖析影響青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討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青年心理健康工作。
2?研究設計
2.1?調查問卷設計
通過線上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資料,問卷內容包括主、客觀兩方面內容。其中,主觀方面主要圍繞青年群體的情緒情感、認知以及行為等情況進行調查;客觀方面則是對樣本的人口統計學特征進行調查。
2.2?數據來源及說明
本次研究采取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向安徽建筑大學校內青年學子發放問卷,共收到1398份調查問卷,剔除不合要求的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34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達96%,其中,女性占53.2%,男性占46.8%。
3?結果與分析
3.1?樣本情緒情感特征分析
3.1.1?青年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
結果顯示,目前心理狀態非常好和比較好的青年學子分別占26.5%和22.7%,說明將近一半青年目前心理狀態良好,31.4%的人認為目前自己心理狀態一般,僅19.4%的人認為自己目前心理狀態糟糕,這表明大部分青年目前心理狀態平穩。就疫情期間整體精神狀態而言,931人表示一如平常,占總樣本的2/3左右;出現“疫情應激”癥狀(害怕人群聚集和焦慮不安)的約有265人,不到20%,出現脾氣暴躁甚至失眠的有145人,約占7%。由此可見,疫情期間,大部分青年整體精神狀態平穩,小部分人心理狀態不穩定。
3.1.2?青年負面情緒排解方式
結果顯示,找朋友聊天的人最多,將近一半,達到646人;其次是自己沉默不語,共156人;人數相當的則是其他及和家人傾訴,39個人能夠主動進行心理治療,選擇和老師談話的人最少,僅9人。可見大部分青年能夠主動排解負面情緒,但小部分自我消化,很少找老師求助。因此,輔導員應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揮主動性,幫助他們走出負面情緒的漩渦。
3.1.3?學生與家人的關系現狀
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認為疫情期間,自己和家人關系非常融洽,占比達到60.3%。將近30%的青年和家人關系比較融洽,而與家人關系一般和不太融洽的分別占7.9%和2.5%。這表明,大部分青年學子有較好的家庭關系,極少部分與家人相處存在問題。這啟發我們,一方面,輔導員要進一步了解青年學生,加大對其關心和關懷,同時,發揮父母作用,幫助青年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
3.1.4?影響青年情緒的因素
結果顯示,因對未來感到迷茫而情緒困擾的青年最多,約占1/3,達到423人。其次因素是學業繁重,壓力大,有318人。選擇其他和擔心自己和親友身體健康的分別為247人和134人,因戀愛困擾帶來情緒困擾的有84人,因人際關系和家庭經濟問題困擾的分別有57人和47人。因不適應大學生活而困擾的人最少,僅有31人。超過一半的青年認為疫情期間,自己和家人關系非常融洽,占比達到60.3%。由此可見,學業壓力和未來迷茫是引起青年群體情緒困擾的兩大主要因素。
3.2?樣本認知特征分析
3.2.1?青年對封閉管理的必要性認知
將近90%的青年覺得封閉管理有必要,其中,覺得封閉管理非常必要、比較重要和一般重要的人分別占35%、31.8%和21.5%,覺得封閉管理沒必要的僅占11.7%。大部分青年是接受封閉管理的。
3.2.2?青年對封閉管理期間輔導員作用認知
認為輔導員作用較大的人最多,占比37.4%,認為輔導員作用很大和作用一般的學生分別占30.6%和22.1%,即90%以上的學生認為在封閉管理期間,輔導員是有作用的。
3.2.3?青年對對本校心理健康工作成效認知
認為本校心理健康工作做得比較好的人最多,占比達到36.8%,覺得工作做得一般和非常好的分別占316%和227%,僅不到9%的人認為本校心理健康工作較差。
3.2.4?青年對本校疫情防控成效認知
認為本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比較好的人最多,占比達到39.3%,覺得工作做得比較好和一般的分別占350%和20.0%,僅不到6%的人認為本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得較差。
3.3?樣本行為特征分析
3.3.1?青年獲取疫情信息的途徑
微博是青年獲取疫情相關信息使用最多的平臺,多達551人,占所有調查對象的40%左右。其次是抖音等短視頻,多達382人。使用其他媒介獲取疫情相關信息的有195人,使用微信和QQ獲取信息的分別有133和68人,電視是青年獲取信息使用最少的媒介。
3.3.2?封閉管理下青年的課余時間安排
待在寢室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大部分學生的選擇,多達627人,超過樣本的一半。其次分別是去教室或圖書館學習和去校園走走或鍛煉。選擇參加社團或學生會活動的人最少,僅有32人。
3.3.3?封閉管理下青年的需求
要求“豐富食堂飯菜,做好后勤服務保障”的青年最多,為797人,占比將近60%。其次是要求“開展一些休閑娛樂活動”,要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舉辦一些體育活動”以及其他要求的較少。
4?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為進一步探究影響青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利用SPSS軟件,采用因子分析法來探究問卷中體現的這些變量之間的具體關系,提取出相應的影響因子。
4.1?變量的選取
選取了9個變量作為因子分析的研究對象。即:
X1:目前心理狀態;X2:整體精神狀態;X3:封閉管理的感受;X4:封閉管理的必要性;X5:輔導員的作用;X6:家庭關系;X7:本校心理健康工作成效;X8:對政府抗疫的信心;X9:本校疫情防控工作成效。
問卷中的問題X1~X9均是四級量表,取值范圍是1~4。
4.2?因子分析的結果
4.2.1?相關性檢驗
兩兩變量之間相關系數都不為0,故變量間存在相關性。Bartlett檢驗可知:Bartlett值為4586.386,p<0001,故考慮進行因子分析;KMO為0.886,因此,變量之間確實有相關性,從每個變量中提取的信息大部分都在60%以上,故因子分析法可行。
4.2.2?提取主成分
由總方差解釋結果,選取前3個因子。這3個因子的貢獻率依次為:27.768%、26.422%和14.002%,累計貢獻率達到了68.192%,效果不錯。
4.2.3?找出潛在公因子
由旋轉后的成分矩陣表得出3個公因子為:
F1=0698X1+0799X2+0836X3+0628X4+0221X5+0243X6+0320X7+0116X8+0236X9
F2=0291X1+0104X2+0237X3+0387X4+0751X5+0136X6+0775X7+0513X8+0794X9
F3=0197X1+0202X2+0054X3+0139X4+0072X5+0887X6+0179X7+0541X8+0205X9
第一個主因子F1在X1、X2、X3、X4這四個指標上有較大的載荷,而這4個指標分別對應了目前心理狀態、整體精神狀態、封閉管理的感受、封閉管理的必要性。因此可將F1稱為自我情緒認知因子。
第二個主因子F2在X5、X7、X9這3個指標上有較大的載荷,而這3個指標分別對應的是輔導員的作用、本校心理健康工作成效以及本校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因此可將F2稱之為學校的支持因子。
第三個主因子F3在X6、X8上有較大的載荷,而這兩個指標分別表示家庭關系、本校心理健康工作成效以及對政府抗疫的信心,因此可將F3稱之為社會的支持因子。
因此,自我情緒認知、學校的支持以及社會的支持是影響青年心理健康的三大主要因素。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問卷和實證結果有以下顯示:
(1)絕大部分青年心理狀態良好,并會主動排解負面情緒。
(2)絕大部分青年會主動關注疫情相關消息,并認可輔導員的重要作用。
(3)大部分青年能適應封閉式管理,并安排好個人時間。
(4)影響青年心理健康的3個因素分別是自我情緒認知、學校的支持以及社會的支持。
5.2?建議
(1)增強自我認知,提高抗挫能力。
一方面,青年要學會自我排解負面情緒,如運動、傾訴、轉移注意力等。另一方面,主動尋求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和社會專業機構的幫助,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2)部門聯動,完善心理育人體系。
學校應增強服務意識,形成教育合力。如輔導員應該堅持以生為本,幫助其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加大對青年學子的幫助和關愛,做到“育心”“育德”兩手抓,深入構建“五位一體”的工作格局思政課教師要善用“大思政”,重視“啟發式”教學。
(3)整合資源,完善社會支持系統。
一方面,政府應發揮官方主流媒體及融媒體的作用,實現疫情信息公開透明,消除恐慌,增強防疫信心;另一方面,重視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力度,通過官方平臺,發布高質量的文獻作品和普及刊物,開通心理咨詢熱線等,幫助青年學子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充分發揮家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家—校—社會”合作,幫助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
參考文獻
[1]張艷云,張國威,董麗霞,等.新時代高校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徑的實效性探究[J].大學,2020,(36):112114.
[2]李碩.從“問心”到“育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嬗變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21.
[3]石靜,劉穿石.疫情背景下高校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2,(1):164167.
[4]咸世昭.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某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評與分析[J].運城學院學報,2021,39(0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