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干勁
摘?要:新形勢下,資本市場的系統性改革為證券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然而,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背景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進入常態化階段,如何持續應對風險挑戰,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證券公司內部治理上的作用值得我們思考。本文立足于證券行業,分析梳理了證券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提出針對性的工作優化措施,以期為證券公司內部審計的優化實踐提供一些思考。
關鍵詞:證券公司;內部審計;優化實踐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54
0?引言
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證券行業發展迅速,行業總資產、凈資產持續增加,投資業務、信用業務等重資產業務驅動券商從輕資產模式向重資產模式轉變,資產負債表得以快速擴張,輕資產業務也由傳統的證券經紀業務逐步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經營模式的轉變對券商的經營管理和風險防控產生了深刻的變化,也對證券公司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如何發揮好內部審計在防風險、強內控、促合規、助發展方面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
1?證券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1.1?內部審計作用發揮不明顯,審計工作供需兩側不匹配
證券公司內審職能定位現階段集中于“監督和評價職能”,尚未有效推動審計工作從“監督和評價”職能向“確認和咨詢”職能轉換。在內部審計的“監督和評價”職能定位上,審計發現問題的能力、審計成果的質量與管理層的需求存在期望差,審計任務繁重和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也進一步掣肘了審計工作的開展,導致審計問題的高度、深度、力度與公司要求有差距。在“確認和咨詢”職能定位上,受限于審計資源分配、方式方法及外部對內審工作的固化認識,“確認和咨詢”職能仍處于初步探索的階段,未能形成常態化的工作模式。整體而言,審計資源在難以滿足“監督和評價”職能的前提下,也未能較為有效的發揮“確認和咨詢”職能,未能將組織工作目標、治理層和管理層等利益相關方的審計期望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無法為利益相關方提供相當水平的審計工作成果,審計工作供給側、需求側存在不匹配、不適應的矛盾。
1.2?審計目標以合規財務審計為主,風險導向型審計實踐缺乏
證券公司傳統業務以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等業務為主,在監管政策、傳統業務性質等影響下,內部審計工作實踐側重于差錯糾弊的合規審計、財務審計。在金融風險多樣性、傳染性、隱蔽性日益突出,不再局限于單一合規風險、財務風險的背景下,證券公司內部審計聚焦的內容仍是以合規風險、財務風險為主,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研究關注不足,未能上升到防范證券公司重大風險的層面,未能以全面風險管理為導向,在深入分析研判不同業務條線和模塊風險的基礎上,將風險識別、評估、控制等全過程融入審計工作理念、審計計劃、審計方法中去,全面監督評價業務單元的經營發展和風險管控情況,風險導向型審計實踐的缺乏,也難以對相關業務進行“經營+風險”的全景畫像,無法及時準確掌握和揭示證券公司風險防范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
1.3?審計項目總量與結構矛盾突出,審計計劃管理機制不科學
多數證券公司兼具金融機構、國有企業乃至上市公司等多重背景,各類監管要求較多,審計“規定動作”遠多于一般行業,審計項目總量與審計項目結構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審計項目分布集中在分支機構審計、有明確審計規定的條線領域等方面,內部審計部門將絕大部分審計資源投入到監管要求的各項強制性審計項目。審計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勢必會壓縮“自選動作”的空間,審計部門的自選動作余地較為有限,導致系統性的審計計劃、規劃管理機制未能建立。同時,近年來證券行業創新型業務不斷涌現,業務規則變化加快,經營范圍不斷拓展延伸,內部審計集中于分支機構審計、傳統業務條線審計的現狀,也無法對創新業務、小眾業務等領域投入相當比例的審計資源。審計計劃管理的不科學、審計項目總量和結構的失衡,也導致內部審計對金融風險的關注不夠,在預防風險、揭示風險、應對風險上作用發揮難以達到期望的層次。
2?證券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優化實踐路徑
2.1?堅持做實推深研究型審計,推進內審工作供給側改革
證券公司內部審計工作要全面審視新時代金融行業內部審計的職責定位,聚焦監管部門、治理層、管理層等內外部利益相關方的需求重新審視新時代內部審計供給側的要求變化,將研究型審計理念、思維貫穿于審計計劃制定、審計項目實施、審計方式方法、審計結果運用等審前、審中、審后的全過程各環節,推動從傳統的模塊化審計向體系化的研究型審計理念的轉變,積極應對利益相關方的管理訴求,嘗試更多類型的咨詢業務,重點發揮審計在跟蹤黨和國家各項金融政策和決策部署以及證券公司自身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促進權利規范運行和責任有效落實等方面的客觀獨立優勢,注重反映證券公司業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持續輸出賦能,推動揭示功能、建議功能和問責功能的協同作用,發揮審計監督在預防、揭示、抵御金融風險中的重要作用,助力經營發展、風險管控和戰略落地。
2.2?深化風險導向型審計實踐,健全審計項目管控機制
證券公司內部審計部門要系統深入研究金融行業的監管導向和業務發展路徑等根本性、方向性問題,緊密跟蹤研判證券行業新的業務風險和特征,錨定輕重資產模式轉變、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注冊制改革、資管新規實施等關鍵性課題,適當推行證券公司內部審計的專業化分工、條線化管理等新模式,健全全流程的審計項目管控機制,強化審計項目計劃管理,推動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規劃的有機銜接、常規審計與風險導向型審計的深入融合,加強審計項目過程管控,注重審計質量分級管控。深化風險導向型審計實踐,增強對創新型業務、高風險業務等重點領域的動態管控能力,關注新產品、新業務帶來的潛在風險,提升金融風險防控的全局性、前瞻性和主動性,統籌好經營發展與風險防范、“治已病”與“防未病”。
2.3?建設數字化審計工作平臺,全面塑造審計專業人才隊伍
證券公司審計信息化和審計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是深化內部審計履職能力的根基工作。雖然受限于證券行業的整體規模以及各業務條線的特殊性,證券行業審計信息化程度較為薄弱,尚處于起步階段,但證券行業數據治理水平顯著高于傳統行業,充分發揮證券行業數據治理的價值非常必要,證券公司應加大數字化審計能力建設,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背景下,推動審計關口的前移,向全業務、全鏈條審計延伸,增強運用數字化審計發現問題、評估評價、分析判斷的能力,全面提升審計反應能力和審計時效性。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取決于審計人員思想理念和能力素質,證券公司應根據經營規模、業務條線發展情況等因素,契合數字化審計平臺建設需求,綜合確定內審人員數量和履職保障水平,構建審計人才隊伍的選拔任用機制、職業管理機制、綜合考核機制以及交流輪崗機制等一攬子機制,打通審計人才隊伍的內外雙循環,從而更好地提升內審工作“首位度”。
3?結束語
證券公司內部審計優化實踐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持續性工作,證券公司內部審計部門需要積極轉變審計工作觀念,重塑優化審計工作體系,推動自身職能的發揮,為新形勢下證券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審計保障和審計力量。
參考文獻
[1]胡正人.基于控制論視角的內部審計統籌發展與安全機理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22,(4).
[2]文華宜.研究型審計的探索與實踐-以社會保障基金審計為例[J].審計研究,2022,(1).
[3]薛文艷.企業數治化內部審計的轉型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21,(6).
[4]曾勇華.證券公司數字化審計平臺的構建[J].中國審計,2021,(2).
[5]趙華.審計利益相關者:互動關系與治理機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7,(5).
[6]董緒林.基于國有企業發展和安全目標的新型審計監督體系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