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 李梅倩
摘?要:近年來,方言電影在大銀幕上掀起一波波熱潮,在互聯網的推動下,許多優秀的方言電影走出國門,走向世界?,F階段的方言字幕翻譯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巧妙地將方言中特定的文化現象恰當的譯為目的語,讓國外觀眾也看懂電影想要表達的內容。因此方言電影字幕翻譯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本文以甘肅方言電影《隱入塵煙》為例,探討歸化與異化策略在方言電影字幕翻譯中的應用,并希望能夠為方言電影字幕翻譯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經驗和方法。
關鍵詞:方言電影;字幕翻譯;?翻譯策略;歸化與異化;隱入塵煙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85
2022年,電影《隱入塵煙》曾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參與金熊獎的競逐,打破自2019年來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戛納、威尼斯)主競賽單元華語電影“零入圍”僵局。并且該電影采用甘肅方言表現形式,其內容更加生動形象,而字幕翻譯則幫助國內外觀眾準確、實時地掌握信息,了解電影的內容,更好地理解電影情節和對話內容,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感受和體驗電影的視聽盛宴。甘肅方言對于非甘肅地區的觀眾來說晦澀難懂,因此字幕翻譯的作用尤為重要。
本文以電影《隱入塵煙》為例,從歸化與異化的角度分析在甘肅方言字幕翻譯中所采用的翻譯方法。研究主要涉及兩種翻譯策略,即歸化策略和異化策略。在歸化策略下,采用意譯法對源語進行翻譯,使得譯文更加貼近目標語言的語境和文化背景,讓國外觀眾能夠更加迅速、準確地理解電影情節和背后的文化內涵。而在異化策略中,則采用音譯法來翻譯具有特殊文化意象的詞語或句子,以保留其原本的文化特色。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電影的翻譯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旨在為甘肅方言的字幕翻譯提供一定的經驗和方法。
1?電影《隱入塵煙》簡介
《隱入塵煙》是導演李睿珺的作品,由于導演是土生土長的甘肅農村人,所以這部影片真實展現了西北農村農民的生活狀況?!峨[入塵煙》用一種類似敘事散文的方式來描述一對邊緣夫妻的生活,強調他們之間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精神。電影主要探討生命的哲學和人與土地的情感,呈現了底層人物堅韌不拔和積極應對困境的態度。
2?歸化與異化理論
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策略被廣泛研究,19世紀德國學者施萊爾馬赫提出譯文應該讀起來和聽起來不同于原文,并能夠反映源語文本的特征,否則差別將消失。施萊爾馬赫在《論翻譯的方法》一書中提出了兩種翻譯的途徑,其核心思想是要在翻譯過程中找到一種平衡點,讓原著的作者和讀者之間建立聯系。一種途徑是盡可能忠實于原作,讓讀者去接近作者的表達方式和意圖;另一種途徑則是盡可能讓譯文更容易理解,讓作者去接近讀者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無論哪種途徑,都應該把原著的特色和譯文的可讀性兼顧,以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
1995年,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Venuti)首次正式提出了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理論。韋努蒂在其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書中,將第一種方法稱作“異化法”?(?foreignizing?method?),將第二種方法稱作“歸化法”(?domesticating?method)。異化法要求譯者向原文靠攏,使用相似于原文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內容;歸化法則要求譯者向目的語讀者靠攏,使用目的語讀者所熟悉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異化和歸化相當于直譯和意譯,但更加原則化和便于理解,因此成為翻譯的兩種主要策略。
歸化翻譯指的是在翻譯過程中采用流暢透明的風格,盡可能減少源語的陌生感,以讀者為中心,把源語中一些晦澀、生硬的表達進行本地化翻譯,便于譯入語讀者更好地理解源語文本。如“lick?ones?boots”會被譯為“拍馬屁”,而不是譯為舔某人的靴子。一般而言,意譯法是歸化策略中較為常見的翻譯方法,字幕翻譯中會采用大量的意譯法,拉近觀眾的影片人物的情感共識。
異化翻譯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源語文本原汁原味的風格特點和表達方式,故意打破目標語言常規翻譯,保留源于的外國特性。如“ballet”被譯為“芭蕾”。異化策略常用的翻譯方法有音譯法和直譯法,字幕翻譯也會采用大量的音譯和直譯,保留源語文化特點。
實際上,歸化和異化這一對看似互相矛盾的翻譯策略并不是對立的。在電影字幕的實際翻譯過程中,總體策略一般為以歸化為中心,異化為補充,二者相輔相成。因此,過于強調翻譯策略中的任何一種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應該要兼顧兩者,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忠實地傳達原意,又能保證譯文的可讀性和流暢度。
3?歸化與異化策略在《隱入塵煙》中的應用
3.1?歸化策略下意譯法
例1:給,你哥哥的這個新褂褂穿上去
譯文:Here,wear?your?brothers?new?jacket
褂,是中式的單上衣或罩在外面的長衣,源自馬褂,馬褂原本是滿族騎馬時穿著的服飾,在長袍外面套馬褂,有“長袍馬褂”的美稱。馬褂是有袖上衣,不同于無袖的馬甲,在1911年的民國元年,北洋政府發布了一項名為《服制案》的政令,其中將長袍和馬褂列為男子常見的禮服之一。而影片中的褂褂是甘肅方言中外套的口語化,譯為“jacket”就很貼切。方言在同一語言文化的人中很容易被理解,但是對于外國人來說就比較難以體會其文化內涵。因此,采用翻譯中的歸化策略中的意譯法,可以很好地消除文化差異帶來的認知誤差。
例2:飯這么多呢,你拿個饃饃咋呢
譯文:Theres?plenty?of?rice,why?have?a?bun?too?
饃饃,中國北方的傳統食品,又稱之為饅頭,一種用面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后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通常人們選擇饅頭作為主食。譯者將這里的饃饃譯為“bun”,在歐路詞典中,bun被譯為“圓形的小面包或點心”,而關于饃饃,給的譯文是“steamed?bun”,強調用鍋蒸過的;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集,關于老黃賣的黃饃饃,字幕給的翻譯也是“steamed?bun”。結合電影及甘肅的飲食文化,筆者認為這里譯為steamed?bun?更準確一些,對國外觀眾不造成誤解。
例3:吃個饃饃去
譯文:Have?a?fried?dough?stick
影片中,這個片段是馬有鐵給了曹貴英一根麻花,讓她吃。字幕給的譯文是fried?dough?stick,而我在查資料的過程中,給麻花的翻譯是fried?dough?twist?或者采用音譯法?mahua.筆者建議這里可以譯為fried?dough?twist或者mahua,而至于字幕給的翻譯fried?dough?stick?還有待研究。
例4:他又不上臺盤
譯文:Not?very?sociable
電影里也有很多本地化的俚語表達。這里的片段是一個女人形容自己的男人不善交際,甘肅方言中的俚語不上臺盤也就大家所說的上不了臺面,譯文用一個形容詞sociable就是很到位的翻譯,將字幕要求的簡潔性和準確性都表達出來,很值得學習借鑒。類似的還有“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譯文:So?Ill?be?straightforward。打開天窗說亮話就表明說話方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的,譯者用形容詞straightforward,也很貼切。
例5:噢,行了,你們再不要慫恿了
Thats?enough?of?your?banter
馬有鐵去村里的小賣部取種子時,當時在里面坐著的村民都戲謔他,結婚咋沒有辦喜酒,大家就鼓勁兒他買酒鬧洞房,其中一個村民就說別慫恿了。慫恿這個詞本身的翻譯“instigate”,而字幕采用banter(一種善意的)取笑逗弄,這也能側面傳遞出村民沒有壞心思,單純逗弄他,和他開玩笑,符合劇中的情節和人物設定。
例6:誰讓我今天沒開張呢
Only?because?you?are?my?first?customer?today
這里是一個賣衣服的老板娘給張有福的兒子說的,沒開張即今兒還沒有賣出去衣服。在詞典中,開張有:open?a?business,而字幕的翻譯就很巧妙,生動譯成第一個顧客,符合生活實際,不生硬。
例7:牙長的一截路嘛
譯文:Its?not?that?far
該句前提是馬有鐵的哥哥讓馬有鐵幫他去縣城拉行李,馬有鐵拉著驢去幫忙干活,回來時以及半夜,哥哥不僅沒體恤他,反而訓斥他,能感受出哥哥對馬有鐵的抱怨和不滿意,將路的長度比喻成和牙一樣長,就意思路途短,字幕采用意譯法,譯為not?that?far,讓國外觀眾也進入劇情,體會角色的感受。
例8:我看你手抖來抖去的
譯文:Dont?discard?the?good?seeds.
影片的女主角曹貴英是個本身患有殘疾的可憐女人,手抖腿跛。這里是馬有鐵和曹貴英一起在撿拾種子里的小雜質,例如小石頭那些。馬有鐵看曹貴英手抖,就說了一句,擔心把好種子不小心抖摟出去。由于這個是西北農民在種莊稼之前的固有操作,國內觀眾也都了解,但是國外觀眾就不一定清楚這個農業環節,這也是中外農業文化差異導致。字幕這里就沒有直譯手抖這個動作,而是采用意譯,直接譯為discard?the?good?seeds,讓國外觀眾不產生歧義,對劇情的了解加深。
例9:平了嗎
How?about?now??The“Double?Happiness?wedding?symbol”
這里馬有鐵和曹貴英一起往墻上掛他們結婚時僅有的雙喜臨門的喜字兒,字幕采用了意譯中的釋義法,即解釋法。因為結婚貼喜字兒屬于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避免國外觀眾的困惑,即補充指代雙喜的結婚標志。
3.2?異化策略下直譯法
例10:隱入塵煙
Return?to?dust
這是電影的標題,也是全劇的核心,也應了電影中的一句臺詞:塵歸塵,土歸土。
例11:你們誰是RH陰性熊貓血
If?anyone?has?‘panda?blood?(RH?negative)對于RH?陰性血,因為極其罕見,俗稱熊貓血,因為這個專有名詞的概念大家都清楚,該句的翻譯采用了異化策略中的直譯法,簡單明了。
例12:在這兒熱熱吃上些飯了,喧喧呢
…to?come?for?some?food?and?a?chat
喧喧,就嘮嗑聊天,采用異化策略的直譯法,讓大家都通俗易懂。
例13:哎呀!我們家的那個老倔驢
Oh,hes?a?stubborn?old?donkey
這里說話人就只是單純吐槽,自家老公性格比較犟,用了倔驢的比喻手法,而這句翻譯時采用了異化策略的直譯法,stubborn?old?donkey?就很形象生動,國外觀眾理解起來也很容易。
4?結語
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也使電影字幕的翻譯成為一個新興發展的行業,在電影中,字幕翻譯對于傳達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字幕翻譯不僅可以讓海外觀眾了解和感受中國文化,也能夠加深外國人對中國歷史、社會和人民的理解和認知。因此,電影字幕翻譯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意義。尤其是以方言為表達形式的影片,就需要譯者在有限能力范圍之內將方言背后所代表的含義也準確傳達給國外的觀眾。通過觀察電影《隱入塵煙》的字幕翻譯可以發現,譯者更傾向于采用歸化翻譯策略,這種策略旨在讓國外觀眾快速準確地理解電影情節和方言所反映的文化內涵。但對于一些具有特殊文化意象的詞語或句子,譯者會采用異化策略作為補充。綜上所述,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更多地采用歸化策略,并在必要時使用異化策略作為輔助。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的翻譯中,歸化和異化兩種策略都是重要的,并不應該執著于其中的任何一種。譯者需要不斷地權衡和選擇,才能源源不斷產出更多優秀的電影字幕翻譯作品。
參考文獻
[1]鮑志坤.從歸化與異化的角度審視電影字幕翻譯[J].電影文學,2012,(24):160161.
[2]Venuti?L.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A?History?of?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
[3]金萍.文化傳播的翻譯策略[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4,(02):3335.
[4]陳梔.淺析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J].當代教育論壇,2005,(02):123124.
[5]鄭振隆.語義視角下《布蘭》的翻譯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1,23(04):7982.